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1: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三节中有一个用沙漏演示简谐振动图像的实验,实验用长约0. 5 - 1m的棉线将一个沙漏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装了适量细沙的沙漏摆动起来,匀速拖动置于漏斗下的纸板,沙漏留下的痕迹可近似看成单摆的振动图像。该实验因具备了易取材和对简谐振动的模拟比较逼真的特点,可以很直观的模拟单摆振动图像,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师生们的青睐。
实验2: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原理。
实验3:光的衍射实验,学生能更直观了解光的衍射。
实验4:演示决定物体惯性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一道物理题。
实验5:演示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理解完全失重产生的现象及原理。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1:首先是不容易操作,细沙在沙漏中流出时不畅,时断时续,造成所画的图象中断。其次,形成于纸板上的图像稳定性较差,不能竖直纸板将图像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失去了一个演示实验的最基本的功能。
实验2:在演示过程中要用光具组,对仪器和环境要求较高,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性低。
实验3:教材上没有提供演示实验,不能让学生直观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实验4:不能很好理解装水的瓶中气泡因为惯性的运动情况。
实验5:观察完全失重现象不明显。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实验1改进:将沙摆改成水摆,将在木板上作图改为在教室过道上做图。
实验2改进:利用矿泉水瓶装半瓶水,装入有墨汁的水和烟雾,通过激光笔照射,观察光在烟雾和水中的传播光路。
实验3改进:利用激光笔照射打在矿泉水瓶盖上的小孔,在墙上观察出现的衍射图样。
实验4改进:在矿泉水瓶中放入充气的气球,突然移动或停止矿泉水瓶,观察气球运动情况。
实验5改进:在矿泉水瓶下面打很多小孔,让水呈花洒状流出。但当水瓶飞行在空中时,水不再流出,让学生用身体去体会实验现象。
四、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子若干,约一米长细线一段,剪刀一把,大头针一枚,鹅卵石若干,激光笔一支,气球一个。
五、实验原理以及装置说明
实验1制作过程:用铁钉将空塑料瓶的瓶盖及塑料瓶的中部分别钻一个小孔(孔径不宜过大,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让水均匀流出,中部的小孔是为了使瓶内外气压一致,保证水能顺利流出)。将细线固定在钻孔的矿泉水瓶上,手持细线一端,保证塑料瓶能竖直且瓶口向下(如图实验1)。在瓶的适当位置加上配重物(配重物质量较大,保证在水流出过程中,摆的重心位置变化小)。
实验2制作过程:装入半瓶水,滴入少量墨汁,上半部分充满烟雾(如图实验2)。
实验3制作过程:用大头针在瓶盖上打几个孔(孔的间隔距离较大),剪掉瓶底,用硬纸卷成筒状插入瓶内,起到遮光的目的,实验时用激光笔照射瓶盖上的小孔,激光束通过小孔形成衍射图样(如图实验3)。
实验4制作过程:将小气球塞入矿泉水瓶,在瓶内装满水(如图实验4)。
实验5制作过程:用针在矿泉水瓶底部打几个孔,并在瓶盖上打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孔,保证水能从瓶子底部呈花洒状流出(如图实验5)。
六、实验过程:
实验1:
1、在制作好的塑料瓶中装半瓶滴有墨汁的水,当瓶盖向下的时候水不从中部小孔流出为宜。
2、一只手提细线一端,保持手的高度不变;另一只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将瓶子拉离平衡位置,然后放手。待瓶子正常摆动后,提着细线一端匀速朝前走动,流到地下的水在地上形成振动的图象。
实验2:用激光笔斜着照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全反射现象。
实验3:用激光笔对着瓶盖上的小孔照射,直接在墙壁上形成衍射图样。
实验4:将瓶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突然移动瓶子,观察气球移动方向;突然停止移动瓶子,观察气球移動方向,从而说明惯性的决定因素。
实验5:让水能正常从瓶底流出,将水从教室前部斜抛到教室后面,在水瓶飞行过程中,学生发现居然没有水滴到自己的头上。
七、实验效果:
实验1:在教室中做演示实验时,可在每条过道上都做一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实体会到实验的效果。
实验2:效果很明显,学生能很容易观察到。
实验3:效果很明显,学生能很容易观察到。
实验4:实验现象明显,容易观察。
实验5:水瓶处于静止状态,水呈花洒状流出。当水瓶在空中时,学生发现没有水流到自己的头上,说明了水和水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八、自我评价
1、实验最大的优势在于取材比较简单,制作比较简单,操作容易,效果很明显,利于学生观察;
