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怎一个“情”字了得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人类用极丰富的声音所创造的非常高级的语言艺术。一次选材得当、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启迪人的智慧,唤醒人的灵魂,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朗读课一直是我鐘情的课型。我私下觉得,作为语文老师,不重视朗读,语文课上,肯定会遗漏不少风景。从教多年,积累了些许经验,今天诚恳而又羞涩地捧出,姑且供同仁参考,不到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音色,针对不同文章的内容风格,作不同的朗读尝试。
  即使是一篇文字并不出采的说明文,也可能会在琅琅的朗读声中“立”起来,展现出画面的美感。哪怕是一个菜单,也可以将那一连串的菜名,读出顿挫,读出起伏,读成一首诗,一篇散文,读出感染力,读出优雅。
  如我指导学生读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唤,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指点学生读时语调低沉,而且情绪要凄婉、缠绵,要能反映出情人分手时的愁极怨绝,连别后的景都觉得萧条冷落了。而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强调在整体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声音的轻重起伏,语速的缓急有间,要竭力表现出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表达出这首诗的豪放阔大之美。这样以来,那“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舒逸,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浑,那“一片花飞减却春,风西飘万点正愁人”的哀婉,那“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洒脱;鲁迅的犀利,老舍的幽默,冰必的细腻,徐志摩的飘逸——哪一处不能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呢?
  因此,在我的朗读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皆有用武之地。他们有的声音浑厚读文作黄钟大吕之声;有的如莺歌燕语作涓涓细流缓缓润人心田;有的音质稍沙声音低沉,令人深思……听了他们的朗读,既让人赞叹声音的奥妙多样,又能领略文学艺术的丰富美妙。因此朗读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是利莫大焉。
  
  (二)支持学生巧妙模仿名人(杨澜、李咏、赵忠祥等)、笑星(黄宏、赵本山、宋丹丹等)的语言风格朗读。
  如高考优秀作文《“白云、黑土”系列之二——〈实话实说〉实录》,是在考场上为《昨天?今天?明天》写的续集,巧妙将作文话题变成节目话题,让“白云、黑土”作嘉宾继续表演小品,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模仿赵本山、宋丹丹的语言风格,因两位笑星合演的小品喜闻乐见,因此学生朗读时竟也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这样在朗读的同时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三)利用现代教育科技为朗读营造氛围
  我的朗读课决不拘泥于单调的读,我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图片、音乐配合朗读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我讲解学生多认为枯燥的文言文,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病梅馆记》,就设计了在琵琶曲《八面埋伏》的伴奏下朗读,将学生带入一个压抑紧张的氛围,再配以在无边的黑幕上,飘落的无数的梅花花瓣的图片,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我分析《兰亭集序》,让学生在古筝《高山流水》中朗读“天朗气清——”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图片音乐配合朗读使学生在音乐中进入意境,在朗读中体会文与诗、画与音乐相通,那么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注意文中有画,文中有音乐。
  (四)鼓励学生向生活学习,强调朗读可以“生旦净丑,齐登场,南腔北调显神通”。
  马卡连柯曾提出:“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因而我想,任何一种艺术要想打动人,都不是单一的,朗读也应是这样。为了使朗读更上一层楼,我鼓励学生从生活这个大舞台学朗读。学卖豆腐的吆喝,到菜市场讨价还价,去超市、娱乐广场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内语文朗读,促使彼此沟通、活化,增加语文朗读的多样化。我在指导学生读《茶馆》时,强调把茶馆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和现实生活接轨,引导学生注意李三对王淑芬的牢骚,王利发和王淑芬的拌嘴,注意巡警的敲诈,大兵的蛮横,体谅小商人的委曲求全,表现常四爷的倔强,刘麻子的无耻……学生果然能读得有板有眼,形象逼真。这在朗读的同时还能感触到人物形象的丰满典型,体味到作品主题的深刻高远以及时代特点的鲜明突出。
  总之,朗读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理解的锁;朗读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朗读是一种调味品,可以增加作品的鲜美滋味;朗读更是一座熔炉,可以练出演员,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巧用朗读,则有着神奇的功效,若有兴趣,盍试为之!
其他文献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当今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媒体携手进入课堂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薄弱点。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
期刊
在十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常有学生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政治课太抽象,理论性太强,虽然也努力地去读去背,培养自己学习政治的兴趣,但效果却很不理想。相信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相当多的一线政治教师。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较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多媒体这个教学平台使我们思
期刊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也提倡乐学原理,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更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一、内容联系生活,引发兴趣    化学知识本身理論性很强,如果只是介绍知识,避免不了枯燥和
期刊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播者,已不再是教材和教参的复制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是智慧火把的点燃者。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大批智慧型的教师。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自1997年毕业至今,我已伴山村教育走过了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五年的青春时光中,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虽平凡,但绝对不能平庸
期刊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对地理事件进行显示或对地理事实的处理,演绎出地理原理。然后对地理原理进行质疑等一系列活动,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显示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对设置的事实进行模拟处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因此计算机在地理课堂上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通过直观
期刊
当今的世界充满了激烈竞争,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这就使得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招考制度与时俱进,考试方式、内容灵活多变,其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近年来中招历史考试方式由原来的闭卷发展为开卷,题型增加了材料分析题,重在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在平常
期刊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部署2000年课程改革工作时强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校本教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但是,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教师队伍令人
期刊
1.1研究的动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本人从如何解决课堂上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如何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入手,针对如何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2研究的目的  如何在目前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条件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期刊
方程是中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中学数学的基础,在高考和竞赛中经常出现,会解方程是对高中同学的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但中学阶段有许多方程直接按常规方法求解时较为困难,此时应考虑借用其他知识帮助求解方程.由于在研究函数性质时通常研究其对应的方程,反过来在求解方程时,不妨考虑引入相应函数,通过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来帮助求解方程问题.本文在利用函数性质求解方程的方面作如下探讨.  一、利用函数图像解方
期刊
伤害是大家都不愿意谈及的话题,而现今体育课堂伤害事故越来越多,我很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直以来,各级主管领导、校长天天讲“学校无小事,安全是第一”,我都没真正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2009年秋天的一次事故,給了我当头一棒,一下把我这个从事体育教学15年的教师敲醒了,好长时间我都因为这个事故彻夜未眠,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安全的重要。以至于我现在上课养成了习惯,不讲安全不上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