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严禁、逻辑性很高的学科.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比较枯燥,只是简单地说教、机械地传递,必定使知识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使教学效果低下.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要创设情境,捕捉灵感,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关键词】数学教师;情境教学;创新思维;数学问题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高中数学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学会运动变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具体与抽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技巧,努力去获取成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肤浅看法.
1.创设情境,捕捉灵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教学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VS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5,臭皮匠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5,臭皮匠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且每个人都是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相比,哪个更大呢?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地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从而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
2.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创新意识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发挥教材潜在优势,挖掘教材资源.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看课本,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激发创新意识.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新教材的编写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我学习.通过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充分地发挥了主体作用.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再由生活数学回到书本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用“高斯速算”的例子引入、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用“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体会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4.一题多问,营造创新氛围
合适的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参天大树;否则,可以使学生创新之源干涸.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形式即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性课堂不在于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也不在于传承技能,而是在于探究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的开发,态度与情感的体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内容,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设计一题多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时,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中有一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x,tanx的大小.课堂上,我作了以下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大于号将x,sinx,tanx连接起来.(1)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你能画出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吗?(3)这三个量谁大谁小?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才能品尝到发现的乐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5.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感知数学和运用数学.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例如,学生在学习棱柱时,常分不清“平行六面体”“直四棱柱”“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等几何体,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观看课件,对上述几种棱柱进行比较,并由此提出质疑:“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吗?”“直平行六面体是正四棱柱吗?”“上述几种棱柱之间有何联系?”让学生采用学具操作、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和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总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教科研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我们应在生活中捕捉更多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建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创新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参考文献】
[1]谭和平.怎样上好一堂课[J].职业,2010(30):12-14.
[2]卓泽强,魏文玲,李小龙.概率思想在高等数学证明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30):45-46.
【关键词】数学教师;情境教学;创新思维;数学问题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高中数学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学会运动变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具体与抽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的思维技巧,努力去获取成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肤浅看法.
1.创设情境,捕捉灵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教学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境:三个臭皮匠VS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5,臭皮匠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5,臭皮匠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4,且每个人都是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相比,哪个更大呢?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地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从而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
2.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创新意识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发挥教材潜在优势,挖掘教材资源.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看课本,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激发创新意识.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新教材的编写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我学习.通过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充分地发挥了主体作用.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再由生活数学回到书本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用“高斯速算”的例子引入、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用“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体会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4.一题多问,营造创新氛围
合适的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参天大树;否则,可以使学生创新之源干涸.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形式即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性课堂不在于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也不在于传承技能,而是在于探究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的开发,态度与情感的体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内容,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设计一题多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时,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中有一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x,tanx的大小.课堂上,我作了以下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大于号将x,sinx,tanx连接起来.(1)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你能画出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吗?(3)这三个量谁大谁小?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才能品尝到发现的乐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5.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感知数学和运用数学.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例如,学生在学习棱柱时,常分不清“平行六面体”“直四棱柱”“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等几何体,我制作了课件.学生观看课件,对上述几种棱柱进行比较,并由此提出质疑:“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吗?”“直平行六面体是正四棱柱吗?”“上述几种棱柱之间有何联系?”让学生采用学具操作、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和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总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教科研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我们应在生活中捕捉更多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建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创新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参考文献】
[1]谭和平.怎样上好一堂课[J].职业,2010(30):12-14.
[2]卓泽强,魏文玲,李小龙.概率思想在高等数学证明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3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