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青岛经济快速发展,对公共基础建设和公益项目建设投资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投资的经济性、效益性
效果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热點。
关键词:政府审计、投资、追踪;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保增长,扩内需,青岛市北区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先后建设了十六条特色街,改造了获得国家4A级餐饮景点的天幕城、地景大道项目,实施城区精品绿化工程,突出建成了浮山生态公园、榉林山公园、海泊河两岸景观、重点商圈绿化等投资上亿元的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区生态环境水平。审计部门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存在的对项目投资前期资金运用等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工程隐蔽签证不实且审计取证手段相对滞后,因而无法审深审透等问题,采取了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实践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政府投资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
笔者作为政府审计机关从事投资审计的专业人员,结合自身的审计工作实践,从跟踪审计的环境风险入手,对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审计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的偏差。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
1、审计所处的执业环境的影响。由于公众对审计意见依赖程度的提高和审计意见影响的扩大,促使审计职能日益延伸,从事后的监督扩展到项目全过程监督;审计对象日益复杂性,从重大建设项目到突发事件、环境保护、民生项目等各方面;审计内容日益广泛,相对于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的审计,涉及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链条更长。这一方面促进了审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审计风险。
2、建设领域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影响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中新材料、新工艺如智能化系统、高科技产品等不断的应用,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范围更宽,但是由于审计人员水平的欠缺,增加了在自己所不熟悉、或不专业的领域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使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化解跟踪审计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跟踪审计风险,应采用系统性思维,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加以化解。
1、尽快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适用法规和审计规范。审计署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在此基础上,各地方审计部门应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尽快出台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规和规范。
2、探索和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法。对不同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针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审计力量采取一年一至两次的定期审查式跟踪。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进展情况,选择重点控制环节。
对不同的建设时期确定不同的审计工作重点。在项目建设初期,重点对项目的建设程序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项目建设中期主要对建设资金使用、招投标管理、监理及采购等方面进行审计;项目结算阶段,重点对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及质量情况进行审计,注意发现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虚报、重计多计工程量和高套预算定额等问题。
围绕重点环节内部控制进行跟踪审计。把握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变全天候的跟踪为“关键点”跟踪,而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一般表现为这样几个环节: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工程款的支付;生产准备;重大变更;竣工验收等。审计人员在履行跟踪审计职责时,应该着重于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处理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各项关系。正确处理好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管理的关系,分清建设单位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以减少审计的风险。审计监督不能代替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对建设过程中,合同、质量、招投标、资金、造价等的管理和控制,应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审计部门应尊重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
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以及“服务为主”的审计理念。由于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涉及众多部门和多个专业技术,审计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受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数量的限制,难以对每个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建议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跟踪审计,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服务为主”的审计理念,与审计部门传统的“找问题、重揭露”的项目评价思维方式有较大不同。如何妥善处理好审计帮促与审计成果的关系,还要转变审计理念,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合理体现审计成果。
4、正确处理审计方式创新与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目前,建设项目的审计大多为事后某一方面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动态审计,是审计方式的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却相对滞后,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有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当前,需要出台一系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建立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与行为准则,既为跟踪审计提供衡量的标准,也利于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使跟踪审计工作逐步严密、科学、规范。
5、加强跟踪审计协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当自身跟踪审计力量不足时,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来完成跟踪审计任务,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借助社会审计力量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减轻跟踪审计的工作量,缓解人员紧张的状况,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加强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扩大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实行招投标确定了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并不能保证工程审计质量,关键是选拔和管理好具体的审计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制定一定的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办法来加以约束和奖励,是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6、加强跟踪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人是决定因素。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跟踪审计工作发展和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加强现有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鼓励跟踪审计人员努力学习施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跟踪审计深入一线,努力提高实践经验。同时,也要适当引进一些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懂施工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跟踪审计队伍中来,如建立中介机构专家库,整合各类专家资源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一些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吸收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作一些基础性、前期性的调查、咨询等工作,或要求内部审计先审核把关,再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等办法。
参考文献:
尹贻林,郝建新: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载
于河南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张冬雾: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载于审计署网站.
