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中吸引力-承载力矩阵的应用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历史地段既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又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协调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为研究工具,结合实地调查,剖析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为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3-0063-05
  
  1 引言
  
  城市历史地段是保护区和城市地段两个概念的融合体。最早正式提出保护区概念的是1967年英国的《城市休闲法》。在这个法案中保护区被定义为“具有特殊建筑或历史价值并值得人们去保存或强化其历史特征的地区”。而城市地段这个概念出现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海思等人(Heath et al,1996)将之归纳为“具有相对较小尺度、混合功能、良好的步行环境(满足但不鼓励使用汽车)、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建筑以及使用权的多样化”。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类似于国外的历史地段概念(赵中枢,2001)。我国首次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是在1986年的《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的报告》中。
  城市历史地段在旅游开发方面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开发方式也因地制宜,主要有复合式开发、渐近式开发、人性化开发等等。郭湘闽(2005)研究了以旅游、商业为动力的历史地段更新机制。作者认为政府部门要制定新型的发展规划模式,即成立综合型的领导机构、采用复合型的发展规划。科尔伯(Kolb,1990)提出“累进重读过程”开发理念,通过采取一种渐进和插建的开发政策(而不是全面的综合性开发),保护现有历史地段的旅游环境。胡葺(1999)在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有控再开发”策略。阮仪三(2000)认为做好历史地段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坚持整治的方式,严禁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乔晓红(2001)认为尊重人的行为环境是历史地段旅游开发的主题。福斯彻(Fotsch,2004)认为对历史地段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考虑游客的需求而忽视当地居民。杜塔等人(Dutta et al,2007)从旅游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在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历史地段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常青、王云峰(2002)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历史地段旅游开发进行了思考。王均(2002)从行为地理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思路出发,提出利用城市意象来对历史地段进行旅游开发。
  
  
  2 案例介绍
  
  2.1 资源现状
  2.1.1 旅游环境
  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由明城墙、外秦淮河、白下路、建邺路围合而成,横跨建邺、白下、秦淮3区,包括安品街、健康路、双塘、夫子庙、钓鱼台和饮虹园6条街道。内秦淮河历史地段人口密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该地段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万人,比整个老城人口密度高出1.2万人。由于该地段地处老城和新城交接地带,潮汐式交通状况日益加剧。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该地段交通状况满意的仅占24%。该地段城市建设矛盾突出。2003年统计的南京危旧房集中的3个区中该地段占了两个。但由于涉及传统民居保护问题和居民恋土情结,该地段改造进程缓慢。尽管如此,由于能够提供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市民择居的心理惯性,该地段仍然是南京目前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周岚等,2004)。
  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资源异质性强,但保护体系不够完善。该地段以“南唐轴线”中华路为纵轴、“十里秦淮”内秦淮河为横轴,明城墙为环线,体现了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该地段最能代表南京传统民居特色的占78.7%。但该地段整体环境受现代化建设影响较大,传统街区保护较为薄弱,历史文化资源大多处于点状开发利用阶段,且多局限于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未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系统性的整理。许多近代优秀建筑、名人居址也未列为法制化的保护对象。
  2.1.2 相关规划
  2002年6月,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参加,开始进行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工作。2003年2月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2003年11月,5个老城区(本文讨论的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涵盖在内)完成控制性详规。
  
  2.2 研究现状
  就目前研究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该地段上,夫子庙(赵仁平等,1999;伍乐朗,2001;许友根,2004;侯利民等,2007;杨兴柱等,2007;张维亚,2007)和秦淮河(李全根,1999;姚亦峰,2000;郑忠等,2003;官卫华等,2006)由于开发价值较高,明显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也有人对明城墙(姚亦峰,2000;陈绪冬,2001;姜武堂,2001)和南捕厅(杨俊宴等,2004)进行了研究。二是主题形象的定位。许多研究者从城市整体高度对该地段旅游形象进行了探讨(喻学才等,2000;黄震方等,2002;徐菲菲等,2005;刘滨谊等,2006)。更多的研究者具体针对该地段进行形象定位,并以六朝文化(邱敏,2002;宋平等,2004)和民俗文化(韩凯等,2003;陈燕等,2006;杨艳等,2006;徐智明,2006)最为看好。
  从上述文献来看,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少;从旅游开发角度研究的多,从遗产保护角度研究的少;理论研究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用统计分析模型对国内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做出实证研究。近年来,揭示旅游潜在进入途径和目的地遗产管理的分析模型研究拓宽了遗产旅游的视界。本文即以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模型对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对这一类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开发有所助益。
  
