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悉心指导,对行为习惯进行反复训练,使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样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习惯培养的方法
(1)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規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3)因人制宜,耐心引导。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1)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留意这些细节,如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2)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3)坐姿的训练。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比如按照约定教师呼叫:“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力的训练。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5)动手操作的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习惯培养的方法
(1)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規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3)因人制宜,耐心引导。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1)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留意这些细节,如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2)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3)坐姿的训练。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我们在恰当的时机予以提示。比如按照约定教师呼叫:“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比如老师手背后,身体站直,学生看到老师后也会自觉坐直。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力的训练。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5)动手操作的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