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张镜人,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暨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医科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1995年被评为上海首届名中医,1996年荣获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奖,为解放后上海中医药发展奠基人之一。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动 静 结 合
我运动比较少,最多的运动只是每天上午和临睡之前在家里绕室而行,作些散步,但若有接待任务或外出门诊和开会往往因故而中止。因为我的职务所系,所以接待来访比较多。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其实符合现代养生规律,动静结合的黄金分割法:动6∶静4或动4∶静6。
华佗的观点:“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华佗的运动观“不当使极耳”即代表我的运动观。关于我的“动”,虽然我对于道家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但我从长寿医家华佗和道家出身的医家孙思邈等人身上及道家养生术中汲取他们的经验所长,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编了一套徒手体操。
这套体操运动的特点是自上至下,举手投足,熊经鸱顾,运动全身各部关节。
第一节,按摩洗脸:重点在鼻翼两边的迎香、眉梁、双脸颊。
第二节,叩齿吞津。
第三节,运动眼球:远近上下左右多方位都要到位。
第四节,握拳振臂:双手握拳,左右臂轮换扩胸,挥拳抡出时要产生爆发力。
第五节,双臂弧圈圆抡:起势为双手撮指虚握,在脐前相对,然后将双臂悬肘沿着胸线缓缓上提,直达眉心,然后左右分开,展臂再回到起点;重点在于运臂提肩上移都要屏气运劲。这一动作有利于改善松解肩臂关节粘连,即伤科所谓的“五十肩”(意谓50岁上下的人容易患此症),此动作由伤科名家李国衡教授传授。第六节,插手扭腰:要点是双手叉腰双脚合并,腰部摆浪抡圆,连同膝关节,幅度要大。
第七节,弯腰俯仰:要点是双脚并拢,前俯时弯腰,双臂下垂,指尖触地;后仰时双臂上举,上身尽量朝后仰,腰部尽量往前挺。第八节,左右弹踢腿:要点是要有爆发力。
这简单的八节动作,每天7点钟于起床后坚持锻炼,使我受益很大,首先可以保持每天精神旺盛;其次解决了我“五十肩”问题,使我一直没有重犯。
我的运动,仅此而已。特别要强调一点,锻炼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即使本人的锻炼,也应根据每天不同情况而方便处置,既适宜而作,也适可而止。
食 养 自 疗
饮食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我比较讲究的是清淡为主,不茹大荤,不食海鲜和辛辣厚味,在应酬中盛情难却不得不吃海鲜时,我只是点到为止,表示一点心意而已。不可俨然拒绝,使人感到你不可亲近。我的饮食习惯也大致符合黄金分割法——荤素之比3∶7的养生规律。
1992年和2003年我因为胃部肿瘤和肠粘连梗塞险些要了我的命。因为胃部肿瘤,我在华东医院住院动手术,胃被切除五分之四。肠黏连梗塞,没有动手术,用化疗、营养剂吊点滴进补,但是口服难进。呕吐则兜底翻,连胆汁苦水都全部吐出来,极难受,大便不解,也剧烈疼痛,真有在劫难逃之感。后来自度处方,先进服大剂绿豆甘草汤清热解毒,用大碗盛药,大剂进服,以解除化疗引起的反应;后按照增水行舟法,用《温病条辨》“增液汤”,才得以缓解肠黏连引起的肠梗塞,最后才保住了性命。这也属于我自我调养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方面。
肿瘤手术后,正气极虚,中医所谓虚则补之。主要滋养品是两样:一是冬虫夏草,开始时每天1次,每次3~4枚,炖服,先饮汁,后将全草咀嚼,连渣咽下。现在保养期间,每周3次。二是野山参,每天若干,研粉吞服,保养期间采取维持量。肿瘤手术后带病延年至今已经十多年。
酬 酢 自 勉
1963年中医界经历了一件大事,就是我们授命编写《辞海》中医部分,当时我代表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主持此事,中医界许多学问家都参与此事,如同参与盛会。行将结束,我们作诗酬答,程门雪给我的赠诗是七律:“旧家乔木记前尘,两辈交期意倍亲。青眼无花偏识我,白头有愿竟辜春。商量典籍心逾发,检点风怀梦亦真。犹有剑风残客在(指裘沛然教授),瘦吟同借一枝新。”
另还有《采桑子•寒食清明都过了》一首,词序中说到:“余不能画,镜人强余为之,真所谓惭愧煞人也。”从中可见彼此友谊非同寻常。
诗友中医家裘沛然教授曾经也以诗相赠,适逢我40岁生辰,故赠贺寿诗一首:“醍醐重振旧家声,两字精严客尽惊。医在名门原不惑,情钟吾子亦天成。兰台酒熟高朋满,鸳阁花香细雨清。借问江东吟咏者,风流人物属张生。”(《赠张镜人医师四秩寿辰》)“甘冽樵山第一泉,井栏欹侧树参天。难容落叶沾流洁,自守清廉不计年。”这是我的述怀诗,是1988年我赴广州参观西樵山在碧云村口遇“无叶井”时所作。但见叶落井中即被流水涌去,水长流,而叶无停留,井水“晶莹甘冽,汲之不涸”,故名“无叶井”。名泉有“贪泉”,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当他前去广州赴任时,途径石门,特意掬饮贪泉,自誓廉洁操守,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唯其自爱,自流不息,方保洁而不污,因有感焉,效颦古人赋诗。我愿一生以“无叶井”自勉自律,永葆晶莹甘冽。
