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客把啤酒倒进McCafé塑料杯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畅饮。还有一位名叫沙姆洛克(Shamrock)的男顾客直接在入口处一张桌子前用Dasani矿泉水瓶喝起了伏特加。
某天,一位顾客进来后径直走向洗手间,打开背包,拿出一袋海洛因。还有一天,一对情侣在边桌上共享一杯麦当劳香草奶昔,并吞下了一些抗焦虑处方药。
最近的一个周三,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拉走了一位老顾客。他在附近的一个大门口被人捅了,在人行道上留下了片片血迹。
如今的纽约时代广场看起来更像主题公园,这里遍布着蜡像馆、闪烁的广告牌,还有走路慢吞吞、摩肩接踵的游客。但是在第34街和第35街之间,位于第八大道的这家麦当劳店里,却充满着对纽约脏兮兮的怀旧记忆。当年,游客们同样坐在吸毒者中间,看着他们服用完美沙酮或其他药品后,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29岁的妮科尔(Nichole)曾是一位海洛因吸食者,她住在庇护所,经常和男朋友光顾麦当劳。她说:“很多人走进来,看见大家都在桌子前昏昏欲睡,我简直太爱这场面了。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纳闷‘为啥人人都在这睡觉呢?’”
为什么是这家店呢?因为在离这里走路只需3分钟的地方有一间诊所,专门发放美沙酮—一种用于替代鸦片类药物来治疗海洛因毒瘾的药。这里还设有两个滥用药物门诊项目和一个专门针对吸毒者的针具交换中心。
该街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廉价休闲场所。连锁店The White Castle只允许在此消费的顾客使用洗手间,而赛百味和唐恩都乐的管理人员则谎称厕所已损坏。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麦当劳了—它是人民的餐厅,是伟大的民主家,是社区广场的替代物,在这里既能看书,连续好几个小时消磨一杯廉价咖啡,也能在每天服用完美沙酮后打一会儿盹。
在纽约,每家麦当劳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布鲁克林的麦当劳,每天下午都有一群上了年纪的拉美裔女性聚在一起,其中一位把头发染成褐红色。皇后区的麦当劳,则有一群上了年纪的韩国人每天聚在一起喝咖啡。
有常客戏称,第八大道的麦当劳是“僵尸麦当劳”;还有人称其为“瘾君子麦当劳”。Yelp上的顾客评论将其描述为“毒瘾者的天堂”,还建议他人“远离冰毒客”。(公道地讲,那里的瘾君子并不是冰毒客,大部分人都喜欢用镇静类药物。)
这家麦当劳店的工作人员和企业总部都未对此做出评论。
瘾君子通常采用如下路线:先去美沙酮诊所,然后去针头交换点,之后再去麦当劳餐厅待上几个小时,等药劲儿过了就跟朋友一起玩。
那些药劲儿还没过的人则有其他路线:他们有时会在厕所买点毒品,然后在马桶上直接把药磕完;有时会在麦当劳买毒品,再到拐角处的Wendy’s去注射,那里有3个位于二楼的独立卫生间,比麦当劳更加私密。
不过注射完毒品,他们还会再回来。
这间灯光明亮的餐厅3年前经历了翻新,若要恰当形容其风格,那就是波洛克、皮唯叔叔剧场(Pee-wee’s Playhouse)和丹麦的混搭。有些墙体在柠檬绿色的背景上绘着黑色螺旋,还有的墙体在黑色背景上绘着白色斜线。两张巨大的圆形主桌摆在前面,四周摆放着带有坐垫的天鹅椅。常客们就围在那里插科打诨,有的干脆躺在后几排桌子上。
现年53岁的雷·弗罗纳德(Ray Flonard)在后排桌子上观察着这群人,“这些人在这里有他们的规矩,他们全都打扮好自己,用点毒品,然后一整天和朋友们在那里瞎混。”
他们战胜了麦当劳,即便有“不得闲逛”的标志限定“用餐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来这里的人也是大赢家。
他们也战胜了警察。警察去年在接到不良秩序举报后来这里突袭了200次,只抓到一些卖毒品的人。他们还战胜了保安。寡不敌众的保安已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有时还要把在桌子上昏过去的顾客赶走。大约4年前,一位老顾客在他腿上捅了一刀。
这位保安靠在餐厅后面的墙上接受了采访,“我每天像是活在地狱里。”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反正人人都知道,他下午两点就下班了。
保安离去后,做生意就更容易了。几乎没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最近一个下午,一位身着荧光绿交通安全马甲的人和一位瘦骨嶙峋的人在挨桌兜售尚未拆封的新款Norelco剃须刀,只要给钱就卖。
此外,还有一些经常光顾这家麦当劳的顾客,他们被称为“正常人”。有人西装革履,穿得像电视播音员,来这里只是因为离办公室近。还有一位70多岁的修女,她经常坐在后排,喜欢观察这一切,好像在欣赏一场百老汇演出。
这位修女名叫伊莱恩·古德尔(Elaine Goodell),现年89岁,她住在附近的一所修道院。她说:“我用1美元买个甜筒,然后还会买中份法式炸薯条。我喜欢那种又甜又咸的口感。当然,我来这里也是为了感受人性的味道。”
某天,一位顾客进来后径直走向洗手间,打开背包,拿出一袋海洛因。还有一天,一对情侣在边桌上共享一杯麦当劳香草奶昔,并吞下了一些抗焦虑处方药。
最近的一个周三,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拉走了一位老顾客。他在附近的一个大门口被人捅了,在人行道上留下了片片血迹。
如今的纽约时代广场看起来更像主题公园,这里遍布着蜡像馆、闪烁的广告牌,还有走路慢吞吞、摩肩接踵的游客。但是在第34街和第35街之间,位于第八大道的这家麦当劳店里,却充满着对纽约脏兮兮的怀旧记忆。当年,游客们同样坐在吸毒者中间,看着他们服用完美沙酮或其他药品后,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29岁的妮科尔(Nichole)曾是一位海洛因吸食者,她住在庇护所,经常和男朋友光顾麦当劳。她说:“很多人走进来,看见大家都在桌子前昏昏欲睡,我简直太爱这场面了。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纳闷‘为啥人人都在这睡觉呢?’”