2、课后学生自己也可以动手做实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降低师生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验1: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三节中有一个用沙漏演示简谐振动图像的实验,实验用长约0. 5 - 1m的棉线将一个沙漏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装了适量细沙的沙漏摆动起来,匀速拖动置于漏斗下的纸板,沙漏留下的痕迹可近似看成单摆的振动图像。该实验因具备了易取材和对简谐振动的模拟比较逼真的特点,可以很直观的模拟单摆振动图像,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师生们的青睐。
实验2:演示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原理。
实验3:光的衍射实验,学生能更直观了解光的衍射。
实验4:演示决定物体惯性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一道物理题。
实验5:演示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理解完全失重产生的现象及原理。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1:首先是不容易操作,细沙在沙漏中流出时不畅,时断时续,造成所画的图象中断。其次,形成于纸板上的图像稳定性较差,不能竖直纸板将图像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失去了一个演示实验的最基本的功能。
实验2:在演示过程中要用光具组,对仪器和环境要求较高,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性低。
实验3:教材上没有提供演示实验,不能让学生直观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实验4:不能很好理解装水的瓶中气泡因为惯性的运动情况。
实验5:观察完全失重现象不明显。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实验1改进:将沙摆改成水摆,将在木板上作图改为在教室过道上做图。
实验2改进:利用矿泉水瓶装半瓶水,装入有墨汁的水和烟雾,通过激光笔照射,观察光在烟雾和水中的传播光路。
实验3改进:利用激光笔照射打在矿泉水瓶盖上的小孔,在墙上观察出现的衍射图样。
实验4改进:在矿泉水瓶中放入充气的气球,突然移动或停止矿泉水瓶,观察气球运动情况。
实验5改进:在矿泉水瓶下面打很多小孔,让水呈花洒状流出。但当水瓶飞行在空中时,水不再流出,让学生用身体去体会实验现象。
四、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子若干,约一米长细线一段,剪刀一把,大头针一枚,鹅卵石若干,激光笔一支,气球一个。
五、实验原理以及装置说明
实验1制作过程:用铁钉将空塑料瓶的瓶盖及塑料瓶的中部分别钻一个小孔(孔径不宜过大,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让水均匀流出,中部的小孔是为了使瓶内外气压一致,保证水能顺利流出)。将细线固定在钻孔的矿泉水瓶上,手持细线一端,保证塑料瓶能竖直且瓶口向下(如图实验1)。在瓶的适当位置加上配重物(配重物质量较大,保证在水流出过程中,摆的重心位置变化小)。
实验2制作过程:装入半瓶水,滴入少量墨汁,上半部分充满烟雾(如图实验2)。
实验3制作过程:用大头针在瓶盖上打几个孔(孔的间隔距离较大),剪掉瓶底,用硬纸卷成筒状插入瓶内,起到遮光的目的,实验时用激光笔照射瓶盖上的小孔,激光束通过小孔形成衍射图样(如图实验3)。
实验4制作过程:将小气球塞入矿泉水瓶,在瓶内装满水(如图实验4)。
实验5制作过程:用针在矿泉水瓶底部打几个孔,并在瓶盖上打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孔,保证水能从瓶子底部呈花洒状流出(如图实验5)。
六、实验过程:
实验1:
1、在制作好的塑料瓶中装半瓶滴有墨汁的水,当瓶盖向下的时候水不从中部小孔流出为宜。
2、一只手提细线一端,保持手的高度不变;另一只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将瓶子拉离平衡位置,然后放手。待瓶子正常摆动后,提着细线一端匀速朝前走动,流到地下的水在地上形成振动的图象。
实验2:用激光笔斜着照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全反射现象。
实验3:用激光笔对着瓶盖上的小孔照射,直接在墙壁上形成衍射图样。
实验4:将瓶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突然移动瓶子,观察气球移动方向;突然停止移动瓶子,观察气球移動方向,从而说明惯性的决定因素。
实验5:让水能正常从瓶底流出,将水从教室前部斜抛到教室后面,在水瓶飞行过程中,学生发现居然没有水滴到自己的头上。
七、实验效果:
实验1:在教室中做演示实验时,可在每条过道上都做一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实体会到实验的效果。
实验2:效果很明显,学生能很容易观察到。
实验3:效果很明显,学生能很容易观察到。
实验4:实验现象明显,容易观察。
实验5:水瓶处于静止状态,水呈花洒状流出。当水瓶在空中时,学生发现没有水流到自己的头上,说明了水和水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八、自我评价
1、实验最大的优势在于取材比较简单,制作比较简单,操作容易,效果很明显,利于学生观察;
2、课后学生自己也可以动手做实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降低师生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