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动脉血标本不合格因素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病情危重患儿,对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经过分析,3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空气混入血样;2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抗凝剂使用不当,20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患儿情绪因素,1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误入静脉,8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标本溶血,剩余10例为其他原因。结论:在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时,按照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有利于采集成功率的提高,且在早期临床抢救和治疗中,新生儿动脉血标本可以作为及时的、有效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血标本;标本溶血;抗凝剂
对于新生儿来说,全身都处于发育阶段,机体的各项功能尚没有达到机体的各项需求。尤其是新生儿处于疾病状态下,常常会表现出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如果酸碱平衡紊乱情况过于严重的话,将会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在此情况下,对新生儿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给予准确、快捷的反映是十分关键的,而动脉血分析可以符合这一要求。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动脉血标本常常存在误差情况,这将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病情危重患儿,对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病情危重患儿,所有新生儿均表现为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其中女性64例,男性49例,新生儿的出生时间为1小时至28天。
1.2 方法
采血部位:肱动脉、颞动脉、桡动脉,使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与头皮针(5.5号)相连,采用斜刺法,动脉血采集后,即刻送检,防止震荡现象,在标本上对吸氧浓度进行表明。
分析方法: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为STAT,经过医生判断后,动脉血标本为采集不合格,经过采血者和护理质控小组仔细核对后,对误差进行确定,并对不合格因素给予分析。
2 结果
经过分析,2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抗凝剂使用不当,20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患儿情绪因素,1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误入静脉,8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标本溶血,剩余10例为其他原因,如表1所示。
表1 113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不合格因素
3 讨论
原因分析:(1)血样中有空气进入: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血样中有空气进入导致的不合格采血的百分比为30.98%。空气混入血样后,气泡中的二氧化碳、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氧将会出现平衡交换情况,致使在测量血液中的pH、PaO2、PaCO2时,测量结果不准。在采血前,头皮针和注射器内的空气可能没有排尽,致使空气混入,或是负压抽吸不良、头皮针尖闭气不良等原因;(2)抗凝剂使用不当:抗凝剂一般为肝素钠,与血样的比例一般在1:20以下。如果比例增大,血样将会被稀释,致使血液中PaCO2的测量值过低,而PaO2的测量值过高。如果肝素钠含量过低,血样将会出现凝固现象;(3)患儿情绪:患儿的心率波动和呼吸情况,将会严重影响血液中pH、PaO2、PaCO2的测量值,一旦患儿出现不合作、疼痛、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时,采血将会出现误差。对于新生儿来说,对于疼痛是比较敏感的,由于新生儿的动脉比较细小,如果受到疼痛刺激,动脉将会出现收缩情况,最终引起采血误差。另外,在采血时,如果新生儿头部晃动和四肢抖动的比较厉害,也会给动脉采血带来一定阻力;(4)误入静脉: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细小,动脉位置容易出现滑动且位置较深。在临床采血时,常常会进入并列的静脉,该种因素所占的百分比为13.24%。
应对措施:(1)规范操作流程: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样中混入空气和抗凝剂使用不当及标本溶血等现象,与不规范的操作就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标本时,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极为关键的保障措施。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规范化的操作,比如准备采血用品、选择采血部位、操作采血过程及送检等;(2)严防空气进入:在血样中有空气混入,多数与准备操作有关。因此,在采血时,必须检查注射器和头皮针的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在肝素钠吸入后,应将针头向上,推注射器内芯,将空气排出,在头皮针内的小气泡应该尤其注意,采血时,动作应该轻柔,不能用力抽吸,避免血液中出现气体溢出现象;(3)合格使用抗凝剂:对肝素钠的用量进行控制,在采血之前,可使用头皮针吸取肝素钠原液0.5ml,对注射器内壁进行充分浸润,针头排出空气后,注射器吸取肝素钠的标准为充满头皮针末端管路即可。
综上所述,在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时,按照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有利于采集成功率的提高,且在早期临床抢救和治疗中,新生儿动脉血标本可以作为及时的、有效的客观依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招,王金玉.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9(2):74-75.
[2]王英,秦春芳.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7):832-833.