  
  3 研究工具
  
  3.1 理论基础
  邓等人(Deng et a1,2002)通过分析等级程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价值评估,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福罗切特(Frochot,2000)针对地段内历史建筑旅游服务特点提出HISTOQUAL模型来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皮尔森等人(Pearson et al,1995)指出,作为遗产管理者,既要重视评价遗产的文化价值,又要重视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评估。法尔康(Falcon,2000)提出了一种以资源为基础的评价目的地内某一旅游类型的竞争潜力的理论。他们的研究显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稀缺、价值和不易于被模仿和替代上。海思等人(Heath et al,1996)认为城市历史街区包括7大价值:美学价值、建筑价值、环境价值、功能价值、资源价值、商业价值和连续性价值。瑞克 玛(Rypkema,1992)把城市历史街区中建筑的价值归纳为8个方面: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城市文脉价值、建筑价值、历史价值和场所感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经济价值是支撑其他所有价值的基础。王世福、薛颖(2004)认为美学价值是历史地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麦克切(Mckercher,2002)认为遗产价值的评价离不开两个部分:遗产的市场潜力评估、遗产的承载力评估。李等人(Li et al,2004)使用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模型分析了香港新区几个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
  
  3.2 城市历史地段旅游资源分级评价表
  城市历史地段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分级评价表(表1)分为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管理两部分。前者以市场吸引力为核心,后者以旅游承载力为核心。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计算旅游地最大游客数、景区承载力分级评价(张继辉等,2007)。本文的旅游承载力研究属于后一类。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生态承纳力、游客感知承载力、当地居民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个方面(崔凤军等,1997)。本文根据城市历史地段的特点,建立一套以兼顾上述4个方面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转换成具体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调查结果转化成表1中指标的评价结果。
  
  3.3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图1)用来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级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指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市场吸引力和承载力。二者缺一都会导致文化遗产丧失旅游吸引力。图1中A1、A2表示该资源有“高市场吸引力,高中级承载力”,很有利于旅游开发。B1、B2表示该资源有“高中市场吸引力,低承载力”,开发时确保遗产的文化价值不被损害。C1、C2表示该资源有“高中承载力,中级市场吸引力”,市场潜力比较乐观,前提是遗产保护和游客管理工作到位。D1、D2、D3表示该资源有“低市场吸引力”,遗产不具备旅游开发价值。
  
  
  4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共有3种: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文献包括政府规划文本、旅游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2007年上半年课题组对内秦淮河历史地段进行了资源考察,重点调查了文化遗产保存状况。2007年5-6月在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有效数291份,有效率97%。本次调查对象为游客和市民,问题皆为封闭式。
  
  5 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将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分为6个部分(安品街、健康路、双塘、夫子庙、钓鱼台和饮虹园)分别分析评价,限于篇幅,本文重点分析2个代表性地段:夫子庙、饮虹园。
  
  5.1 夫子庙地段
  夫子庙地段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有夫子庙、贡院、李香君故居、乌衣巷、文德桥、桃叶渡、瞻园、白鹭洲公园等知名景点。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在外国游客选择的南京最值得去的景点中排第三位(黄震方等,2002)。本次调查资料显示,64.7%的人认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最知名的景点是夫子庙,51%的人认为夫子庙小吃代表着南京小吃。夫子庙民俗旅游商业文化特色街区现为南京市5大旅游特色街区之一(侯利民等,2007)。该地段也是南京3大商业圈之一。该地段由于开发较早,旅游行业管理启动较早,已制定《中国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综合服务质量通用要求》等一系列规范。该地段不仅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文学遗产价值也极为丰富(张维亚,2007)。但由于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影响了夫子庙地区旅游文化层次的提升。与之相邻的建康路地段由于高层建筑较多,对该地段文脉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5.2 饮虹园地段
  饮虹园地段位于夫子庙地段以南、中华路以东,东边和南边为明城墙和外秦淮河,是6个地段中与夫子庙地段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段。其地段中的中华门城堡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区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南终点站。饮虹园地段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街巷格局(赵辰,2006)。地段内有历史感和故事传说的地名众多,有省文物保护单位蒋百万故居。饮虹园地段一直是商业开发和保护规划争论比较激烈的地段,也是目前政府着力开发的历史地段。
  
  
  5.3 综合评价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表2)来看,夫子庙地段市场吸引力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段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好,开发时间长,已形成一定市场知名度,并且旅游产品互为补充,呈系列化。建康路地段吸引力最低是因为旅游资源最缺乏,可以考虑今后定位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综合服务区。其他4个历史地段都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质,只是目前开发程度不一。饮虹园地段开发条件相对成熟,有潜力与夫子庙地段共同成为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核心地段。其他3个地段可以定位为二级地段,为核心地段提供辅助旅游产品。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承载力(表3)来看,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仍然是夫子庙地段和建康路地段,但分差缩小(吸引力最高最低分差38,承载力最高最低分差29)。这说明遗产承载力比市场吸引力更难控制和管理,问题也更具有共性。由于老城始终位于城市化浪潮的最前沿,再加上旅游业的错位开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双重压力,直接导致除去夫子庙地段承载力较高之外,其余地段得分均不高。
  从内秦淮河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一承载力综合评价(表4)来看,夫子庙地段成为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均为高级的唯一地段。饮虹园地段虽然市场吸引力较高,但遗产承载力需待进一步提高。安品街、双塘、钓鱼巷3个地段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均为中等。要想提高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整体品质,这3个地段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至为重要。本次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城市老城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哪个方面最重要时,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悠久度(26%)、丰富度(22%)和独特度(18%)。安品街、双塘、钓鱼巷3个地段历史悠久度毋庸置疑,但旅游资源,尤其是代表地段独特度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管理不力直接导致了丰富度下降。今后政府应该从这些地段遗产的丰富度和独特度方面考虑旅游开发。
  
