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的契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变化情况和因素是无法“约定”的,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需不断被唤醒,探究知识本质的潜能不断被挖掘,第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形形色色的课堂“意外”会应运而生、层出不穷。面对课堂“意外”,教师若能准确地辨别,沉着应对,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富有智慧的策略,灵活地重构教学,定能让课堂教学在“曲径”前行中通向坦途,绽放出别样风味。
  一、循境直入,化解“疑误”
  由于我们的学生还不是成熟的读者,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等与文本还存在着差距,因此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是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造成对文本解读时匪夷所思的“疑惑”“误读”。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老师,对此不能鄙夷不屑,而应充分发挥其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作用,努力挖掘“疑误”的潜在资源,并把它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循境直入,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性阅读活动中与文本正确对话,获是对文本意义的正确建构,在“疑误”中创造出“精彩”,生成充满活力的教学局面。
  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有位学生对第三小节第一句话中的“那只”提出了质疑,我见机行事,扣住“那只”,引导学生深究——
  生1:老师,我想建议作者将“那只”改成“一只”。
  师:(一愣)为什么呢?能说说理由吗?
  生1:因为我觉得“这”“那”一般是用来指前面已经提及过的事物。而这“会唱歌的虫子”上文没有提过,因此用“那只”就显得不合适,还是用“一只”合适些。
  (大部分学生听后点头赞同)
  师:(故作迷惑状)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不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失误,问题出在哪儿呢?
  (学生有的读书思考,有的轻声交流着。)
  生2:我觉得用“那只”是合适的,虽然上文没有写那只虫子,可是下文写道:“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里可以看出,那只虫子在三天前就已经是法布尔寻找的目标。所以用“那只”比较合适。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说明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生3:我补充一下,“那只”说明法布尔不是胡乱地抓了一只,而是早已认准了目标,三天来,他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那只虫子,以至于暮色笼罩了田野,他都没有觉察到,这正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生4:如果用“一只”的话,就说明法布尔是随意地抓了一只,就不能表现法布尔对那只昆虫着迷。
  生5: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一只”,但对法布尔来说,却确确实实是“那只”,这是他心灵中的“那只”。
  师:(对提问题的学生)你还认为要把“那只”改成“一只”吗?(该生面露微笑,连连摇头)
  上述案例中,学生1的“个性化”见解是由于对文本内涵的模糊解读造成的,我用敏锐的意识加以捕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意外”转化成了挖掘文本内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走人多角度地
  有创意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对文本主旨的领悟加深,明白了“疑误”,同时阅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误”“意外”无可厚非地存在于阅读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巧妙引导,借题发挥,循境直入,化解“疑误”,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不再是抽象的说教,枯燥的灌输,而是充满魅力和激情的探求活动。
  二、巧妙迂回,清除“磕碰”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取向各不相同,对文本的敏感、判断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课前构想的那样学习,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给我们一些“意外”,让人措手不及,招架不住。面对这些棘手的“意外”,教师不妨将此抛还给学生,通过迂回赢得时间,从而机智地摆脱困窘,清除行进中的“磕碰”。
  教学《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时,我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学生寻词引句,侃侃而谈。当课正随着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1:老师,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线茫茫月夜呢?
  师:(数秒后)同学们,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呢?
  (学生在愣了一下后,有的读书,有的思考起来。)
  生2:因为阿炳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
  生3:因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从课文的“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我想阿炳一定是觉得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倾吐起来,就像我们看见美丽的东西要情不自禁赞美一样。(全班笑)
  生4: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夜虽然虽然是黑的,但因为有了月亮,夜也亮起来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倾诉,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很合适。
  生5:课文中有一句话:“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可见阿炳很喜欢月亮,把月光当成了一个可诉心事的朋友,他就将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它听了。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当一回皎洁的月亮,闪烁的群星,来倾听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吧。(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
  课堂教学是一个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意外”发现和收获如果和大家分享,那就是皆大欢喜!该案例中,教师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汲取学生传送来的信息,并在“棘手”时,适时施出“迂回”计——将问题反抛给学生,利用它促使师生之间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发全体学生对该生发表的这一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终于巧妙“救场”,不露痕迹地清除“磕碰”,使原本困窘的场面生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三、弃案图新,引领“突围”
  经常在公开课后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声:“这些学生真笨,怎么拨也拨不过来。”“上课胡言乱语,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难道是学生错了吗?能怪学生吗?其实,常态的课堂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活跃的思维挣脱教师的“牵控”,奔向“野外”,此时教师如果死抱教案将预设进行到底,那么课堂会出现僵局,步入冷场,犹踩“雷区”;面对“险急”意外,教师若随机应变,放弃预设,诱导学生生成,那就可能成功“突围”,迎来新天地。
  在《学会合作》一文的教学中,我在“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做做瓶中取球实验,让他们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可是在课堂中,学生的发言出乎了我的预设。
  生1:孩子们用了3秒钟从瓶子里取出彩球真是“太了不起了”吗?我想和他们比比。
  生2:他们取球时,“一个接着一个”,怎么会这么有秩序呢?我也想和大家试试。
  师:除了对实验过程感兴趣外,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课堂陷入沉闷,气氛压抑。)
  师:(马上调整)好,让我们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教师取出一只小玻璃瓶和7个线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口,找7位同学上台实验,交代实验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是如何合作取出线球,并计算时间。)
  师:刚才这7位同学用了多长时间做完了实验?
