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艺术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安徽省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在安徽省艺术类高校设立艺术附小。目前,对于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在我省却还是空白。设立附小,需要从文化需求和基础条件等各方面进行可行性思考,并在办学方向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设想。
  关键词:安徽省 艺术 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32-02
  文化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关系密切,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保证。
  艺术人才培养有着相当的独特性,很多的艺术门类,特别是表演性的门类,对于智力思维和身体机能两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训练过程相当漫长。成就一个高水平的艺术人才,不仅其自身要有良好的发展条件,还需经过多年的精心培养,这个过程,往往从幼年就要开始。本文中,所谓的艺术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就是指少年儿童时期的艺术教育。
  一、艺术后备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艺术后备人才的教育,涉及到很多的低龄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这个阶段。艺术学习本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由此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课程教育和艺术专业学习二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一个显著的特殊性。在普通中小学的学习的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专业性的艺术学习,而艺术院团学员制的学习方式,由于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的缺陷,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形式。“是否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系统,以及如何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系统是问题的关键”。①探索和建设一条均衡发展的艺术人才培养道路,是当前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二、安徽省(后称“我省”)艺术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影响
  (一)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艺术人才的培养,其成熟的培养体系,常见的形态是附小、附中和大学三个阶段。目前,全国文化较发达的省和直辖市,基本都建设有完备的艺术教育体系,其艺术院校的附中和附小,在办学上已经有多年成功的经验,大量高水准的青少年艺术学习者,进入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艺术类高校,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经济和文化的相对落后,也清晰的体现在艺术教育方面。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一所纯艺术类的本科高校,也没有为艺术院校输送后备人才的专业性的附中和附小,艺术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社会艺术学习的表面繁荣和背后隐忧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艺术学习的需求也在增长,针对孩子们的艺术培训,在社会上形成热潮。社会艺术办学兴旺,各项艺术考级或者比赛进行的如火如荼。艺术热的背后,也有令人担忧的事实,它说明了普通学校教育在艺术教学方面的能力和重视程度都存在不足。同时,纯粹盈利性的社会办学和家教模式,很难保证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教学的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很多好苗子失去了更高发展的机会。
  (三)高质量、创新型的后备人才匮乏
  由于艺术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义务教育中艺术教育能力的不足,造成我省艺术后备人才的储备不足。在业余学习到专业院校的深造之间,缺少连通的桥梁,有些潜在的人才放弃了艺术的选择,有些优秀学童转而向外省的专业附小附中考学。这一方面阻碍了艺术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省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创新型人才。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综合性高职类艺术学院,几十年来,为本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从该校近几年的学籍数据进行了调查,从2010到2015年,学校中专部的学生数下降了23%。②后备可选人才的匮乏,必然造成生源素质下降,专业艺术院校面临挑战。
  三、设置艺术附小的设想和建议
  (一)艺术附小的功能和意义
  在专业艺术教育的体系结构中,艺术高校的附小是后备人才的训练营和遴选库。有了高质量的附小,才会有高质量的附中和中专部,也才会有高等教育优秀人才的输出。
  相对于当前的松散自由的社会培训,艺术附小的课程设置,既重视专业学习,也同样重视文化课程,在二者之间形成最好的平衡。艺术院校的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得附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有充分的保证,而艺术学校的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相学习和交流,有益于增进思考,拓宽眼界。
  (二)我省设置艺术附小的可行性思考
  如果在我省的一些具备条件的艺术类高校设置附小,将对我省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设立艺术附小的举措,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和谋划。
  首先,它具备政策上的支持,适应了大环境的需求。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后简称《纲要》)确立了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力争走出一條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机制。”③《纲要》把文化人才建设列为八项重大行动之一,并指出在相应政策上,将给与政策的支持。
  其次,设置艺术附小,基础条件上的的要求也基本具备。教学场地和师资条件方面,虽然需要多方整合,但是并非不能解决。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广泛建设新校区,新老校区的教学用地一般多有空余,如果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与扶助,场地和设施的落实完全有望。师资方面,可以考虑以目前在职的大学部教师为主体,在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中,再选择一批品学兼优者,经过考核和培训,以老带新,可以整合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为了了解艺术附小潜在的生源基础,相关课题组在合肥市多个小学和艺术培训学校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统计,在适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同学及其家长读艺术附小表现出浓厚关切,有超过一半的艺术学习者表达了进一步专业学习的愿望,充分说明了设置艺术附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构想。
  (三)艺术附小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初步构想
  1.以音乐专业为主体的多元艺术素质培养
  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征,在小学阶段,音乐特别是器乐,是相对更适合进行开展教学的学科。但是,应该考虑到孩子们将来的兴趣转变和多元发展选择,在绘画、表演、合唱等专业方面做一些必修和选修的安排,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方向,提升综合性的艺术素养,以为将来培养更具创新性的艺术人才。
  2.重视文化课程,提升人文素质
