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改教学的问题透视和对策的思考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改之声轰轰烈烈,但走进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与往常没多大区别,初中语文教学仍没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潭。究其原因何在呢?教育思想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能始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语文基础知识,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能力。
  关键词 主要问题;教育思想;对策;优质高效;
  
  国家基础教育第八轮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国家实验区开始,我市初中课改年级也已有4年多了,表面上的课改声轰轰烈烈,但走进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感觉与往常没多大区别,学业评价与老教材大同小异,只是有点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仍没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潭
  
  1.不重视字词教学,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积累词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可现今教学只把字词教学当作阅读障碍来完成。这只算走近语文,还不是语文。
  2.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化倾向;合作研讨,议而无效;合作思考,张力不足;开展合作,缺乏组织。
  3.阅读教学在弄清“写了什么”(文章基本内容),最应该体现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领域,教学费时太多。
  4.课文教学时,师生过分依赖教参的现象广泛存在,其“探究”成了“伪探究”,其“主旨”成了“伪主旨”。
  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不是“分析”--让学生充分地、深刻地、一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首先是“唤醒”,即“唤醒”学生对言语文字的敏锐感觉,形成“感”的积淀,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二、语文能力的获得靠的是“习得”而非“学得”
  
  1.教育思想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应试思想还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看重的是成绩,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就不教,因而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完全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大语文教育观尚未形成。“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我们仍在因循“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模式组织教学,重课内灌输,轻语文活动,教学气氛沉闷、冷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对策
  
  1.早在1972年叶圣陶在给江一多的信里就说:“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而在“行”,不在于了解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能力。要着眼于语文知识,通过弄清语文形式,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表达这个内容。
  2. 要落实四个层次的教学。(1)弄清“写了什么”(基本内容);(2)弄清“写作目的何在”(文章主旨);(3)弄清“怎样写的”(文章结构或者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明白“为什么这样写”(行文规律及其隐含的人类思维的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标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可以从下列十一个方面自拟试题并解答:(1)给加点字注音;(2)改错别字;(3)选词填空(备选的是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或一系列动词);(4)解释成语并用词造句;(5)给文中句子加标点符号;(6)指出文中句子的修辞方法;(7)美词佳句摘抄;(8)找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说理由;(9)写作借鉴;(10)思想启迪;(11)疑难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探讨。经过这三步,读写听说一起上,既可扎牢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又可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教材“例子”,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能始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语文基础知识,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真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那类语文教学的无效性,还语文课改一方明丽澄净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运用到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探讨;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科学而且效的方法,是顺应现代化教育的有力措施,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中职酒店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改革;实践   
期刊
摘要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宽松、主动和科学的教学方式,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本文分别就启发式教学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习题教学等各教学形式中的实践做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启发式;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引言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为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所津津乐道,它是在与注入式教学的对立、斗争中产生和发展
期刊
摘 要 要想确保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落实好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学、练”。  关键词“教、学、练”三步曲;精讲精练;勤学巧学     一、教师的优质“教”学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1.精心备课  教学过程的顺利落实,教学效果的良好体现取决于老师是否认真备课。老师不但要备本单元中的重点、难点,而且要注意本课(单元)的知识要点同整个英语知识体系中的联系,同时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方均希望高校课堂能让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的理论部分。但真正能够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为数并不多,教师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已经不再能保证其赢在课堂了。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在从教过程中运用所教课程知识以外的技巧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赢得学生的尊重。  关键词 教学效果;技巧;课堂    一堂精彩的课不仅
期刊
摘 要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成功的必要保证,许多名人都论证了这一哲理。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批驳和矫正。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学生;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告诫人们“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站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会学习,就不会进步,也就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大量的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和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些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大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创新点。  关键词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AbstractIn the knowledge economic er
期刊
摘 要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说明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蜡烛燃烧;实验;科学探究    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已深入课堂,《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应用型、适应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建立一种全新的地方工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专业+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    AbstractThis
期刊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组织教学应紧紧扣住其培养目标,从教材选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效果颇佳。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