  生:(齐声)12秒。
  师:文中的7个小学生只用了3秒,我们用的时间比他们长多了,你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生3:我发现他们刚才在拉球时,有两上同学一起往上拉,球被卡在瓶口,出不来了,他们没有合作好。
  生4;我还发现刚才在实验时,有一瞬间没有人拉球,这里也浪费了时间。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如果房子真的着火了,而你们没有在极短的时间内逃出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将怎么做呢?
  生5:我想我要先人后己,但自己也要反应敏捷,别耽误时间,误了大家。
  生6:为了确保场面不混乱,我要镇定地把大家组织好,有秩序地、迅速地逃出去。
  师:(微笑)对,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心中还要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把在实验中获得的这些启示铭记在心中。(生齐读第6自然段)
  其实,学生的思维“脱缰”带来的不只是难堪,还有机遇和挑战。“险急”之时,更需要教师机敏引领,彰显教学机智和调控艺术。上述案例中,教者理智地、主动地“弃案投新”,终于化险为夷,成功“突围”,那种峰回路转后的畅达,更让人刻骨铭心。
  可以这样说,课堂“意外”是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课堂自然“曲线美”的展现。当教师遭遇课堂“意外”时,只要准确辨别,灵活应变,选择合适的策略,定能让课堂“曲径通优”,风味别具!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继承传统有余,而改革创新不足,因此,储备极少文言知识的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有难度,而且没兴趣。本文主要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和感受,简要从"教师的作用和素质"以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探究教学教师的作用和素质问题意识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
近几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发与实施,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助学金政策,2009年由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财教【2009】442号文件,给涉农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给农民学员带来了希望和机会。面对如此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强抓机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出一条“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模式,即“双化”教学模式,模糊课堂
背景与主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在反思中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所以,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尝试、反思、改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鉴于此,我们学校二年级教研组开展了"滚动衔接式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亲身体验"思——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
摘要: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作业不够科学与合理,作业设置应保“准”争“巧”。  关键词:作业 作业设置 语文教学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然而当今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却未能达到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业设置不够科学也不够合理。笔者认为作业的设置首先应找准方向,确保作业设置“对”;然后再找好方法,力爭作业
【摘要】 在目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美术教师而言,我一直在对美术教育活动进行着探究。现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新课标体现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首先,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聊天。从而了解学生的特性,发现他们的优点,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关键词】变化 兴趣 激发点 转变理
【摘要】大学俄语翻译是大学一外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在我国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是:教师尽力了、学生努力了,翻译效果不佳,原因多方面,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在大学俄语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忽视翻译的错误倾向,主要有:不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对翻译缺乏应有的心里认识,不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及翻译方法和技巧,没有系统的、适合公外俄语大学生的俄汉翻译教材可循,懒于翻译实践,汉语水平不太高,知识面不够宽,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就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设问引入法  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授《风筝》一课时,问学生:
摘要: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是师生间一种“师批生改”的简单的相互的信息反馈,导致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教师机械地批阅作业。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批改作业就更应该注重体现作业的激励和评价效果。
【摘要】中考作文需要创新和出新,以新取胜,如果只是照搬照抄,一味地模仿或写陈旧题材,就很难获得改卷老师的青睐。语文教师应当从文章立意、构思角度、材料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以求在中考作文中写出新意,力求创新和出新。  【关键词】中考作文创新立意角度材料语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在这首乐府小章(《杨柳枝词》其一)鲜明地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土地利用方式混合、城市与乡村人口混杂、社会问题和矛盾复杂的城乡过渡地带——城乡结合部。发展城乡结合部的教育势在必行,家庭作为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  城乡结合部社会形态既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城市也不同于完全意义的农村,比较城乡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