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难忘小姑妈查玉芳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名女子从容不迫地走向了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她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别号“鉴湖女侠”。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在浙江海宁查家,金庸的祖父查文清的侧室黄氏生下了一个女孩,取名查玉芳。
  金庸的这个小姑妈在查家做了很长时间的“剩女”,金庸的童年时代和她的心灵一直都很贴近。
  “咱们家养了一个侠女”
  金庸对祖父查文清一向都很尊敬。他曾在小说《连城诀》的后记中写道:“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用的都是‘文清’这个名字),字沧珊,故乡的父老们都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成年中进士,随即被派去丹阳做知县。因他知县做得很有成绩,又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
  1891年4月25日,江苏省丹阳县民众在法国教会的墓地发现了七十余具中国儿童的尸首,而教会办的育婴堂里却没有找到一个孤儿,愤怒的民众一把火烧毁了天主教堂。一时间,各地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震惊朝野。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清廷准备将丹阳烧教堂的两名为首者,捉拿处斩,并将参与“闹事”的三十五人逮捕下狱。然而,丹阳知县查文清却将这三十七名闹事者偷偷放走,然后辞职归乡了。
  查玉芳出生时,父亲已经59岁了,辞官在家也已有15年了。
  因为是老来得子,又是幺女,查玉芳是在宠爱和放任中长大的。幼年时,她像一匹小野马,怎么拴都拴不住。到了塾馆放学时间,就和小伙伴跑到河边的芦苇丛中躲猫猫,不玩到日落西山绝不肯回家。
  查文清是个戏迷,听书看戏常带着查玉芳。看完戏回家,查玉芳就把自己的上衣塞到裤子里,再把裤带勒紧,将一条大红毯子围在脖子上当披风,然后手拿一把哥哥的宝剑,一边从被子垛上往下跳,一边嘴里还“哼哈、哼哈”地叫着,煞有介事地在床上给大家表演武功。大人们都说她不像是个女孩子,倒像是个男儿。
  稍大,查玉芳就显现出了她爱打抱不平的本质。有一年冬天打雪仗,邻居妹妹被几个男孩围着打哭了,她出手相助,上来就给其中一个男孩一个嘴巴。那男孩也不示弱,结果两人扭打在一起,扯头发,抓脸,拳打脚踢。不一会儿,那男孩就被查玉芳摔了个嘴啃泥,满嘴是血,一颗门牙也磕掉了。查玉芳回到家中,老父查文清亦没有轻饶她,让她上门去给人家赔礼道歉,还关了她三天的禁闭。
  查玉芳喜好舞剑,经常会摆出几个经典的舞剑动作。看着她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母亲问她将来干什么,她严肃地说:“我要去闯荡江湖,专杀坏人!”母亲对查文清说:“你看,咱们家养了一个侠女!”
  她最崇拜的人是秋瑾
  查玉芳16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卧病,大哥和二哥一直在外面做事,唯有和她是一母所生的三哥查懋忠(也就是金庸的父亲)成了和她最近的人。
  有一天,三哥查懋忠走进妹妹的闺房,见迎面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秋瑾手拄利剑的全身照,那叫一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吓得他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秋瑾可是被朝廷砍了头的女革命党啊!查玉芳让三哥再仔细看看,三哥定神一看,原来是查玉芳模仿“鉴湖女侠”的打扮、姿式和神态拍的。
  查懋忠惊魂甫定,就上前一把将妹妹的相片拿了下来,并告诫她说:“这是要杀头的,挂不得!”这时,三哥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已和革命党人走得很近了。
  1927年春,查玉芳偶然读到一本江苏博物馆出版的一本杂志的创刊号,上面有南社女诗人徐自华为纪念秋瑾而作的诗文。得知徐自华是秋瑾的挚友,查玉芳便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她的住处,又特意跑去上海竞雄女校,拜访了徐自华。