  6 结论
  
  6.1 模型评价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可以用来寻找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历史地段类型。如果该地段处于A1、A2位置上,则该地段适合发展旅游业。当遗产保护和游客管理工作执行到位,旅游业就可以持续发展。内秦海河历史地段中夫子庙地段和饮虹园地段即属于该种类型(图2)。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可以帮助政府制定适宜遗产特性的旅游发展政策。如果历史地段处于C类位置上,则说明该地段市场吸引力不强,就需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多下工夫。安品街、双塘、钓鱼巷属于这种类型(图2)。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还通过遗产项目的列示帮助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最后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不仅适用于历史地段的旅游开发,还可以用于单类遗产的景点开发或城市遗产的旅游规划。
  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模型在使用时不能完全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偏见因素。研究者的专业领域、个人经历、文化背景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使偏见影响最小化,在对项目评分前,研究者要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收集充足的证据。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另一个缺陷是缺少社区参与设计。在对历史地段进行规划开发时,社区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重要参考因素,旅游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与当地公众支持参与度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对历史地段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评价时,应当把公众意愿考虑进来。
  
  6.2 指导意义
  运用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对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进行个案分析,对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首先,城市地段旅游开发既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又要顾及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包括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保证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不偏废一方。其次,通过吸引力一承载力矩阵分析评价可以发现旅游开发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方向。城市历史地段旅游开发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度。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得当可以提高地段的独特性,既而通过建造地标、策划事件旅游和确立主题文化来提升遗产的文化影响力。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廉月娟]
其他文献
摘要 20世纪40年代以来,神秘顾客调查法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运用,并成为酒店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却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酒店行业内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应用现状、应用价值和员工感知3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神秘顾客调查法虽然在酒店得到普遍应用,但其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其在酒店管理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如突出的针对性、以顾客为导向的文化价值等;神秘顾
期刊
明确旅游学的社会学学科定位  师守祥  一、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旅游    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得到学界、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实用主义思想的误导,关于旅游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将广泛意义的旅游功能简化为经济功能,旅游仅仅被视为是一个经济产业。而其本质的功能,诸如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旅游学术界关于旅游功能的定位是片面的,使旅游功能出现异化现象,主
期刊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中央的关注。令人鼓舞的是,1999年国家已确定旅游业作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3个拉动因素之一,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将旅游业确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旅游产业的宏观测量成为衡量其发展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旅游相关概念解析和旅游研究信息获取的复杂性,虽然联合国以及世界旅游组织早已提出了科学测算旅游业对经济贡献率的倡议,并相继提出了建
期刊
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景气指数刻不容缓  雷 平    景气指数方法是一种实证的经济波动性观测方法,其思想基础是经济波动,是由一系列经济活动构成与传递的,任何一个单一的经济变量都不足以代表经济整体的波动过程,在经济波动从一个领域向其他领域、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传递和渗透的过程中,不同经济序列指标与波动的对应性是不一致的,而是存在先行、一致或滞后关系。先行指标波动是在达到峰值(或谷底)以
期刊
[摘要]关于新休假制度对旅游客流产生影响的推测,人们众说纷纭,实际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也不断见诸新闻报道,但目前尚缺乏学术上严格的实证。利用国家假日办106个重点监测景区连续4年的数据,文章研究发现:(1)“五一”黄金周被缩短为3天,但其景区荷载率与往年相比并无变化;(2)“五一”黄金周的缩短,使被抑制的远程旅游需求在国庆黄金周释放出来,造成2008年国庆黄金周景区荷栽率达到新的高峰值;(3)通过缩短
期刊
[摘要]旅游经济学家认为,旅游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在温泉旅游研究中,由于所消耗的温泉水是可以准确度量的,如果仅坚持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二分法。势必忽视温泉资源与各种收入的关联。本论文提出了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具有四圈层结构,并给出了具有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的吨水效益指标。  [关键词]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四圈层结构;吨水效益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本文在旅游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对旅游罩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推进国内关于旅游罩现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从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九寨沟旅游者罩、旅游业罩和旅游目的地罩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旅游罩现象在九寨沟旅游区是存在的,业已对旅游者体验和目的地社会文化造成了影响。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对旅游罩现象的认识,为合理制定九寨沟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旅游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
期刊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期刊
[摘要]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前因研究一直都是西方消费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国外学者对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目前国内未见对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借鉴消费者行为倾向的相关理论和国外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研究成果,以青岛国内休闲游客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动机和游客满意对游客的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旅游动机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大于游客满意对
期刊
[摘要]旅游规划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面临的挑战日趋增大,要从根本上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必须从最基本的旅游理论及发展机理研究做起,探索旅游发展理念的地域化、空间化、形态化的途径。旅游规划的时代特,最突出表现在旅游规划的价值观、旅游规划方法、旅游规划体系与制度、旅游规划职业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旅游规划语言的建立是旅游规划科学化、职业化最主要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