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新要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面临挑战,而职业生涯规划以其贴近学生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等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工作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准确定位。
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由2000年的114万上升到2014年的727万,当今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性质已然从自我实现的需要转变为生存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形式下,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进
(一)教育目标更清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呈多元化特征,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相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规划强调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目标规划,强调大学生们应该通过不断地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找寻到自己在工作世界中的位置,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大学生的主体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结合起来。
(二)教育内容更具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3]按照学习规律,教育内容的开展应该是由低到高,由泛到精的渐进过程。从教育的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帮助大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将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将与内容融为一体,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
(三)教育方法更加多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方法也以硬性灌输为主,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较为机械化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启发与交流。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运用辩论、讨论、观摩、体验、翻转课堂等方法把学生成长的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此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结合,强调个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并实现,这对于帮助还处于人生探索阶段的大学生形成自我和社会的理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形成共识
应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和高校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重视这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要积极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
(二)建立机制
首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必选课,并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使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兼职教师,让他们掌握职业生涯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鼓励他们开展相关研究,积累优秀个案,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三)构建平台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宗旨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4]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因此可以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平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四)强化体验
首先,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高校应把长期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学风校风及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学生群里中加以传承,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养分, 通过校园文化的体验来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彰显个人的魅力。其次,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培养其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积极沟通
一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要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沟通渠道,,形成民主、友好、信任的氛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 以确保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做好教育与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二是要加强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人格的形成, 职业的选择, 更多得益于家庭。[5]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形成合力。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参考文献:
[1]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
[3]张志萍.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4]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5]宁曼荣.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作者简介:李园伟(1986.6-),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江珊珊(1986.1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工作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准确定位。
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由2000年的114万上升到2014年的727万,当今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性质已然从自我实现的需要转变为生存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形式下,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进
(一)教育目标更清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呈多元化特征,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相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规划强调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目标规划,强调大学生们应该通过不断地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找寻到自己在工作世界中的位置,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大学生的主体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结合起来。
(二)教育内容更具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3]按照学习规律,教育内容的开展应该是由低到高,由泛到精的渐进过程。从教育的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帮助大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将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将与内容融为一体,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
(三)教育方法更加多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方法也以硬性灌输为主,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较为机械化的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启发与交流。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运用辩论、讨论、观摩、体验、翻转课堂等方法把学生成长的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此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结合,强调个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并实现,这对于帮助还处于人生探索阶段的大学生形成自我和社会的理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形成共识
应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发动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和高校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重视这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要积极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
(二)建立机制
首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必选课,并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使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兼职教师,让他们掌握职业生涯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鼓励他们开展相关研究,积累优秀个案,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三)构建平台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宗旨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4]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因此可以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平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真正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四)强化体验
首先,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高校应把长期积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学风校风及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学生群里中加以传承,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养分, 通过校园文化的体验来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彰显个人的魅力。其次,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培养其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积极沟通
一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要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沟通渠道,,形成民主、友好、信任的氛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 以确保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做好教育与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二是要加强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人格的形成, 职业的选择, 更多得益于家庭。[5]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形成合力。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参考文献:
[1]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
[3]张志萍.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4]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5]宁曼荣.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作者简介:李园伟(1986.6-),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软件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江珊珊(1986.1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