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9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制造业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对有独立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其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成效,提高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重大价值。基于此,温州就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制造型企业运用目标成本法开展成本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制造行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制造业;成本管理
   一、目标成本法概述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导向的对有独立的制造产业链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阶段设计好产品成本,而非试图在制造过程降低成本。目标成本法在实施中强调全过程、全方位及全人员。其中,全过程是指供应链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在内的各环节;全方位是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企业战略、员工培训及财务监督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方面工作以及企业竞争环境的评估、内外部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等;而全人员则是指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常包括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在设计结算实現目标成本(计算成本差距)及生产阶段持续改善以达到设定目标成本三个程序。一般而言,目标成本法主要有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及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三种形式,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关系不同,在目标成本法选择方面也有所不同。
   二、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制造业是利用某种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将资源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资源是制造业开展制造活动及发展的基础,成本控制及成本目标实现是制造业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各制造生产环节强化成本管理才能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首先,目标成本法能够强化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目标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及全人员的管理办法,其实施势必会使得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利于成本管理效率及质量提高。其次,目标成本法能够使制造生产成本控制在更合理状态内。制造成本管理工作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成效的体现,而成效的提高和实现就是企业将制造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状态的说明。此外,目标成本法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目标成本法强调的是研发周期及设计阶段的成本设计及计划,而不是制造阶段的成本降低,这就非常有利于制造产品质量的控制,为产品提供更有利保障。而不管什么形式下,质量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最有利硬件,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势必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设计阶段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设计环节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制造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设计环节的成本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占据重要部分,加强设计阶段成本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在制造企业实际成本管理工作中,对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设计人员是进行制造产品设计的主体,而在这环节中很难对设计人员工作行为等进行有效规范,导致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经济效益重视不够,从而容易出现过度设计而使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其次,部分设计人员过于重视产品功能开发,对成本考虑不足。另外,在早期也在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储存、运输等费用有所忽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非常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的。
   (二)采购环节成本管理不到位
   采购环节也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开展具体制造生产的基础,更是制造企业成本管理重要环节。但目前制造企业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一些制造企业在采购成本管理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部门间交流沟通不足,容易导致过度采购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情况。而一些制造企业在采购中过于压降价格,难以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不但价格优势难以体现,而且成本还会不断升高,非常不利于成本管控。
   (三)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问题突出
   目标成本法虽然强调研发和设计环节的成本计划管理,但在实际成本管理中,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管理仍是一个重点。目前制造企业生产环节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原材料利用不够合理,存在材料浪费问题;二是费用量化不足,不利于成本控制。另外,制造企业营销服务阶段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广告宣传费用控制不到位、对影响宣传成本分析研究不重视等等。
   四、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一)细化目标成本,加强过程管理
   首先,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目标成本,并对目标成本内容进行深度细化。制造企业确立目标成本后,要根据各工作环节具体实施过程及要求细化和分解目标成本,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二级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以更好执行和落实,为总目标成本实现提供保障。其次,在进行目标成本分配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上一级进行精细化分解,并对成本费用管理措施执行数据化管理,简洁明了,以更好掌握整体目标成本落实情况。同时,企业要强化目标成本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管理,重视分析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目标成本方案。再者,应当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目标成本。企业可以应用偏差预警系统来在第一时间发现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间的差异,并找出其原因所在。对于日常性、普通性差异,有关责任人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与纠正,注重后期的成本控制工作,结合重大问题反馈解决系统来将信息提交到对应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处,让其进行商讨与决策。将解决策略明确后,需要传达至对应责任人上,让其予以有效落实;对于非常规性、突发性差异,则要求有关管理人员对其今后再次出现的几率以及风险点进行预估,商讨其流程改善方案,提交到企业领导层决策执行,切实降低相同事件再次发生的几率。此外制造企业还需要对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及时的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其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对工艺技术进行革新,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切实提高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需要及时收集与整理销售信息,真诚倾听顾客的建议与意见,进而对自身目标成本进行调整,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可行性的提升。    (二)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率
