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程的改革,美术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美术教育应注重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及艺术核心素养;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第四,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才能;想象力
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美术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学与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从本义上就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促进其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文章针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刻研究与探讨。
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术才能,在幼儿期极为强烈,比如说爱涂涂画画,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强,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辨别意识及观察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而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培养。
3-4岁是发展学生视觉能力及感官能力的重要时期,应对学生的观察力及感受力展开训练,比如说训练其分辨物体大小、形状、颜色等。另外,教师应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及特点培养其感知能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奥妙。
二、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是发展学生美术才能的关键。因此,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家长需为孩子选择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才能。
在形成学生良好的美术才能中,学生的遗传基因、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个人主观努力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不可分割。因此,家长应从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入手,为孩子寻找良好的学习资源,及时发掘其美术才能并加以培养。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从目前来看,美术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自我讲解的教学方法,固守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平常的学习与练习中很少进行理论教学。根据上述情况,教师应合理改善其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主体,根据教学材料和辅助资料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主题不仅要突出,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抛弃传统教学的拘束性,将教学形式丰富化,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
四、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发展、传播美术文化,其具有形象生动性、直观性,并以美术为媒介,通過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情感变化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革,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攻克心理压力,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丰富知识、完善自我。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牢牢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及技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洞察力。美术教学不能光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应将发展学生智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是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通过有效教学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掘学生的美术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创造力的培养
因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容易将静物生动化,赋予其生命特征,且观察事物不仅仅是从自然形态的角度,更多的是将事物抽象化、形象化,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丰富生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简单、自然质朴事物进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绘画、美术、影视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中,而美术作为一门具有美的学科,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使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挖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的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理解能力及掌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提升。
结束语: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而学习美术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且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及触觉进行价值体现。另外,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发展其感知和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巧意识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全面发展,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默.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铮.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张晓莹. 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马书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才能;想象力
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美术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学与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从本义上就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促进其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文章针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刻研究与探讨。
一、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术才能,在幼儿期极为强烈,比如说爱涂涂画画,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强,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辨别意识及观察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而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培养。
3-4岁是发展学生视觉能力及感官能力的重要时期,应对学生的观察力及感受力展开训练,比如说训练其分辨物体大小、形状、颜色等。另外,教师应给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及特点培养其感知能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奥妙。
二、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是发展学生美术才能的关键。因此,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家长需为孩子选择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才能。
在形成学生良好的美术才能中,学生的遗传基因、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个人主观努力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不可分割。因此,家长应从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入手,为孩子寻找良好的学习资源,及时发掘其美术才能并加以培养。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从目前来看,美术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采用自我讲解的教学方法,固守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平常的学习与练习中很少进行理论教学。根据上述情况,教师应合理改善其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主体,根据教学材料和辅助资料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主题不仅要突出,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抛弃传统教学的拘束性,将教学形式丰富化,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
四、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发展、传播美术文化,其具有形象生动性、直观性,并以美术为媒介,通過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情感变化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革,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攻克心理压力,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丰富知识、完善自我。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牢牢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及技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洞察力。美术教学不能光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应将发展学生智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是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通过有效教学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掘学生的美术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创造力的培养
因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容易将静物生动化,赋予其生命特征,且观察事物不仅仅是从自然形态的角度,更多的是将事物抽象化、形象化,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丰富生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简单、自然质朴事物进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绘画、美术、影视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中,而美术作为一门具有美的学科,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使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挖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的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理解能力及掌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提升。
结束语: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而学习美术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且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及触觉进行价值体现。另外,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发展其感知和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巧意识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全面发展,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默.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铮.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张晓莹. 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马书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