  查玉芳虽然比徐自华小了34岁,便两人却仍是以姐妹相称,时时诗词唱和,遂成莫逆。徐自华,字蕴淑,浙江石门人。1906年春,南洵乡绅创办了洵溪女校,徐自华被聘为校长。适逢秋瑾从日本归国,也执教于洵溪女校,两位才女一见如故。其时,徐自华的妹妹徐小淑正在洵溪女校读书,是秋瑾最得意的女弟子。徐氏姐妹后来都经秋瑾介绍加入了同盟会。秋瑾就义后,徐自华悲痛欲绝,写了《哭鉴湖女侠》十二首,并发起了在西湖凤林寺公祭秋瑾的活动,安葬秋瑾于西泠桥畔。会后,陈去病、褚辅成等人相约秘密成立秋社,徐自华被推为社长,决定以后每年都要在秋瑾殉难日举行纪念活动。
  查玉芳在知道了徐自华的身份后,十分钦佩,常常瞒着家人,或去上海,或去石门找她,经常参加女侠聚会和诗人雅集,认识了天南海北的许多女侠和女诗人。查玉芳亦给自己起了一个“寒梅女侠”的号,那张效仿秋瑾的相片,就是她在这个时期拍的。
  1927年秋,查玉芳到杭州与徐自华相会,并同登凤凰山,在风雨亭凭吊秋瑾。正逢秋瑾逝世二十周年,秋瑾墓几经迁移终于还葬于西湖原葬处。这时,徐自华已将上海竞雄女校交给秋瑾之女王灿芝接管,相约查玉芳一同移居杭州西湖秋社,筹备纪念活动。查玉芳本打算随同自华大姐在这儿与秋瑾墓朝夕为伴,只因三哥查懋忠的激烈阻挠,她只得在为秋瑾守墓半月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我就是在她的影响下迷上了武侠
  旧时女子20岁被称为“桃李年华”,因为许多女子在这个年龄上,早已经生儿育女了。一般女子如果不是太苛求的话,有个過得去的丈夫,有个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就满足了。然而,已经24岁的查玉芳却不是这样一个一般的女子。查懋忠与这个小妹最亲,也巴不得她能多留在家里几年,于是也就不着急将妹妹嫁出去,由着她成为“剩女”。
  这年暑假,查玉芳带侄子小查良镛(即金庸)去盐官一起看海。一到海边,小查良镛高兴地跑到沙滩上,捡起了贝壳。他一门心思地捡着,身边的潮水已悄无声息地涨起来了。查玉芳在后面一个劲儿地叫他赶紧回来,他竟全然听不到。查玉芳只得自己跑过去,准备把他抱到高一点的地方,这时,大海一下子就变得狂躁起来,“哗”的一声,一个海浪把小查良镛卷进了海里!
  小查良镛不会游泳,查玉芳也不会游泳。小查良镛在水里挣扎着,心想:完了,我可能要死了!哪知姑妈竟一下子跳进海水里,把他救上了岸!查良镛12岁时迷上了小说,常常废寝忘食地读。查懋忠担心儿子因为缺乏锻炼而身子虚弱,便将儿子托付给妹妹管教。查玉芳常与天南地北的女侠和女诗人聚会,一回家便给小查良镛讲她从外面听来的侠义故事。在这个一身侠气的小姑妈的影响下,小查良镛尤对武侠小说颇为着迷。
  后来,金庸写武侠小说,小说中的许多女侠,当她们与人对阵时,使用的一些剑式,就是他小时候从小姑妈那里听来的。如《笑傲江湖》中,风清扬给令狐冲说剑:“活学活用只是第一步,出手无招才是剑术的最高境界……独孤大侠本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贵在一个‘悟’字,决不能死记硬背。等到你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 越有战斗力。”风清扬的说剑,其实就是查玉芳当年讲给金庸的。金庸说,他小时候就听姑妈讲过:“剑术之道不可拘泥于现成的一招一式,要括学括用,活用活变,只有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当小查良镛背着行李和书籍去读中学时,姑妈已于前年出嫁了。回忆自己的童年,查良镛认为姑妈是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和自己心灵上贴得最近的人。
  “姑妈也是你的妈”
  查玉芳的丈夫是查懋忠的同学赵正龙,他也是石门人。赵正龙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查玉芳容貌清丽,妩媚动人。查懋忠和乡亲们都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便有意撮合他们。他们结婚那年,查玉芳28岁,赵正龙37岁。
  赵正龙时在国民政府江西行署任职,他们结婚后不久,查玉芳就随他去了南昌。后来,蒋介石和宋美龄联手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由宋美龄任指导长的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查玉芳进入了这个机构,并担任了宣传总干事。
  1937年11月,日寇侵入海宁,查懋忠带着全家逃难,越过钱塘江,在余姚庵东镇落脚时,查玉芳的三嫂,也就是金庸的母亲徐禄因病不幸离世。此时,查玉芳已随丈夫转移至重庆;金庸則正在外求学。
  抗战军兴,赵正龙投笔从戎,1943年,在与日寇的一次战斗中阵亡。此后,查玉芳先后在南京、杭州一带教书,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暑假,查良镛的哥哥查良铿从南京回老家结婚,查玉芳也回到了娘家,与三哥查懋忠一家团聚。