效果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热點。
关键词:政府审计、投资、追踪;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保增长,扩内需,青岛市北区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先后建设了十六条特色街,改造了获得国家4A级餐饮景点的天幕城、地景大道项目,实施城区精品绿化工程,突出建成了浮山生态公园、榉林山公园、海泊河两岸景观、重点商圈绿化等投资上亿元的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区生态环境水平。审计部门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存在的对项目投资前期资金运用等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工程隐蔽签证不实且审计取证手段相对滞后,因而无法审深审透等问题,采取了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实践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政府投资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
笔者作为政府审计机关从事投资审计的专业人员,结合自身的审计工作实践,从跟踪审计的环境风险入手,对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审计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认识的偏差以及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做出的审计结果与事实的偏差。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
1、审计所处的执业环境的影响。由于公众对审计意见依赖程度的提高和审计意见影响的扩大,促使审计职能日益延伸,从事后的监督扩展到项目全过程监督;审计对象日益复杂性,从重大建设项目到突发事件、环境保护、民生项目等各方面;审计内容日益广泛,相对于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的审计,涉及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链条更长。这一方面促进了审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审计风险。
2、建设领域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影响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中新材料、新工艺如智能化系统、高科技产品等不断的应用,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范围更宽,但是由于审计人员水平的欠缺,增加了在自己所不熟悉、或不专业的领域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使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化解跟踪审计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跟踪审计风险,应采用系统性思维,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加以化解。
1、尽快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适用法规和审计规范。审计署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在此基础上,各地方审计部门应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尽快出台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规和规范。
2、探索和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法。对不同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针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审计力量采取一年一至两次的定期审查式跟踪。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进展情况,选择重点控制环节。
对不同的建设时期确定不同的审计工作重点。在项目建设初期,重点对项目的建设程序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项目建设中期主要对建设资金使用、招投标管理、监理及采购等方面进行审计;项目结算阶段,重点对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及质量情况进行审计,注意发现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虚报、重计多计工程量和高套预算定额等问题。
围绕重点环节内部控制进行跟踪审计。把握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变全天候的跟踪为“关键点”跟踪,而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一般表现为这样几个环节: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工程款的支付;生产准备;重大变更;竣工验收等。审计人员在履行跟踪审计职责时,应该着重于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处理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各项关系。正确处理好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管理的关系,分清建设单位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以减少审计的风险。审计监督不能代替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对建设过程中,合同、质量、招投标、资金、造价等的管理和控制,应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审计部门应尊重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
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以及“服务为主”的审计理念。由于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涉及众多部门和多个专业技术,审计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受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数量的限制,难以对每个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建议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跟踪审计,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服务为主”的审计理念,与审计部门传统的“找问题、重揭露”的项目评价思维方式有较大不同。如何妥善处理好审计帮促与审计成果的关系,还要转变审计理念,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合理体现审计成果。
4、正确处理审计方式创新与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目前,建设项目的审计大多为事后某一方面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动态审计,是审计方式的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却相对滞后,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有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当前,需要出台一系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建立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与行为准则,既为跟踪审计提供衡量的标准,也利于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使跟踪审计工作逐步严密、科学、规范。
5、加强跟踪审计协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当自身跟踪审计力量不足时,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来完成跟踪审计任务,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借助社会审计力量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减轻跟踪审计的工作量,缓解人员紧张的状况,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加强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扩大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实行招投标确定了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并不能保证工程审计质量,关键是选拔和管理好具体的审计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制定一定的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办法来加以约束和奖励,是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6、加强跟踪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人是决定因素。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跟踪审计工作发展和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加强现有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鼓励跟踪审计人员努力学习施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跟踪审计深入一线,努力提高实践经验。同时,也要适当引进一些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懂施工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跟踪审计队伍中来,如建立中介机构专家库,整合各类专家资源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一些行业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可以吸收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作一些基础性、前期性的调查、咨询等工作,或要求内部审计先审核把关,再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等办法。
参考文献:
尹贻林,郝建新: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载
于河南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张冬雾: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载于审计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