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一种机制。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嵌入学历教育,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双证制”培养模式,
  关键词:离职教育;双证制;培养模式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它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强化技能训练,把实践教学过程融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将专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评价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其本质是以“双证书”来完善高职教育的评价功能。学历证书反映学生学习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如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从业者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联系,更直观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
  
  一、国内外“双证制”发展现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如欧盟、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均实行“双证制”。英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与学历教育沟通最好的国家之一。1986年开始,英国就在各类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使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三者之间相互对应和沟通。澳大利亚TAFE的办学模式则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为一体。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开发出了大量符合劳动力市场需要、适合学校教学的职业课程,并且研发出了成熟的职业教育证书课程开发方法。“双证制”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是我国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应聘者和聘用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目前“双证制”已在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推开,使高职教育同时突出学历性和职业性,许多院校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多年的实践证明,鼓励和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双证制”主要培养模式
  
  “双证制”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其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国际上典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英国为代表的NVQ、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实践,强调学校与企业的良性沟通。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用三种培养模式: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以职业为导向,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及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要求设计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特定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完全以就业为目的。
  3. “2+1”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在校内外两个育人环境育人。其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模拟实训,后一年到企业以员工身份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该模式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体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理念。
  
  三、“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保山学院会计专业开办伊始,就开始了“双证制”培养模式的探索,将“双证制”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具备大专学历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以上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同时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会计专业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双证”课程体系,把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互融合,在“双证”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分别按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含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课程)、专业核心课(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考试课程)、专业任修课(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课程)四个层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和商素质劳动者奠定了基础。
  2. 考核评价。为体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有利于“双证制”的实施,会计专业以考查学生能力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对部份课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评定学生成绩,试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如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部份课程则实行教考分离,主讲教师不参与出题、阅卷等与考试相关的工作,如会计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等。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则围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重点抓规范操作和规范管理,对学生实行“双重指导、三重管理、四有制度”。即学生要接受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学校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管理,还要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师管理有记录、学生实习有日记、学校日常有检查、实习单位有沟通。在岗位实习后由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作出鉴定,学生毕业答辨成绩加上企业鉴定成绩才是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
  3. 技能鉴定。技能鉴定是“双证制”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按照专业技能的要求明确技能鉴定内容,并逐渐推行“1+n”的证书模式,鼓励学生取得“多证书”。其中,“1”代表与专业核心技能相对应的证书,如会计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学生应首先确保取得的证书;“n”代表与专业相关技能和素质相对应的证书,如会计专业的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等。
  4. 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施“双证制”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行“双证制”的物质保证。会计专业在院、系支持下,已完成校内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 养和训练,走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道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不断扩充。
  5. 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证制”培养模式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培养和引进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资格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多人,师资涵盖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结构合理,充分保证了专业建设的需要。同时聘请了一定数量的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完善
  
  “双证制”培养模式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以专业特色鲜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已毕业的四届学生就业情况都较好,这为大力推行“双证制”培养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由于学院高职专业开办的时间不长,“双证制”的推行时间较短,目前的运行机制仍不够完善。加之存在一些不利于这一机制运行的因素,“双证制”的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障碍和矛盾,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 更新教育理念。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教育上的主要差异不只表现在软硬件或制度上。更多的是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差异。政府和高职院校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双证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如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多接受实训学生:允许适当收取学生的实训费用,弥补学院实训费用的不足。
  2. 规范管理体制。规范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出台《“双证制”工作管理条例及奖励办法》,从思想动员到考前辅导,随至总结发证等各环节都需要认真落实,对“双证制”工作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对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作出明确规定,让“双证制”工作步入常规化,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组合培养模式。“双证制”培养模式具有多样性,不同模式各有利弊,学院应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综合运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工学结合”是会计专业月前采用的唯一模式,但由于社会环境尚未优化,企业支持力度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模式,但由于受“订单”的约束,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无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在教学建设和学生培养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影响教育资源效益的全面提升,目前学院尚未引入这一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则需要得到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若能与相关企业达成共识,我院的高职专业可以采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4. 创新评价机制。借鉴国内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需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实验、实物操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而问答、毕业设计等。对条件成熟的课程可试行“以证代考”制度。即按照技能鉴定大纲的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大纲,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学习结束,学生统一参加职业资格相关课程的考核,对没有考取证书的学生,由学校进行一次补考,但成绩不能高于70分。如会计专业的会计基本技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可以采用这一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其本质是使学校教育与行业的职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日标”的指导思想,使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从中受益。高职院校只有对高职教育理念、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双证制”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丁学恭,就业导向“双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50-53
  [2]沈海娟等,“双证融合”培养“双高”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7):63-83
  [3]许淑燕等,基于“双证融通”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55-56
  [4]李元钏,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10):57-61
  [5]杨秀英等,我国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35)8-11
  [6]周刚,探索“双证融通”模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J],职业教育2009(2)33-35
其他文献
早在2007年,松坪学校就形成自己的办学内核,那就是可操作、合实情、底蕴丰厚的生命教育理论系统。生命教育,诞生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握了素质教育思想的脉搏,脚踏在时代发展的节奏上,具有别样的思路的时代感、践行的现实感、理论的厚重感。生命教育,关注师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催生了学校教育机制运行中诸多因素的良性关系: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激励了师生个性张扬、自主发展的原动力;强化建立
期刊
摘要: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陶冶、规范、塑造和导向等功能,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培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在校园精神、校园氛围、优良学风、文化品位、实践创新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能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探索    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同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高等
期刊
摘要:促进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圆锥曲线》单元的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方面:数学知识、数学教育知识和教师专业情意三个方面探讨对职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关键词:职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圆锥曲线    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如数学专业知识薄弱、教材把握能力不足、课堂调节能力不足等一些现象,说明了加强数学
期刊
摘要:现阶段美育成为不同教育阶段的重点,高职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钢琴教学中如何融入审美、体现审美成为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审美;高职;钢琴教学    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的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    一、高职钢琴教育与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工程编码与测试实训为例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训教学;角色扮演;工程编码与测试实训    一、工程编码与测试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    工程编码与测试实训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集中实训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实践性训练,并再以实际项目案例为主要实体的基础上充分模拟企业级软件开发流程,让学生在开发流程中得到企业级开发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具有品格高尚、性格豁达、知识丰富和能力全面的人格魅力,是其职业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客观要求。然而,现实中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存在着常识与能力不足不全、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传统“师道尊严”引起的疏远感等障碍性因素。为了塑造健全的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人格魅力;作用;塑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任务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里,如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来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在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的前提下如何从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比例设置、考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程改革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其特殊形式已初具雏形,为社会主义现代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从五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即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加强学法的指导;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加强学习反思。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策略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对高等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恐惧的现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存在诸多困难,导致这些困难的原因是
期刊
摘要:要改变现在职高学生数学学习低层次的现状,必须在教学时既注重趣味性,又强调实用性。途径在于:一要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二要加强数学史的教学,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美,理解数学思想的深邃;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导向型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面对不同专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应个有所侧重,只有立足于专业教学,才能抓住学生
期刊
摘要:类比思维,在人类独有的精密语言表达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相当奥妙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类比思维;判断与推理;认知与表达     语言文字重要,而逻辑思维更为重要。因为前者只是形成与外壳,而后者才是内容与核心。在思维逻辑的领地里,有一种以类比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类比,就是通过对两个或几个研究对象对比,找出它们某些属性相同或相近。推论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