  查良镛见到查玉芳也非常高兴,他把自己这些年一边流亡一边念书的苦难往事尽情向她吐露:1938年9月初,浙江联中正式开学,他进入了初中部,和大多数沦陷区来的学生一样,他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完全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生活和学业。联中成立时,按规定将救济金分为甲乙丙三等,来自沦陷区的都享受甲等救济,一切应缴的费用全免,所有外穿的制服及书籍、伙食费用均由国家供应,每月还发给几元零用钱,可以买纸张和文具等用品。查良镛在校享受的就是甲等救济金,他穿的衣服都是训练团留下来的军服,内衣裤和鞋袜等就没有钱买了,就算天寒地冻,也只是穿两件单衣,买不起袜子,只能赤脚穿草鞋……
  说到母亲的去世,自己却不能在她身边尽孝,查良镛的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查玉芳含泪轻抚着侄儿的头说:“妈妈不在了,姑妈也是你的妈……”
  在姑妈的劝说下,查良镛决定去重庆工作,为自己筹集出国留学的钱款。正值战后返都,到重庆和南京的火车票一票难求。从浙江到重庆,行程几千里,他和姑妈一人一辆自行车,从海宁一直骑到南京,才终于踏上了一艘客轮,一个半月后才到达重庆。
  后来,查良镛又到了湘西农场。在湘西农场的两年中,他得到了姑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后为躲避内战的烽火,他又回到了浙江,在《东南日报》工作,姑妈也回到了杭州执教。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写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是一部爱情小说。有人说,女主人公黄蓉有当时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当家花旦、金庸“梦中情人”夏梦的影子,其实,又何尝没有他小姑妈查玉芳的影子,也许查玉芳的影子还要更多一点呢。
  赵正龙为国捐躯后,查玉芳一直单身,守身如玉。她曾凭着自己的一身拳脚,将一个企图强暴她的好色之徒打得落荒而逃。
  1948年,金庸考入了《大公报》,调往香港,查玉芳也离开了浙江,从此竟失去了音讯,不知她去了台湾,还是漂泊到了海外。几十年间,金庸曾托台湾的亲友和海外的朋友帮助寻找,但遍寻不着。20世纪70年代初,从海外传来一个不能确定的音讯一查玉芳晚年有可能在加拿大居住过,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客死他乡。
  张宁据《名人传记》蒋连根
其他文献
第一次遇到胡巧立的时候,他正在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路上检查两侧的绿化带,这就是他的田间地头的办公地点。“他的身影多数时间出现在各个绿化工地上,来时一个白面书生,可现在却是一张经常带着思考的黝黑面孔,他为拉萨的林业绿化事业真的付出了很多……”拉萨市林业绿化局局长宋留柱说。  2010年7月,胡巧立以北京市第六批援藏技术干部的身份就职于拉萨市林业绿化局。胡巧立把自身拥有的所有东西包括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拉萨
期刊
自1999年罹患淋巴癌以来,马尔克斯一直在跟病魔和衰老作斗争。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只出版了两部正版作品《百年孤独》和《我不是来演讲的》。据杰梅·加西亚·马尔克斯透露,哥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患上老年痴果症,已无法写作。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
期刊
2010年最新一期《中国摄影》杂志的封面上,有张爱萍将军和其妻子李又兰的一张自拍照。画面中,将军横卧床上,手拿杂志,气定神闲,其妻亲密地依偎在身旁,下巴抵着他的额头,和他合看着杂志,面露甜蜜的微笑。  开国上将张爱萍有很多标签——毛泽东称他“好犯上”;叶剑英称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他的儿子则称他为“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对于将军自己而言,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摄影家”。  2010
