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我们在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同时,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办语文小报,让学生在探索中,在实践中,走进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办一张精美的小报,无疑需要时间保证:搜集资料、版面设计、誊写美化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如果仅利用每天午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时间从哪里挤出来?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抄写字词句、写作文日记、做课后的练习、预习新课构成了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而如果我们能提高课堂效率,这些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比如生字词,我们不必让学生机械抄写,而可在课堂上挤出五分钟让学生默写,不会写的订正几遍,如此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于是教师首先从追求语文课的高效开始,每节课精心设计,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完成对学生的反馈,课外尽量不留书面作业,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不仅给学生阅读书籍、搜集资料、动手实践留下了充裕的时间,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加乐学、好学、爱出小报。
小报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就需阅读书籍,收集资料。于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小报内容提供保障,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下面是一个学生在观看自办小报后写的日记:
今天上午,当我们一来到操场时,我看到大约有十二个贴小报的玻璃架子。上面分别在每个架子的两面贴了四张小报。这些小报五花八门、各色各样,每一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其中,有的小报题目上的字画弯弯曲曲的,让我看了觉得这种方法使小报增添了几分神色;有的小报虽然图案简单,边框也很简便,但是它的颜色十分协调,看起来眼睛十分舒坦;有的小报只用一种蓝色来涂颜色,画边框,写题目,可是让人看起来反而神清月朗。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要点:语文报的题目都是“青青草”、“青苹果”一类的,估计编者认为这样能体现出小报的特点。后来我也明白了,只要小报的内容好,有新意又实用,那些插图和边框只起到辅助作用,无论你画得多漂亮,但内容不丰富,也只能半途而废。所以,内容是最重要的。
看了这么多的小报,我学到了很多小报的技巧。展览小报很有意义,它使同学们不仅要看,还要用心去体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下次出的小报才会更精彩。
在课外阅读内容的推荐和引导上,我们也首先从语文书上的内容开始拓展,如学习《三打白骨精》之后,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出一期西游专题的小报,内容有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人物品评、读书笔记等。又如学习第11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单元,则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拓展阅读,然后办小报。这样紧密结合语文书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在课外了解作者、阅读相关作品,使课内与课外自然连接,营造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更深更广的内涵。
几年实践下来,大家普遍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了,知识面更宽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习作水平提高了。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一篇日记:
下午,广播里通知又要出小报。我听了,又高兴有心急,心想:快点儿发白纸吧,我都快等不及了。一会儿黄老师进了班讲了出小报的要求,然后每个人发了一张绘画纸。
开始打边框了,我很紧张,就怕画歪了。打好边框写好报头,就该画画了,我到作文书上找到了合适的图案——小花猫。画好小花猫轮廓开始上色,我越涂越不对劲,仔细一看,呀,我竟然把小花猫涂成紫色!我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同桌看我把小花猫涂成紫色,也哈哈大笑。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出橡皮就擦,黄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向我支招:“你用黄色涂小猫身体,再用黑色勾边。”我画完后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比刚才好看多了。画完画,开始写字。我很紧张,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心想:万一写错了字那该怎么办?正担心着,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滴墨水不偏不倚正好溅在我的小报上,我脑袋顿时“嗡”的一声涨大了,赶紧拿出钢笔橡皮,擦着擦着,擦破了,心想:把小报搞成这样,老师会不会责备我呢?唉,先赶工吧!
从那以后,我每次出小报都很细心,生怕重蹈覆辙。说也奇怪,我不仅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习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总之,学生自办小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责编婷子)
办一张精美的小报,无疑需要时间保证:搜集资料、版面设计、誊写美化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如果仅利用每天午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时间从哪里挤出来?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抄写字词句、写作文日记、做课后的练习、预习新课构成了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而如果我们能提高课堂效率,这些作业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比如生字词,我们不必让学生机械抄写,而可在课堂上挤出五分钟让学生默写,不会写的订正几遍,如此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于是教师首先从追求语文课的高效开始,每节课精心设计,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完成对学生的反馈,课外尽量不留书面作业,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不仅给学生阅读书籍、搜集资料、动手实践留下了充裕的时间,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加乐学、好学、爱出小报。
小报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就需阅读书籍,收集资料。于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小报内容提供保障,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下面是一个学生在观看自办小报后写的日记:
今天上午,当我们一来到操场时,我看到大约有十二个贴小报的玻璃架子。上面分别在每个架子的两面贴了四张小报。这些小报五花八门、各色各样,每一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其中,有的小报题目上的字画弯弯曲曲的,让我看了觉得这种方法使小报增添了几分神色;有的小报虽然图案简单,边框也很简便,但是它的颜色十分协调,看起来眼睛十分舒坦;有的小报只用一种蓝色来涂颜色,画边框,写题目,可是让人看起来反而神清月朗。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要点:语文报的题目都是“青青草”、“青苹果”一类的,估计编者认为这样能体现出小报的特点。后来我也明白了,只要小报的内容好,有新意又实用,那些插图和边框只起到辅助作用,无论你画得多漂亮,但内容不丰富,也只能半途而废。所以,内容是最重要的。
看了这么多的小报,我学到了很多小报的技巧。展览小报很有意义,它使同学们不仅要看,还要用心去体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下次出的小报才会更精彩。
在课外阅读内容的推荐和引导上,我们也首先从语文书上的内容开始拓展,如学习《三打白骨精》之后,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出一期西游专题的小报,内容有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人物品评、读书笔记等。又如学习第11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单元,则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拓展阅读,然后办小报。这样紧密结合语文书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在课外了解作者、阅读相关作品,使课内与课外自然连接,营造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更深更广的内涵。
几年实践下来,大家普遍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了,知识面更宽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习作水平提高了。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一篇日记:
下午,广播里通知又要出小报。我听了,又高兴有心急,心想:快点儿发白纸吧,我都快等不及了。一会儿黄老师进了班讲了出小报的要求,然后每个人发了一张绘画纸。
开始打边框了,我很紧张,就怕画歪了。打好边框写好报头,就该画画了,我到作文书上找到了合适的图案——小花猫。画好小花猫轮廓开始上色,我越涂越不对劲,仔细一看,呀,我竟然把小花猫涂成紫色!我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同桌看我把小花猫涂成紫色,也哈哈大笑。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出橡皮就擦,黄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向我支招:“你用黄色涂小猫身体,再用黑色勾边。”我画完后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比刚才好看多了。画完画,开始写字。我很紧张,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心想:万一写错了字那该怎么办?正担心着,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滴墨水不偏不倚正好溅在我的小报上,我脑袋顿时“嗡”的一声涨大了,赶紧拿出钢笔橡皮,擦着擦着,擦破了,心想:把小报搞成这样,老师会不会责备我呢?唉,先赶工吧!
从那以后,我每次出小报都很细心,生怕重蹈覆辙。说也奇怪,我不仅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习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总之,学生自办小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责编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