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中学生的素质现状,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知识、审美、心理等各方面素质,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中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12-0115-02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内容美和富有情感的音乐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并且可以运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教学方法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音乐情感,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思想是比较松懈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如其他学校学生。政治课上那些空洞的说教未能触及他们的心灵,若采用音乐这种富有情感的道德教育就会非同凡响。
《乐论》中说:“夫声乐入人也深,其他人也速。”又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音乐正是借助于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如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就会带给他们一种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情绪,体验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信念。给学生欣赏一些有强烈思想性的革命传统歌曲如《黄河大合唱》就能让学生感受抗日救亡时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面。从那饱含深情的朗诵和气势宏伟的歌声里听出时代的呐喊,看到黄河两岸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誓死保卫国家的场景。这样惊心动魄的画面怎不叫学生震撼,又有谁不会感到今天的生活来自不易,激励自己要好好学习来报效自己的国家。还有最能表现现代风范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充分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与情操。这种感染力和趣味性远远超出了那枯燥呆板的理论说教,并且许多学者也把“开展音乐活动,塑造完美人格”,作为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渠道来研究,从中探索音乐育人的良好途径。
二、启迪智慧,促进科学知识素质教育
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丰富知识和激发人的智能。
节奏活动是人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拍下了各种场合的人语言交谈状态,并放慢镜头进行观察而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两个人交谈时,他们的互动是同步的,有时手指、眼脸(眨眼)及脑袋同时运动,而且与语言符合的具体部分(如高音和重音)处于同步。有时两人甚至好象受所谓‘开放性配乐’的舞蹈编排大师的控制一般。”这些观察结果证明了节奏在思维过程中起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放一些优美、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一定会激发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科学家贝弗里奇说:“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皮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普里高津,一般进化论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可见,任何学科都能利用音乐激发人的潜在思维和丰富想象。
三、陶冶情感,促进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是具有情感的艺术,它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瓦格纳还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音乐的节奏正是生命节奏的体现。因此,当我们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那激情洋溢的旋律就会激发他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不为命运而气馁,要扬起生命的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明快华丽、优美、抒情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热爱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还有我国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又会给学生再现“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的磅礴大战场面。从而为将士们的聪明才智折服,更为他们英勇善战的精神所感染。像这样音色优美、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流畅的音乐真是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听一些思想健康,哲理深刻的乐曲,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信念。
四、发展个性,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乐观的精神、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和健康的个性。这是形成和发展其他各类素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及事业成功的心理因素。可以说职校的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是畸形的。他们或许是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太上皇~掌上明珠”;也可能是调皮捣蛋的“小顽童”;更有可能是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的“混世魔王”。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多角度调和学生的这些缺点和特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自觉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密切结合高尚情操的教育,克服他们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难得心理,启发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全面发展他们的精神品格,让他们心理结构中的知、意、情得到高度的统一,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能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时培养了他们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及合作的意识。
音乐能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就是看他们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里能创造出多大的财富。而高中教育作为新世纪教育的优生儿,要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就离不开音乐教育,就要充分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感,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及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星点,浅谈音乐的最高目的的存在价值,人民音乐,2005,(4)
2 徐行效,个性心理与声乐教学,中国音乐教育,2004
(责任编辑 文思)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中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12-0115-02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内容美和富有情感的音乐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并且可以运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教学方法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音乐情感,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思想是比较松懈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如其他学校学生。政治课上那些空洞的说教未能触及他们的心灵,若采用音乐这种富有情感的道德教育就会非同凡响。
《乐论》中说:“夫声乐入人也深,其他人也速。”又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音乐正是借助于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如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就会带给他们一种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情绪,体验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信念。给学生欣赏一些有强烈思想性的革命传统歌曲如《黄河大合唱》就能让学生感受抗日救亡时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面。从那饱含深情的朗诵和气势宏伟的歌声里听出时代的呐喊,看到黄河两岸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誓死保卫国家的场景。这样惊心动魄的画面怎不叫学生震撼,又有谁不会感到今天的生活来自不易,激励自己要好好学习来报效自己的国家。还有最能表现现代风范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充分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与情操。这种感染力和趣味性远远超出了那枯燥呆板的理论说教,并且许多学者也把“开展音乐活动,塑造完美人格”,作为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渠道来研究,从中探索音乐育人的良好途径。
二、启迪智慧,促进科学知识素质教育
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丰富知识和激发人的智能。
节奏活动是人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拍下了各种场合的人语言交谈状态,并放慢镜头进行观察而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两个人交谈时,他们的互动是同步的,有时手指、眼脸(眨眼)及脑袋同时运动,而且与语言符合的具体部分(如高音和重音)处于同步。有时两人甚至好象受所谓‘开放性配乐’的舞蹈编排大师的控制一般。”这些观察结果证明了节奏在思维过程中起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放一些优美、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一定会激发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科学家贝弗里奇说:“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皮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普里高津,一般进化论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可见,任何学科都能利用音乐激发人的潜在思维和丰富想象。
三、陶冶情感,促进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是具有情感的艺术,它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瓦格纳还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音乐的节奏正是生命节奏的体现。因此,当我们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那激情洋溢的旋律就会激发他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不为命运而气馁,要扬起生命的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明快华丽、优美、抒情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热爱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还有我国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又会给学生再现“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的磅礴大战场面。从而为将士们的聪明才智折服,更为他们英勇善战的精神所感染。像这样音色优美、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流畅的音乐真是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听一些思想健康,哲理深刻的乐曲,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信念。
四、发展个性,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乐观的精神、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和健康的个性。这是形成和发展其他各类素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及事业成功的心理因素。可以说职校的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是畸形的。他们或许是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太上皇~掌上明珠”;也可能是调皮捣蛋的“小顽童”;更有可能是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的“混世魔王”。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多角度调和学生的这些缺点和特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自觉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密切结合高尚情操的教育,克服他们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难得心理,启发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全面发展他们的精神品格,让他们心理结构中的知、意、情得到高度的统一,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能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时培养了他们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及合作的意识。
音乐能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就是看他们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里能创造出多大的财富。而高中教育作为新世纪教育的优生儿,要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就离不开音乐教育,就要充分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感,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及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星点,浅谈音乐的最高目的的存在价值,人民音乐,2005,(4)
2 徐行效,个性心理与声乐教学,中国音乐教育,2004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