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型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任务完成效果来评价教学成果。通过设立任务目标进行牵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其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它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驱动下,通过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相互探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实践体验。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很明确,实施环境具备参与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情境,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头脑风暴法,展示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 活动要面向全体。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该是适合所有学生参与,而不能仅仅针对某些绩优生。
2. 活动应具有激励性。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结果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起到激励的作用。
3. 组织、操作活动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无论教师和学生,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都很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安全感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活动的形式和要求应使学生有安全感。比如,活动应考虑不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他们没有把握的活动。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要使学生具有安全感。比如,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以获取学生的最大参与,又要避免触及学生敏感的个人隐私,比如单亲家庭问题、生理缺陷等。
4. 教师应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特定要求。教师应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任务设计上要与时俱进,捕捉现实生活热点,并准确地把握活动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合作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 Leading/warming 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引导兴趣热身)
2. Pre-task(呈现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3. 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任务)
4.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5.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教师总评)
6.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四、任务型教学案例
以下是本人的“Go For it”Book 2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案例。
Step1: Leading-in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数张,介绍“my family”。
Step2: Pre-task
①学生指出各自父母,引出新学词语。如头发(long/ blonde/ curly hair)和不同的体形(medium height/ heavy/ a medium build)
②巩固所学生词,为完成后续任务做铺垫。
Step3:While-task
Task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活动,轮流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其他学生对发言者的表现给予简单的评价。
Task2:学生描述任课教师的外貌特征,然后选几名学生为大家描述某同学,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猜他/她是谁。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到语言使用的趣味性。
Task3:车站接人
给出人物特征(He is tall and thin. He is straight/ curly/ blonde. He has big eyes/ a round face/ moustache. He is wearing...),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巩固有关描述人物外形特征的英语词汇,强化“辨别人物”的语言功能,实施过程如下。
①教师布置任务:对教室进行适当布置,创设一个模拟车站的情景,接人者根据卡片上的描述找到客人。
②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让其在卡片的正面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在反面做记号,完成后教师把卡片收回。
③教师选出十名学生去车站接人,每人从收集的卡片中抽取一张,根据卡片的描述找到客人(若时间允许,可进行第二、第三轮)
Step4: Post-task
学生评委和教师根据十名学生找出客人的时间和准确性,选出“火眼金睛”数名,全体同学给予热烈掌声。
Step5: Homework(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
①描述心中的偶像(可以是歌星也可以是某位科学家等)。
②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参加晚会,要设计什么与众不同的新形象?进行描述。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观察了解活动过程的细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效果
1. 任务型教学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自身的成就,通过体验成功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在任务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语感的生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互相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4. 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 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首先要通过任务型学习,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交际进程起促进作用;同时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还应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从教师的职责出发,观察、监控课堂活动的进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2. 我们提倡任务型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是我们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基础,需要保留和发扬,我们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的内涵。
3. 重视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每项活动必须有一个结果,可以墙报、口头报告、书面表示报告等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
4. 本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操作上的困难。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教學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任务完成效果来评价教学成果。通过设立任务目标进行牵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其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它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驱动下,通过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相互探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实践体验。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很明确,实施环境具备参与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情境,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头脑风暴法,展示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 活动要面向全体。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该是适合所有学生参与,而不能仅仅针对某些绩优生。
2. 活动应具有激励性。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结果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起到激励的作用。
3. 组织、操作活动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无论教师和学生,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都很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安全感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活动的形式和要求应使学生有安全感。比如,活动应考虑不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他们没有把握的活动。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要使学生具有安全感。比如,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以获取学生的最大参与,又要避免触及学生敏感的个人隐私,比如单亲家庭问题、生理缺陷等。
4. 教师应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特定要求。教师应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任务设计上要与时俱进,捕捉现实生活热点,并准确地把握活动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合作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 Leading/warming 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引导兴趣热身)
2. Pre-task(呈现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3. 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任务)
4.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5.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教师总评)
6.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四、任务型教学案例
以下是本人的“Go For it”Book 2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案例。
Step1: Leading-in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数张,介绍“my family”。
Step2: Pre-task
①学生指出各自父母,引出新学词语。如头发(long/ blonde/ curly hair)和不同的体形(medium height/ heavy/ a medium build)
②巩固所学生词,为完成后续任务做铺垫。
Step3:While-task
Task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活动,轮流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其他学生对发言者的表现给予简单的评价。
Task2:学生描述任课教师的外貌特征,然后选几名学生为大家描述某同学,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猜他/她是谁。通过此项活动,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到语言使用的趣味性。
Task3:车站接人
给出人物特征(He is tall and thin. He is straight/ curly/ blonde. He has big eyes/ a round face/ moustache. He is wearing...),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巩固有关描述人物外形特征的英语词汇,强化“辨别人物”的语言功能,实施过程如下。
①教师布置任务:对教室进行适当布置,创设一个模拟车站的情景,接人者根据卡片上的描述找到客人。
②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让其在卡片的正面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在反面做记号,完成后教师把卡片收回。
③教师选出十名学生去车站接人,每人从收集的卡片中抽取一张,根据卡片的描述找到客人(若时间允许,可进行第二、第三轮)
Step4: Post-task
学生评委和教师根据十名学生找出客人的时间和准确性,选出“火眼金睛”数名,全体同学给予热烈掌声。
Step5: Homework(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
①描述心中的偶像(可以是歌星也可以是某位科学家等)。
②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参加晚会,要设计什么与众不同的新形象?进行描述。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观察了解活动过程的细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效果
1. 任务型教学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自身的成就,通过体验成功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在任务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语感的生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互相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4. 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 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首先要通过任务型学习,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交际进程起促进作用;同时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还应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从教师的职责出发,观察、监控课堂活动的进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2. 我们提倡任务型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是我们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基础,需要保留和发扬,我们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的内涵。
3. 重视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每项活动必须有一个结果,可以墙报、口头报告、书面表示报告等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
4. 本人在实践中也发现了操作上的困难。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教學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