期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也会在工作忙碌的空隙寻找和享受生活的温馨与美好,这是人之常情。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放在第一位,当革命事业和家庭生活发生冲突时,便有了如下这些十分耐人寻味的“约法三章”。  贺龙给新婚后的周士第“约法三章”  1940年,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贺龙的参谋长周士第因揉劳过度累垮了身体。贺
期刊
妻子遭遇车祸,被切除一半大脑成为植物人。丈夫将妻子受伤前的主要生活场景和内容,拍成了纪录片。不停地播放给妻子看,终于激活了她右侧大脑沉睡已久的记忆。  国际医学界认为,唤回植物人记忆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左侧大脑完全被切除的植物人而言,唤回记忆不啻为天方夜谭。但山东烟台市男子孙明宝却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他将植物人妻子受伤前的主要生活场景和内容,拍成了12集纪录片,共600分钟。通过不停地播放
期刊
聂绀弩堪称中国现代文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传奇性一方面体现在他历经并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则是他用卓尔不群的坚韧个性及犀利洒脱的文笔为世人再现了传统文人的孤高风骨。  集文人、诗人、哲人、奇人于一身的聂绀弩,以一支犀利的笔,叱咤文坛数十年,出版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新诗、散文和文艺理论等多方面的佳作。晚年他又涉足古典诗坛,创作了堪称创一派诗风的杰作《散宜生诗》。  斯人已逝,往事都
期刊
保持生活情趣、控制情绪、有时间多爱自己。  赵雅芝这位已过50岁的女人,身材和面貌并不比30岁的女人逊色,基本感觉不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是什么样的生活让她演绎着一个不老传说?  把老公当成朋友  赵雅芝说,我平时把老公当成朋友,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你对着老公会觉得结婚就是这个样子了,他帮你做什么事也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很多情趣,但是如果是你男朋友帮你做一件事情,你可能会很欣赏。比如早晨
期刊
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今年将测量公布现有长城数据。长城有多长,英国学者威廉·林赛曾经用一双脚踏测长城。威廉自幼对长城充满向往,1987年,他历时78天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行程2470公里,从此与长城结缘。他在北京安家落户,并长期致力于长城的研究与保护。一晃25年过去了,威廉对长城的探寻仍未止步。不久前,他又组织国际探险队在蒙古国境内见证了100多公里古长城,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威廉提出了“不爱长城非
期刊
1930年,美国两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兄妹,请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学校改革家弗莱克斯纳,请他帮助建立—个新的科学研究所。弗莱克斯纳发现,实用型的研究在美国已经够多了,建议创办一个新型的高级研究机构,聘请各个学校的第一流学者。没有计划、没有任务,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一切听任学者们自己的想法,研究所只负责向各位学者提供足够的经费。弗莱克斯纳把这个机构定名为高等研究院,他就是实际的组织者。  弗莱克斯纳想,既
期刊
2011年8月,刘若英在自己的个人官网上公布了结婚消息。新郎叫钟石,北京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高大儒雅,热爱摄影,事业有成。刘若英以41岁的“高龄”觅得如意郎君,让很多“剩女”艳羡。日前,刘若英接受专访,详谈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以及成功出嫁的秘籍。  相信爱情的人,迟早会和爱情相遇  我的感情之路,有真真假假的各种传闻,我不会去回应。我常常说,感情的事情是最没有道理可讲的,谈不上谁是谁非,最后没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