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向。在多年的教学中教师发现,随着知识的增多,学生遗忘的越来越多,惟有深深印刻在脑海里的生活数学及数学思维记忆深刻,因此,关注生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核心素养下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才能消除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陌生感,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渠道。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只能拉大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兴趣是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只有基于兴趣的数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一旦脱离兴趣变成强硬灌输,教学就变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信息的传递也成为单向流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激发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以生活为切入口,导入新课:小明要做一个长0.7米、宽0.5米、高0.2米的捐款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有的想到需要算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赞同。“那多麻烦啊,六个面逐一相加要加到什么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原本安静的教室,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学生:“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没有特殊的关系?”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马炸开了,学生犹如醍醐灌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因为他们发现不用把六个面都加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就这样,教师以生活为“导线”,引出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探究生活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数学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立足生活,设计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素养。
例如,教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村长分饼”为引线,指导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首先,通过生活情境得出分数3/4、6/8。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一张相同的纸上涂出3/4、6/8,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分数相等的关系,即3/4=6/8。最后,让学生通过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这一等式,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形成数学素养,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三、 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形成技能,发展素养。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数学知识在应用中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鱼缸的表面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会发现鱼缸不需要计算上底面的面积,从而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并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数学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把静止、僵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应用动力。
总之,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还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以生活为背景,倡导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梅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
[2]孔令梅.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
作者简介:
毛竹,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关键词:生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才能消除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陌生感,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渠道。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只能拉大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兴趣是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只有基于兴趣的数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一旦脱离兴趣变成强硬灌输,教学就变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信息的传递也成为单向流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激发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以生活为切入口,导入新课:小明要做一个长0.7米、宽0.5米、高0.2米的捐款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纸?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有的想到需要算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赞同。“那多麻烦啊,六个面逐一相加要加到什么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原本安静的教室,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学生:“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没有特殊的关系?”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马炸开了,学生犹如醍醐灌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因为他们发现不用把六个面都加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趁势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就这样,教师以生活为“导线”,引出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探究生活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数学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立足生活,设计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素养。
例如,教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村长分饼”为引线,指导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首先,通过生活情境得出分数3/4、6/8。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一张相同的纸上涂出3/4、6/8,让学生发现这两个分数相等的关系,即3/4=6/8。最后,让学生通过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这一等式,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形成数学素养,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三、 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形成技能,发展素养。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数学知识在应用中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鱼缸的表面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会发现鱼缸不需要计算上底面的面积,从而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并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数学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把静止、僵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应用动力。
总之,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还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以生活为背景,倡导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梅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
[2]孔令梅.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
作者简介:
毛竹,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