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利与弊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形势的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传统教学得失的反思,多媒体教学,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知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结构;多媒体教学
  但是是否它具有这么多优势就能在教学中一味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下面结合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对多媒体运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方便创设情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有强大的视听效果,富于动感的动画设计,便于人机交互,改变了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易调动学生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温度计”时,我用多媒体给出了两张漫画,一个小朋友在夏天满头大汗,摇着扇子吃西瓜,一个小朋友在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袄打着哆嗦流鼻涕的图片,学生一看到马上注意力就集中了,不用多说就知道两者是一冷一热强烈的对比,并非常期待下面的学习内容。在这过程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便传递了教学信息,将要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使学生学习的快乐。
  二、多媒体强大的记忆、存贮能力可以使教学过程重现,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教学中,想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演示实验,但是有一些实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完成,若只是一味的讲,学生又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利用多媒体就能有效的改变这一缺陷。
  例如在“分子运动论”一课中,要来做液体扩散的实验,即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实验,所需的时间要好多天,但是如果用录像拍下,在以快放的形式播放,就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液体的扩散情况,既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又有明显的效果,学生还感到很有兴趣。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主体化
  在复习课的练习与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擦黑板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在学习电学题目时,电路图是不可缺少的,上复习课时教师花在画电路图上面的时间是很多的,但是运用了实物投影仪的话,就能为教师节省很多的时间,也能使学生的精力不易分散,又使学生及时的参与进来,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动画演示教学,还能缓解学生长时间由于练习而造成的疲劳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它特有的方便、高效、传递信息量多而广的特点受到教师的喜爱,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有其好的一面,但也有其缺点,毕竟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滥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处理不当易淡化视听效果
  由于多媒体课件在视听效果上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一些教师就认为上课时使用多媒体越多越好,没有做到恰到好处,滥用多媒体课件,这反而淡化了学生的视听效果。教师在装备精良的讲台上,以计算机、大屏幕为主角,一堂课下来就象看了一场电影:场面非常壮观,令人惊叹,但过后学生只记得一些场面,而对里面的情节和内容却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二、多媒体教学易造成课堂公式化,限制了思维想象空间
  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但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流程一般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其进程,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想法也很难控制,若要解决就会打乱课件的进程,所以教学过程会缺乏其灵活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考的内容也千差万别,可是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能将学生引导向课件设计好的方向去学习,使学生的思考内容都只有同一个,导致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受到限制,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公式化,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三、人机对话增多,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从而来探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否,来判断应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作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物理教学中,在做实验时可能会出现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情况,就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来分别讨论解决。而多媒体却很可能只局限于很少的一、两种情况,分析起来就不够全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上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而多媒体是死的,做不到这一点。教师的身体语言,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的交流很难派上用场,因此滥用多媒体会扯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
  总而言之,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仍要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只有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我们才能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堰桥中学)
其他文献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然而不少老师抱怨,由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不重视,课堂纪律难以维持,更无法谈课堂效率了。本人总结多年来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现:要保证思想品德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魅力吸引学生,具体方法有:  一、尊重学生,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趣高;不喜欢某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并帮助学
一、漏条件  有些学生误以为漏条件是粗心使然,其实漏条件暴露的问题是学生对定理的已知和结论理解不够到位造成的。  如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学生错误:∵AB=AC∴AD⊥BC  错误分析:学生认为只要是等腰三角形就可推三线合一,故认为已知条件是等腰三角形,其实三线合一的已知条件应该是等腰加一线成立  再如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交往是教学的本质,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只有按照师生互动的思路去组织教学,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CMC是英文Creat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一向注重的要点之一,那么如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政治;人文精神;渗透  一、前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养。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中彰显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由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四部分构成。政治课堂教学如果只讲理论而没有论据、没有支持理论的材料,那么这堂课必定是乏味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堂要回归生活,变成生活化的课堂。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文章以税收平滑模型为理论研究框架,测算1998-2012年我国实际税收扭曲程度,从而分析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认为当前我国税收超重负担已日趋脱离实际水平,税收对经济
【摘 要】本文从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出发,剖析了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身心全面发展、突出职业特色、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建立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等有关策略,力求促进职业院校特色体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
有效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践中,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设计是重要环节。以下是笔者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的尝试和反思。  一、抽象·简单式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国情部分相对抽象的道理比较多,如何变这些抽象的道理的僵
【摘 要】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互动学习问题。小学生的学习互动应当包含着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甚至于编者之间的互动。互动效应的提高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达成。  【关键词】语文学习;互动效应;策略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如果再机械地接受很难适应未来学习乃至于建设的需要,作为我们老师必须去充分地打破常规,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