  艺术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重专业而轻文化的错误态度。在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科交叉和融合越来越深入的今天,这是情形显然非常不当。而在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小学中学阶段,文化课程当然更为重要,缺少足够的基础文化训练和人文知识积累,很难造就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3.继承民族传统,打造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对提升作品的内涵境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吸收优良的民族文化基因,树立新时代的民族特色,也是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我们的艺术附小的教学中,应当“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提炼应用到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主题的感知能力和激发自主创新能力”。④在课程安排中,应侧重对安徽地区的传统艺术的学习,领会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努力实现创新式的民族性表达。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文化在时代进步中的巨大影响力。文化强省,成了诸多省份的战略口号,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是其中基础性的长期工程。从我省当前来看,通过建设艺术附小,进而完善艺术附中和中专体系构建,我省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乏力的现状,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注释:
  ①姜万通:《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审视学校艺术教育》,《人民音乐》,2005年第5期,第27页。
  ②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学籍资料(2010至2015年)。
  ③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2014。
  ④陈欣:《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的影响》,《大众文艺》,2013年第1期,第216页。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曾在其处女作《断腕》中以“爱”为背景勾勒了浩然壮阔的民族图景;其成名作《生死场》直指麻木的民众、试图描摹救亡图存的完整家国;而在与时代贴近之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又展现出在道德和情欲的冲撞下、“肉与灵”挣扎的个体。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宏大叙事题材如民族、家国的青睐亦或沧海一粟中个人情感的关注,都得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声音艺术来介绍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和方法做比较全面的分析,用木卡姆的部分例子来解说民族唱法中对于演唱风格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声音 唱法 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70-02  在谈到民族唱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木卡姆唱法?木卡姆唱法是以维吾尔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音域宽亮为特征,行腔韵味,地方方言
期刊
摘要:邹城“平派”鼓吹乐是流传于山东省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鼓吹乐”形式,它历经百年传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改革开放以来,“平派”鼓吹乐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为了迎合观众,也曾吸纳过不少现代元素,变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鼓吹乐形式,传统技艺的丢失直接造成了“平派”鼓吹乐的传承危机。为了更好的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如何有效的进行保护、发展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邹城 “平派”鼓吹乐
期刊
摘要:在2015年的第三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锦标赛上,最后一个出场的作品《黄河》令人耳目一新,它以《黄河》协奏曲为创作背景,使用拉丁舞语汇,将革命英雄形象与黄河之水形象融合起来,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国标舞的本土化,是一次跨越国际的文化交融,在这条路上要坚持洋为中用,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关键词:《黄河》 国标舞 编创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
期刊
摘要:《无问西东》中视听元素运用“虚焦”的表现手法、音乐三层回环、中国传统美学“视听”化呈现的美学手法,体现导演对青春题材的史诗抒写。本文选取影片几个段落分析,探究导演在镜头语言、场面调度、蒙太奇等方面特殊意图,深入理解影片美学表意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虚焦” 视听语言 美学表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58-02  《无问西东
期刊
摘要:本文以黄素、张峥嵘为代表的家族剪纸实践与传承为例,回溯漳浦剪纸随时代嬗变的历程,将漳浦剪纸与社会的发展、时代演进与个人的剪纸命运关联起来,特别补充了漳浦剪纸实践者对所持项目技艺特点的理解、传承人实际存续状况和所处境遇的切身体会等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鲜活详实的区域剪纸人文历史,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中的变迁,为漳浦剪纸进一步的非遗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参考与思考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漆画艺术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将自然生漆当作重要的绘画材料,属于由从前的装饰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新图画类型。漆画是绘画和漆艺的结合,是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与陶瓷文化相同,漆艺的文化发展历史也较长,拥有非常完善的相应体系。对于漆画而言,早已经属于重要的课程科目,常见于全国范围内的美术高校课程设置当中,为储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研究将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漆画课当作案例,
期刊
摘要:本文以徽州民歌为研究个案,通过当下最为先进的VR技术,利用其能模拟场景、情景再现、人景互动的特点,展示已有徽州民歌的发生场域,再现音乐的产生源,为徽州民歌的保护和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关键词:VR技术 徽州民歌 发生 场域 再现 展示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75-02  在我国的中东部、皖南山区,是一个地域文
期刊
摘要:在酷儿理论的内部一直存有的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受到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影响的建构主义酷儿理论以解构两分结构为中心逻辑,挑战着异性恋霸权对“性别”与“性倾向”的命名,使按性别身份与性欲的对象来划分人的“类型”变得无意义。而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恰恰是这样一个解构差异的文本,它体现着酷儿理论对性倾向、性欲以及性别身份的创造性的阐释,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建构主义的酷儿理论——或者说
期刊
摘要:20世紀40年代,周錬霞是上海文化名流圈内的活跃人物,她不仅在诗词方面与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是从传统中出新。本文将叙述周錬霞的诗词交友,并阐释其绘画创作的继承与创新,从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海派女性绘画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民国 周錬霞 女性 诗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30-04  周錬霞(19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