张镜人,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暨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医科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1995年被评为上海首届名中医,1996年荣获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奖,为解放后上海中医药发展奠基人之一。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动 静 结 合
我运动比较少,最多的运动只是每天上午和临睡之前在家里绕室而行,作些散步,但若有接待任务或外出门诊和开会往往因故而中止。因为我的职务所系,所以接待来访比较多。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其实符合现代养生规律,动静结合的黄金分割法:动6∶静4或动4∶静6。
华佗的观点:“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华佗的运动观“不当使极耳”即代表我的运动观。关于我的“动”,虽然我对于道家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但我从长寿医家华佗和道家出身的医家孙思邈等人身上及道家养生术中汲取他们的经验所长,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编了一套徒手体操。
这套体操运动的特点是自上至下,举手投足,熊经鸱顾,运动全身各部关节。
第一节,按摩洗脸:重点在鼻翼两边的迎香、眉梁、双脸颊。
第二节,叩齿吞津。
第三节,运动眼球:远近上下左右多方位都要到位。
第四节,握拳振臂:双手握拳,左右臂轮换扩胸,挥拳抡出时要产生爆发力。
第五节,双臂弧圈圆抡:起势为双手撮指虚握,在脐前相对,然后将双臂悬肘沿着胸线缓缓上提,直达眉心,然后左右分开,展臂再回到起点;重点在于运臂提肩上移都要屏气运劲。这一动作有利于改善松解肩臂关节粘连,即伤科所谓的“五十肩”(意谓50岁上下的人容易患此症),此动作由伤科名家李国衡教授传授。第六节,插手扭腰:要点是双手叉腰双脚合并,腰部摆浪抡圆,连同膝关节,幅度要大。
第七节,弯腰俯仰:要点是双脚并拢,前俯时弯腰,双臂下垂,指尖触地;后仰时双臂上举,上身尽量朝后仰,腰部尽量往前挺。第八节,左右弹踢腿:要点是要有爆发力。
这简单的八节动作,每天7点钟于起床后坚持锻炼,使我受益很大,首先可以保持每天精神旺盛;其次解决了我“五十肩”问题,使我一直没有重犯。
我的运动,仅此而已。特别要强调一点,锻炼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即使本人的锻炼,也应根据每天不同情况而方便处置,既适宜而作,也适可而止。
食 养 自 疗
饮食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我比较讲究的是清淡为主,不茹大荤,不食海鲜和辛辣厚味,在应酬中盛情难却不得不吃海鲜时,我只是点到为止,表示一点心意而已。不可俨然拒绝,使人感到你不可亲近。我的饮食习惯也大致符合黄金分割法——荤素之比3∶7的养生规律。
1992年和2003年我因为胃部肿瘤和肠粘连梗塞险些要了我的命。因为胃部肿瘤,我在华东医院住院动手术,胃被切除五分之四。肠黏连梗塞,没有动手术,用化疗、营养剂吊点滴进补,但是口服难进。呕吐则兜底翻,连胆汁苦水都全部吐出来,极难受,大便不解,也剧烈疼痛,真有在劫难逃之感。后来自度处方,先进服大剂绿豆甘草汤清热解毒,用大碗盛药,大剂进服,以解除化疗引起的反应;后按照增水行舟法,用《温病条辨》“增液汤”,才得以缓解肠黏连引起的肠梗塞,最后才保住了性命。这也属于我自我调养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方面。
肿瘤手术后,正气极虚,中医所谓虚则补之。主要滋养品是两样:一是冬虫夏草,开始时每天1次,每次3~4枚,炖服,先饮汁,后将全草咀嚼,连渣咽下。现在保养期间,每周3次。二是野山参,每天若干,研粉吞服,保养期间采取维持量。肿瘤手术后带病延年至今已经十多年。
酬 酢 自 勉
1963年中医界经历了一件大事,就是我们授命编写《辞海》中医部分,当时我代表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主持此事,中医界许多学问家都参与此事,如同参与盛会。行将结束,我们作诗酬答,程门雪给我的赠诗是七律:“旧家乔木记前尘,两辈交期意倍亲。青眼无花偏识我,白头有愿竟辜春。商量典籍心逾发,检点风怀梦亦真。犹有剑风残客在(指裘沛然教授),瘦吟同借一枝新。”
另还有《采桑子•寒食清明都过了》一首,词序中说到:“余不能画,镜人强余为之,真所谓惭愧煞人也。”从中可见彼此友谊非同寻常。
诗友中医家裘沛然教授曾经也以诗相赠,适逢我40岁生辰,故赠贺寿诗一首:“醍醐重振旧家声,两字精严客尽惊。医在名门原不惑,情钟吾子亦天成。兰台酒熟高朋满,鸳阁花香细雨清。借问江东吟咏者,风流人物属张生。”(《赠张镜人医师四秩寿辰》)“甘冽樵山第一泉,井栏欹侧树参天。难容落叶沾流洁,自守清廉不计年。”这是我的述怀诗,是1988年我赴广州参观西樵山在碧云村口遇“无叶井”时所作。但见叶落井中即被流水涌去,水长流,而叶无停留,井水“晶莹甘冽,汲之不涸”,故名“无叶井”。名泉有“贪泉”,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当他前去广州赴任时,途径石门,特意掬饮贪泉,自誓廉洁操守,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唯其自爱,自流不息,方保洁而不污,因有感焉,效颦古人赋诗。我愿一生以“无叶井”自勉自律,永葆晶莹甘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