[3]李贵南,罗海燕,胥志跃,等.应用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925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1(6):418-419.
[4]刘清萍,李俊芳.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1):3247-3248.
[5]孟清.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1):185-186.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血标本;标本溶血;抗凝剂
对于新生儿来说,全身都处于发育阶段,机体的各项功能尚没有达到机体的各项需求。尤其是新生儿处于疾病状态下,常常会表现出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如果酸碱平衡紊乱情况过于严重的话,将会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在此情况下,对新生儿机体酸碱平衡状态给予准确、快捷的反映是十分关键的,而动脉血分析可以符合这一要求。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动脉血标本常常存在误差情况,这将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病情危重患儿,对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病情危重患儿,所有新生儿均表现为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其中女性64例,男性49例,新生儿的出生时间为1小时至28天。
1.2 方法
采血部位:肱动脉、颞动脉、桡动脉,使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与头皮针(5.5号)相连,采用斜刺法,动脉血采集后,即刻送检,防止震荡现象,在标本上对吸氧浓度进行表明。
分析方法: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为STAT,经过医生判断后,动脉血标本为采集不合格,经过采血者和护理质控小组仔细核对后,对误差进行确定,并对不合格因素给予分析。
2 结果
经过分析,2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抗凝剂使用不当,20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患儿情绪因素,15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误入静脉,8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不合格因素为标本溶血,剩余10例为其他原因,如表1所示。
表1 113例新生儿动脉血标本不合格因素
3 讨论
原因分析:(1)血样中有空气进入: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血样中有空气进入导致的不合格采血的百分比为30.98%。空气混入血样后,气泡中的二氧化碳、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氧将会出现平衡交换情况,致使在测量血液中的pH、PaO2、PaCO2时,测量结果不准。在采血前,头皮针和注射器内的空气可能没有排尽,致使空气混入,或是负压抽吸不良、头皮针尖闭气不良等原因;(2)抗凝剂使用不当:抗凝剂一般为肝素钠,与血样的比例一般在1:20以下。如果比例增大,血样将会被稀释,致使血液中PaCO2的测量值过低,而PaO2的测量值过高。如果肝素钠含量过低,血样将会出现凝固现象;(3)患儿情绪:患儿的心率波动和呼吸情况,将会严重影响血液中pH、PaO2、PaCO2的测量值,一旦患儿出现不合作、疼痛、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时,采血将会出现误差。对于新生儿来说,对于疼痛是比较敏感的,由于新生儿的动脉比较细小,如果受到疼痛刺激,动脉将会出现收缩情况,最终引起采血误差。另外,在采血时,如果新生儿头部晃动和四肢抖动的比较厉害,也会给动脉采血带来一定阻力;(4)误入静脉: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细小,动脉位置容易出现滑动且位置较深。在临床采血时,常常会进入并列的静脉,该种因素所占的百分比为13.24%。
应对措施:(1)规范操作流程: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样中混入空气和抗凝剂使用不当及标本溶血等现象,与不规范的操作就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标本时,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极为关键的保障措施。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规范化的操作,比如准备采血用品、选择采血部位、操作采血过程及送检等;(2)严防空气进入:在血样中有空气混入,多数与准备操作有关。因此,在采血时,必须检查注射器和头皮针的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在肝素钠吸入后,应将针头向上,推注射器内芯,将空气排出,在头皮针内的小气泡应该尤其注意,采血时,动作应该轻柔,不能用力抽吸,避免血液中出现气体溢出现象;(3)合格使用抗凝剂:对肝素钠的用量进行控制,在采血之前,可使用头皮针吸取肝素钠原液0.5ml,对注射器内壁进行充分浸润,针头排出空气后,注射器吸取肝素钠的标准为充满头皮针末端管路即可。
综上所述,在采集新生儿动脉血时,按照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有利于采集成功率的提高,且在早期临床抢救和治疗中,新生儿动脉血标本可以作为及时的、有效的客观依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招,王金玉.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9(2):74-75.
[2]王英,秦春芳.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7):832-833.
[3]李贵南,罗海燕,胥志跃,等.应用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925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1(6):418-419.
[4]刘清萍,李俊芳.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1):3247-3248.
[5]孟清.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