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论证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手段更新的必要性与具体的做法。现在课程和教学改革都大力提倡的探究式学习,不但教给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方法;激趣;探究;创新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思维的调动者、探究方法的引导者、课堂资源的发现者。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质疑解难、合作探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结果是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在记忆,复现课本内容。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果差。所以改变这种现状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框架教学
以往作为老师会面面俱到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一股脑交给学生,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认真地想想,这会不会剥夺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
(二)鼓励学生提问
以往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呢?学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去找,去发现,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一起解决问题。
(三)媒体展示——让学生自己做展示
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把一些研究课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找案例、找图片,然后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全班展示。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输一节。这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完全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来获得信息,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可以这样设计: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第一组同学负责城市交通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利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拍摄图片,最好的案例来自生活。第二组同学负责查找中国城市道路网的相关资料。第三组同学结合自身感受,利用案例、资料说明城市交通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第四组同学则结合天津市最近几年在交通方面的一些大举措,以及开阔思维,借鉴国外一些大城市交通运输的现状、特点,总结解决城市交通运输的具体方法。
(四)答案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得出
任何学习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一刹那间发生。教学中,我有时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野外观察、实验等手段来验证我的结论。
二、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构建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1.目标导学法。教师课前把本课教学目标中要进行识记的内容,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读书,回答每一個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
2.启发教学法。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通过质疑,启发思考,并进行学法指导,组织研讨,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
3.问题研究法。就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课题探究法。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布置若干个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一个课题,也可以都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把成果集中、汇报、交流。
5.考察印证法。有些地理课本知识枯燥,抽象,但和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印证。但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组织要好。
三、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课程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一方面要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四、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等组成学习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杨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法探析,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2期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方法;激趣;探究;创新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思维的调动者、探究方法的引导者、课堂资源的发现者。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质疑解难、合作探讨,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结果是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在记忆,复现课本内容。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果差。所以改变这种现状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框架教学
以往作为老师会面面俱到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一股脑交给学生,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认真地想想,这会不会剥夺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
(二)鼓励学生提问
以往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呢?学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去找,去发现,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一起解决问题。
(三)媒体展示——让学生自己做展示
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把一些研究课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找案例、找图片,然后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全班展示。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输一节。这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完全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来获得信息,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可以这样设计: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第一组同学负责城市交通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利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拍摄图片,最好的案例来自生活。第二组同学负责查找中国城市道路网的相关资料。第三组同学结合自身感受,利用案例、资料说明城市交通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第四组同学则结合天津市最近几年在交通方面的一些大举措,以及开阔思维,借鉴国外一些大城市交通运输的现状、特点,总结解决城市交通运输的具体方法。
(四)答案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得出
任何学习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一刹那间发生。教学中,我有时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野外观察、实验等手段来验证我的结论。
二、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构建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1.目标导学法。教师课前把本课教学目标中要进行识记的内容,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读书,回答每一個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
2.启发教学法。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通过质疑,启发思考,并进行学法指导,组织研讨,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
3.问题研究法。就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课题探究法。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布置若干个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一个课题,也可以都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把成果集中、汇报、交流。
5.考察印证法。有些地理课本知识枯燥,抽象,但和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印证。但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组织要好。
三、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课程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一方面要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四、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等组成学习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杨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法探析,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