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新课程标准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和品格、影响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新课标环境下,语文教学更应重视语文阅读。
  一、语文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压仓基石
  缺乏语言材料的“语文”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之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量地增加了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地熟悉语言,真正地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而这积累语言的途径就是要抓阅读。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对语言的运用“下笔如有神”;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在学生头脑中固定下来,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语文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事实是,绝大多数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在阅读这一重要的环节上也是不能过关的。
  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中这种“新法”那种“理念”,但是无一例外的都广泛地阅读。在反复地阅读的基础上,写出了许许多多的佳作名篇。在我们周围,凡是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而笔耕不辍的。试想一下,没有阅读经历的学生可以写好一篇作文,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尽可能多的涉猎课外读物,还要把所学课文(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外)每篇至少读五遍以上。尤其是纠正学生对作业理解上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读、背的作业不是作业,只有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才是作业。对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因此虽然我每学期的作文练习的次数不是很多,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都能轻松完成。只有多读才会增强语感;只有语感增强了学生才会丰富自己的语言,才能吸收他人的新鲜语汇,在写作中才会豁然贯通,才能激活自身的语言积累,写出语言优美、充满朝气的佳作来。
  三、真正落实语文阅读这个关键环节
  1.立足教材,博览群书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字优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的佳作名篇。因此,首先要抓好对语文课文的阅读工作。在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创新,合理取舍。淡化一些语法传授、课文分析等步骤,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多读一点书,读背一点名段佳句,指导学生多涉猎课外读物这方面上来。书读得多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才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学思想应该有个转变。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个性体验的过程。学生读得多了,语感就有了,也就会有感而发了,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实际上,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课外的读和写。企图不读不背就能提高语文成绩的想法是断然行不通的。学生运用好语言要经历积累和感悟的惟有多读书才是语文的根本。
  2.注重实践,读写结合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和写,不读不写就是对语文学习的釜底抽薪。”只读不写犹如纸上谈兵。适当的加上一些写的练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我们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适当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续写、仿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也可以安排语言运用的有效训练,如连贯衔接、图文转换、各类文体、千字文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语言,让学生把读的感悟叙述出来,使他们在读的时候能更加用心。
  3.创新方式,营造氛围
  创新阅读方式,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读。如给学生布置一些文学类、社科类、自然类的选题,然后让学生去读书、去查阅资料、去调查研究,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校园文学社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阅读风气来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能读书,真正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语文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中外名著及时文。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镇安中学。
其他文献
变压器知识问答(四)——电力变压器常见的故障及原因分析:电力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动作后的处理:电力变压器小修内容及要求
目的:建立血清NAG同工酶的比色测定,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血清混合液在pH4.6和55度 15min下,冷却离心后,检测NAGB;而AG A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该法线性为0-160U/L,平均回收率为97.8%,批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持类数字产品越来越普及,所以微课程也将会随之越来越普及。研究探讨什么是微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程、应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微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以及微课程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体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71-02  DOI:10.16657/j.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DSP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装置,借助TMS320F2812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采用改进的FFT算法,通过采样滤波电路的设计达到实时交流采样。通过测量电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习惯,读好书是学生的必修课的话,那么,教师把读书作为一种自身的需要就更是一种毕生的必修课。边读边思,让好书中的精华慢慢渗入思想,让好书潜移默化地改变行为,对教育产生独特的领悟和理解,那必将成为我们教学的丰厚土壤。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普遍的“感情缺失”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还是得从师生的积极阅读,培养丰厚的人文情感说起。  语文教学,缺少了情感的因素是绝对逊色
1、2010年5月,省水利厅委托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湖北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减排工程规划》。
时光倒回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乱世造就了武功,也造就了文明、思想的蜕变。就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那个思想纷呈的时期,屈原携其173个问题横空出世。其问天地之玄黄、宇宙之洪荒、历史之更迭,而最终归结于问自己的本心。纵然时间的流水涤荡了一切,这些问题至今仍熠熠生辉。  问,即自己有疑问而发问。读罢这173个问题,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屈原为何而问?”王逸在《天问序》中提到屈原是因在楚国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之一,成为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实无论是"教学大纲"时代还是"课程标准"时代,"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一直
目的应用酶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诊断试剂来做定量,看其是否能简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HBsAg.方法按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的同时做标准曲线.结果低浓度HBsAg(<150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