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改之声轰轰烈烈,但走进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与往常没多大区别,初中语文教学仍没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潭。究其原因何在呢?教育思想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能始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语文基础知识,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能力。
关键词 主要问题;教育思想;对策;优质高效;
国家基础教育第八轮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国家实验区开始,我市初中课改年级也已有4年多了,表面上的课改声轰轰烈烈,但走进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与往常没多大区别,学业评价与老教材大同小异,只是有点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仍没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潭
1.不重视字词教学,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积累词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可现今教学只把字词教学当作阅读障碍来完成。这只算走近语文,还不是语文。
2.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化倾向;合作研讨,议而无效;合作思考,张力不足;开展合作,缺乏组织。
3.阅读教学在弄清“写了什么”(文章基本内容),最应该体现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领域,教学费时太多。
4.课文教学时,师生过分依赖教参的现象广泛存在,其“探究”成了“伪探究”,其“主旨”成了“伪主旨”。
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不是“分析”--让学生充分地、深刻地、一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首先是“唤醒”,即“唤醒”学生对言语文字的敏锐感觉,形成“感”的积淀,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二、语文能力的获得靠的是“习得”而非“学得”
1.教育思想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应试思想还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看重的是成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就不教,因而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完全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大语文教育观尚未形成。“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我们仍在因循“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模式组织教学,重课内灌输,轻语文活动,教学气氛沉闷、冷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对策
1.早在1972年叶圣陶在给江一多的信里就说:“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而在“行”,不在于了解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能力。要着眼于语文知识,通过弄清语文形式,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表达这个内容。
2. 要落实四个层次的教学。(1)弄清“写了什么”(基本内容);(2)弄清“写作目的何在”(文章主旨);(3)弄清“怎样写的”(文章结构或者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明白“为什么这样写”(行文规律及其隐含的人类思维的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标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可以从下列十一个方面自拟试题并解答:(1)给加点字注音;(2)改错别字;(3)选词填空(备选的是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或一系列动词);(4)解释成语并用词造句;(5)给文中句子加标点符号;(6)指出文中句子的修辞方法;(7)美词佳句摘抄;(8)找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说理由;(9)写作借鉴;(10)思想启迪;(11)疑难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经过这三步,读写听说一起上,既可扎牢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又可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教材“例子”,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能始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语文基础知识,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真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那类语文教学的无效性,还语文课改一方明丽澄净的天空。
关键词 主要问题;教育思想;对策;优质高效;
国家基础教育第八轮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国家实验区开始,我市初中课改年级也已有4年多了,表面上的课改声轰轰烈烈,但走进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与往常没多大区别,学业评价与老教材大同小异,只是有点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仍没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潭
1.不重视字词教学,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积累词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可现今教学只把字词教学当作阅读障碍来完成。这只算走近语文,还不是语文。
2.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化倾向;合作研讨,议而无效;合作思考,张力不足;开展合作,缺乏组织。
3.阅读教学在弄清“写了什么”(文章基本内容),最应该体现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领域,教学费时太多。
4.课文教学时,师生过分依赖教参的现象广泛存在,其“探究”成了“伪探究”,其“主旨”成了“伪主旨”。
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不是“分析”--让学生充分地、深刻地、一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首先是“唤醒”,即“唤醒”学生对言语文字的敏锐感觉,形成“感”的积淀,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二、语文能力的获得靠的是“习得”而非“学得”
1.教育思想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应试思想还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看重的是成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就不教,因而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完全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大语文教育观尚未形成。“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我们仍在因循“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模式组织教学,重课内灌输,轻语文活动,教学气氛沉闷、冷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对策
1.早在1972年叶圣陶在给江一多的信里就说:“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而在“行”,不在于了解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能力。要着眼于语文知识,通过弄清语文形式,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表达这个内容。
2. 要落实四个层次的教学。(1)弄清“写了什么”(基本内容);(2)弄清“写作目的何在”(文章主旨);(3)弄清“怎样写的”(文章结构或者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明白“为什么这样写”(行文规律及其隐含的人类思维的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标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可以从下列十一个方面自拟试题并解答:(1)给加点字注音;(2)改错别字;(3)选词填空(备选的是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或一系列动词);(4)解释成语并用词造句;(5)给文中句子加标点符号;(6)指出文中句子的修辞方法;(7)美词佳句摘抄;(8)找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说理由;(9)写作借鉴;(10)思想启迪;(11)疑难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经过这三步,读写听说一起上,既可扎牢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又可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教材“例子”,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能始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语文基础知识,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真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那类语文教学的无效性,还语文课改一方明丽澄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