   目標成本法是一种强调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性的管理方法,因此制造企业要优化目标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加强部门及工作人员间的沟通与协调至关重要。首先,制造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中应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让各部门都知道目标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重要性的同时,提高各部门参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以为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其次,制造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部门的协调,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目标成本管理落实情况,并根据各部门反应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调整,以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成效。再者,因为制造业企业不同部门在生产经营环节互相提供劳务与产品,因此必定会产生各类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必须要由上至下来对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并明确各部门的相应责任,定期组织目标成本工作会议,由整体层面来对不同部门的利益进行协调,明确每一部门与工作人员的成本指标与责任。同时实施行为、责任、利益三者联动机制,保证在采购、运输、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目标成本均得到落实,避免因为部门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无附加值活动。
   (三)强化各环节成本管理,促进目标成本实现
   首先,制造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各环节成本管理对于整体目标成本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成本管理中只有重点,没有可忽略的点,对于一些细小环节的成本管理更要认真抓好,避免影响整体目标管理。其次,制造企业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中要强化每个环节的管控,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及生产环节都要加强跟踪和严格落实成本管理,以将实际成本控制在合理状态。如在设计环节,可以运用价值工程法来确定与评估产品功能,同时将其功能系数、成本系数以及每项功能的目标成本计算出来,进而实现设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在采购环节,需要严格根据制定好的成本目标来进行采购成本的管控,对形成采购成本过程的所有消耗均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与监督。切实根据采购成本指标来仔细审核各项费用开支以及资源消耗情况。在生产制造环节则可采取材料限额领用的方式来控制材料成本,同时定期盘点原材料,以便于对材料的耗用量进行有效把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制造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而在制造企业经营发展中,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成效不仅影响到企业各项制造生产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而且对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更是有着重要关系。而目标成本法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更是受到制造业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所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应用目标成本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改进,将其应有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晓平.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财经界,2019(36):44-45.
   [2]刘丽华.基于目标成本法的制造业成本管理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159-161.
   [3]陈欣.浅谈设备制造业应用目标成本法的路径[J].纳税,2019(10):191.
   [4]赵延新.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373(08):155-156.
   [5]蒋超超.基于目标成本法的制造业成本管理模式构建与优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4):184.
   [6]周海燕.论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480(11):35-36.
   (作者单位:杭州力夫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在进行全面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就应该将全面的监理工作重视起来,为我国的建设监理工作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生存风险;监理危机  一、业主与建设单位的合同委托事项的失误性研究  (1)監理委托的权利真空。进行监理工作的完善实施,就应该将监理委托事项关注起来,把握重点内容,业主依据对建设单位的选择内容,委托监理单位,站在业主
期刊
新中国的工业化战略以重工业为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苏联经验.而在此期间,中国一直在摸索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1953年,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竣工,为全国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重大的历史转折阶段,也是变革与挑战最多的阶段。在这全球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向和方式,从传统追求经济总量转变到关注经济质量。在这一目标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国有企业;技術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财融合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业财融合发展能够更好满足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发展需求,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现稳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企业业财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业财融合发展中面临更大挑战和问题。文章主要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业财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提供参考,以真正实现业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央农办负责人就《方案》有关情况和社会关切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期刊
摘要: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全新时期,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优化,都需要全面且真实的信息作为支持,这无疑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改进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怎样基于中国本土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会计本土化结合的效果,怎样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都需要以深入分析管理会计、整合和创新管理会计理念为基础,在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自我调节和更新的过程中,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
摘要:目前,针对石化企业经济管理,需要明确将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确保有效控制成本,这样才能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以此来提升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简单的成本计算法是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而目标成本管理法凭借自身的优势得到石化企业的青睐与认可。因此,积极探索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石化企业经济管理之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满足市场需求,最终推动企业稳步前进,这是当前值得去思考、
摘要:四川省是旅游大省,影响四川省旅游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进行四川省旅游需求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四川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在制定四川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和作出相应政策调整时,应关注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   关键词:旅游需求;灰关联分析;影响因素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和长江上游,
【摘 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安全就无法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如果电力生产不安全,管理不规范,发供电不可靠,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本文试就电力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电力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的措施等谈谈认识。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教育培训;措施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持续、高效、安全的电力供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电
期刊
“十四五”时期,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橄榄型”分配结构的构建,将有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但中等收入群体培育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等收入群体抗风险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增长数量失速与发展质量下滑的“双碰头”风险逐步隐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已迫在眉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