为什么是这家店呢?因为在离这里走路只需3分钟的地方有一间诊所,专门发放美沙酮—一种用于替代鸦片类药物来治疗海洛因毒瘾的药。这里还设有两个滥用药物门诊项目和一个专门针对吸毒者的针具交换中心。
该街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廉价休闲场所。连锁店The White Castle只允许在此消费的顾客使用洗手间,而赛百味和唐恩都乐的管理人员则谎称厕所已损坏。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麦当劳了—它是人民的餐厅,是伟大的民主家,是社区广场的替代物,在这里既能看书,连续好几个小时消磨一杯廉价咖啡,也能在每天服用完美沙酮后打一会儿盹。
在纽约,每家麦当劳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布鲁克林的麦当劳,每天下午都有一群上了年纪的拉美裔女性聚在一起,其中一位把头发染成褐红色。皇后区的麦当劳,则有一群上了年纪的韩国人每天聚在一起喝咖啡。
有常客戏称,第八大道的麦当劳是“僵尸麦当劳”;还有人称其为“瘾君子麦当劳”。Yelp上的顾客评论将其描述为“毒瘾者的天堂”,还建议他人“远离冰毒客”。(公道地讲,那里的瘾君子并不是冰毒客,大部分人都喜欢用镇静类药物。)
这家麦当劳店的工作人员和企业总部都未对此做出评论。
瘾君子通常采用如下路线:先去美沙酮诊所,然后去针头交换点,之后再去麦当劳餐厅待上几个小时,等药劲儿过了就跟朋友一起玩。
那些药劲儿还没过的人则有其他路线:他们有时会在厕所买点毒品,然后在马桶上直接把药磕完;有时会在麦当劳买毒品,再到拐角处的Wendy’s去注射,那里有3个位于二楼的独立卫生间,比麦当劳更加私密。
不过注射完毒品,他们还会再回来。
这间灯光明亮的餐厅3年前经历了翻新,若要恰当形容其风格,那就是波洛克、皮唯叔叔剧场(Pee-wee’s Playhouse)和丹麦的混搭。有些墙体在柠檬绿色的背景上绘着黑色螺旋,还有的墙体在黑色背景上绘着白色斜线。两张巨大的圆形主桌摆在前面,四周摆放着带有坐垫的天鹅椅。常客们就围在那里插科打诨,有的干脆躺在后几排桌子上。
现年53岁的雷·弗罗纳德(Ray Flonard)在后排桌子上观察着这群人,“这些人在这里有他们的规矩,他们全都打扮好自己,用点毒品,然后一整天和朋友们在那里瞎混。”
他们战胜了麦当劳,即便有“不得闲逛”的标志限定“用餐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来这里的人也是大赢家。
他们也战胜了警察。警察去年在接到不良秩序举报后来这里突袭了200次,只抓到一些卖毒品的人。他们还战胜了保安。寡不敌众的保安已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有时还要把在桌子上昏过去的顾客赶走。大约4年前,一位老顾客在他腿上捅了一刀。
这位保安靠在餐厅后面的墙上接受了采访,“我每天像是活在地狱里。”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反正人人都知道,他下午两点就下班了。
保安离去后,做生意就更容易了。几乎没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最近一个下午,一位身着荧光绿交通安全马甲的人和一位瘦骨嶙峋的人在挨桌兜售尚未拆封的新款Norelco剃须刀,只要给钱就卖。
此外,还有一些经常光顾这家麦当劳的顾客,他们被称为“正常人”。有人西装革履,穿得像电视播音员,来这里只是因为离办公室近。还有一位70多岁的修女,她经常坐在后排,喜欢观察这一切,好像在欣赏一场百老汇演出。
这位修女名叫伊莱恩·古德尔(Elaine Goodell),现年89岁,她住在附近的一所修道院。她说:“我用1美元买个甜筒,然后还会买中份法式炸薯条。我喜欢那种又甜又咸的口感。当然,我来这里也是为了感受人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