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一、教师在备课上要创新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没有创新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教师所备的课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一是备课时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即教学目的要创新;二是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即教学过程要创新;三是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增加创新意识,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四是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五是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而不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六是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課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 规律 ,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三、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四、作业设计批改要创新
批改作业也要留意创新,更要善于从解题过程中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如:“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6小时行了全程的3/4,照这样的速度可以提前几小时到达?”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600÷(600× ÷6)-6=2(小时)。但我发现还有少数同学采用“10-6÷ =2(小时)”的方法巧解了此题,于是,我马上在作业本上写上了“有创造性+优”。学生看了十分高兴,并且还会经常主动地去想一些解题的巧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创造激情。
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一、教师在备课上要创新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没有创新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教师所备的课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一是备课时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即教学目的要创新;二是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即教学过程要创新;三是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增加创新意识,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四是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五是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而不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六是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課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 规律 ,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三、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四、作业设计批改要创新
批改作业也要留意创新,更要善于从解题过程中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如:“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6小时行了全程的3/4,照这样的速度可以提前几小时到达?”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600÷(600× ÷6)-6=2(小时)。但我发现还有少数同学采用“10-6÷ =2(小时)”的方法巧解了此题,于是,我马上在作业本上写上了“有创造性+优”。学生看了十分高兴,并且还会经常主动地去想一些解题的巧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创造激情。
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