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个体面的台阶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读课上,管纪律的班干部小欣气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小涵早读一点儿也不认真,不是自个儿大声乱读,就是折折纸玩玩尺不读书,班干部提醒了好多次也不听。
  小涵是我们班一个非常聪明也非常调皮的小男孩,自制力比较差,常常爱表现自己,经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如果老师和同学不注意他,他就会情绪低落,表现消极。
  此时的小涵,虎着脸,扭着头,一脸的对立情绪。本来他就对班干部的提醒和批评不服气,现在看到小欣向老师告状就更加不满。老师来到他面前,他也只当没看见,犟着脑袋,斜着眼睛,对老师不理不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我知道小涵此时充满了逆反情绪,就像是一只充足了气的气球,只要稍一刺激就会爆炸。如果我再去批评他或者教育他,那就会火上浇油,弄巧成拙。遇到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冷静地面对,智慧地处理,巧妙地化解学生的对立情绪。
  我没有直接去找小涵,而是当着小涵的面故意对小欣说:“其实,小涵也想好好早读的,刚才我就曾听见他读得很响亮,很有感情的。他读得那么认真,你应该及时地把他记到五角星里去呀!”小欣听了我的话,愣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小涵的脸色则好看多了。接着我又对小欣说:“对早读认真的同学,小老师要及时表扬。我相信小涵马上就会认真早读的。你们应该及时发现他的优点,不要盯着他的缺点一味地批评他。”这时,小欣似乎明白了什么,懂事地点点头,继续去管早读了。而小涵呢?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帮他说话,脸上的抵触情绪没有了。他慢慢地拿起了书,开始跟着小朋友们读起书来。
  于是,我悄悄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孩子,一定会好好早读的。拿出精神来,我希望听到小老师表扬你。”听了我的话,小涵顿时精神抖擞,认真地朗读起来。小欣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于是小涵读得更认真了。早读结束时,小涵兴奋地告诉我,他被小老师表扬了七次。
  课后,我把已经转怒为乐的小涵找到身边,就刚才早读的事和他交谈,了解他开始为什么不听小老师的提醒。他告诉我,刚早读时,他读得很认真,可是小老师没有表扬他。另外,其他人读错了,他没有听小老师的话停下来,而是继续读了下去,所以小老师就批评他了,但他觉得自己没有读错。于是,我和他讨论了早读的目的,使他懂得了为什么要早读,明白了早读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朗读水平,而不是为了表扬,为了得红五星。早读表现好了,得到表扬,那是光荣的,但是为了得到表扬才认真早读,得不到表扬就不认真早读,那是不对的。同时,我还和他讲了集体朗读时的要求,使他懂得了在集体朗读时要顾全大局,不能只管自己而不考虑整体。他听了懂事的点了点头,表示以后要改正身上的缺点,每节课都认真守纪。
  低年级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一旦受到冷落,则会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针对小涵的性格,我在他产生抵触情绪时没有面对面去批评他,而是根据他爱表现,爱听表扬这个特点,肯定他,相信他,鼓励他,使他感到老师在关注他,老师在帮他说话,这样他的对立情绪就化解了。当他感到老师还在继续期待他时,他就充满了热情,表现得积极向上了。事后,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以后,老师再找时间跟他交流,晓之以理,加以引导,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正确地对待表扬与批评了。
  有时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时,教师智慧地找个体面的台阶给他下,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的作品《伤逝》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原因。仅从女性视角分析来他们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女性依附于男性,视爱情为人生终极目标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小说以手记的形式,以倒叙的方式由男主人公涓生以沉痛悔恨的语气回顾了他和女主人公子君从相识、相爱、同居到分手以及最后子君死亡的整个过
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从此儒家思想便和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思想在现代人看来是古老的、生疏的,但当代学者认为,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且儒家思想文化正在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人类的和平、稳定、进步和繁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家璐也指出,儒家思想、孔子学说是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的,因而研究儒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仅有专业知识,而缺乏道德的辨别力,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他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这样的人纵然有极高的天赋,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学生对社会未来的贡献不仅决定于学习成绩和智能水平,而且与人格密切相关。    和谐人格的内涵    使人格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是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取向。“和谐人格是指健康完善、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格。”和谐人格,是指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内在要素之间
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儿童,你就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在观察他们,这种观察几乎是一种无意识行为。《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一书,主要探讨了观察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观察儿童的问题,将帮助幼教工作者理解观察的重要性以及观察对满足儿童需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个体需要的活动。  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假如你和你的同事正与一群儿童在户外游戏。一个人可能会看见儿童正在合作开展游戏,另一个人可
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学习分层情况越来越明显,作为老师不得不分析其症结所在,尤其是学困生的指导迫在眉睫。但学困生具体情况又因人而异,大致分为四种:1.少部分学生是家境困难的孩子,个别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往、合作、胆小沉默、不合群;3、少数学生家境富裕、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4、个别学生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其特点是身体孱弱,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对策有:1、正确对待学生的
前言:   砷是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可引起膀胱、皮肤和肺等多器官肿瘤。环境砷暴露主要通过饮用被砷污染的水源,而地方性饮水型砷中毒已经成为世界范
新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华东师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