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中国的外交是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三者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民间外交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以及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国之初,与我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很少,到1954年才有19个。但是,各国人民日益迫切要求了解新中国,并与之来往与交流。因此,民间外交蓬勃发展起来。当时,民间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四大人民团体,即:工会、青联、妇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简称工、青、妇、和)。其他人民团体如外交学会、红十字会、贸易促进会、体育总会等的对外活动也日益增多。为了协调各人民团体的对外活动,1953年4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王稼祥为主任,廖承志为副主任。至1958年3月,由于我国外交活动的全面发展和扩大,急需加强统一领导,周恩来总理及时提出,撤销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另行成立由陈毅副总理任主任的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1952年是民间外交活动的一个高潮,当时世界和平运动风起云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时代的潮流。1952年初,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支持下,由宋庆龄、郭沫若等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倡议,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会议的筹备工作由彭真、廖承志、刘宁一负责。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大会终于在1952年10月2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开幕。来自亚、澳及太平洋沿岸的37个国家,436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历时10天,直到10月12日夜,才由彭真主持召开最后一次大会。会上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并决定在北京设立“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宋庆龄当选委员会主席。
这是建国后,首次在中国召开大型的民间国际会议。这次大会不仅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运动,而且对打破美国的封锁,使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加强我国与亚太国家的联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紧接着,在1952年12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这是一次声势浩大,世界名人荟萃的大会,有85个国家,1800多名代表参加。中国派出了由宋庆龄任团长,郭沫若任副团长,由108人组成的空前庞大代表团。团员中包括各界知名人士,如廖承志、刘宁一、沈雁冰、吴冷西、金仲华、史良、罗隆基、陈叔通、梅兰芳、常香玉等。临行前,周总理接见了代表团,他强调:“你们这一百零八将都是各界杰出的代表,要各显其能,广交朋友,要如实宣传新中国,让各国代表通过你们,看到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这次大会由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主持。著名画家毕加索特意为大会画了和平鸽,作为大会的标志。大会最后通过了“致五大国书”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宣言”。
由于民间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1954年5月,在周总理的倡议下,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人民团体联合发起,筹组了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推选楚图南为会长。当时协会的任务,主要侧重对外文化交流。1966年4月,更名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1969年10月,又更名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宋庆龄和邓颖超曾先后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协会两次更名,说明了民间外交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从1973年起,中国开始了对外缔结友好城市的活动。这种属于半官方、半民间的友好活动,当时也是由对外友协统一协调和管理。为了推动友好城市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1992年又成立了“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友好城市是一项双方互利的活动,因此发展很快。近年来,我国以每年缔结60多对的速度增长,迄今对外缔结友好城市已超过一千对。
1986年是民间外交活动的又一个高潮。该年是联合国发起的“国际和平年”,联合国号召各会员国广泛发动群众,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掀起全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高潮。中国的纪念活动由对外友协牵头组织。为此,成立了由40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由当时的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任组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组委会在1986年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当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有3500多位中外人士参加的“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在大会上,我国总理首次向世界宣布,今后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称赞。其他纪念活动有:召开维护世界和平学术讨论会,举办以和平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发行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和纪念币,“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唱会。还参加了联合国发起的“维护世界和平环球长跑”。长跑队由最著名的运动员组成。我国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上海的外滩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和庆祝仪式。在北京,由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上海,由当时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分别点燃了象征世界和平的火炬。由于各界的支持与合作,这一年的纪念活动办得很成功,联合国为此授予对外友协“和平使者”奖。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外交工作一度受到很大干扰,民间外交活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69年5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对外文化协会首先恢复活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我国的对外工作空前活跃,民间外交更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最近4年来,对外友协共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的972个代表团,1万多人次访华;派出316个代表团,3000多人次,到52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目前对外友协与世界130多个国家550多个民间团体及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对外友协正式加入地方政府国际联盟(IULA);2001年又成为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NGO)。
展望21世纪,在我国“四化”建设继续取得辉煌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大好形势下,民间外交必将为友好、合作、和平、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系对外友协前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