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律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条:大庭广众场所,如电影院、剧场、咖啡厅、茶室,有人大呼小叫,或大喊某人的名字,或猛传某种信息,以引起大家注意为目的者,依其音量超过法定分贝程度,打三大板至十大板。
  第二条:火车、汽车、捷运车上,手拿“大哥大”,商谈阔论,讲的全是一些屁事,超过法定音量者,打三大板至二十大板。
  第三条:朋友小聚,谈天说地,本来欢乐无穷,却有人独霸市场,阻塞别人发言,只有他前仆后继,说个没完,听者大败,欲揍之而不敢,欲逃之而不能,依其音量打五大板至五十大板。
  第四条:猜拳行令,早已不合时宜,应该改革,无论家宴或店宴,两个粗汉攘臂奋拳,目如铜铃,呼喊叫嚣“六六大顺”、“八仙过海”,声震屋瓦,迫使邻居邻桌,无可奈何,只好含辱负重,暗自垂泪者,打十三大板。
  第五条:台上主席苦讲,台下人声喧哗,有的跟邻座交头接耳,有的向后座转身招呼,有的隔山打虎,和六七排之外嘘寒问暖,好像十八世纪的菜市场,依其分贝高低,打八大板至八十大板。
  第六条:庄严的结婚典礼,小孩哭,大人叫,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谁也弄不清是喜宴,还是蜂窝,新郎、新娘是什么模样,证婚人、主婚人在台上讲些什么,没有人听,更没有人关心,宾客既不是来祝福,也不是来祝贺。只不过来参加综艺节目,好不过瘾。应依其音量超过分贝之程度,每人打五大板至五十五大板。
  第七条:亲人逝世,椎心伤痛,丧事礼堂,一片悲戚。偏偏有些混世之棍,没有一点哀戚悼念之情,甚至有人还大喜过望地惊叫:“哎呀!张公,好久不见,走,咱们找个地方喝两盅!”有些丧家,购买一卷现成的哭带,届时开播,分贝之高,连吉隆坡都听得见。自应严惩,以分贝高低,打二十大板至八十大板,最好打得皮破血流。
  第八条:两人相对说“悄悄话”,应以对方听得见为度,而竟然高到身旁行人都听得见,即令“探测器”没有反应,只要身边的人向警方检举,举出“悄悄话”内容,与实际相符者,打五大板。
  第九条:本律于“国会”通过后实施。
  这份草案,真是名副其实的草案,际此人权日益提升之日,打屁股似乎不被国人接受,那么,改为鞭打也行。如果仍窒碍难行,那么更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为罚款,须知世界上没有一个富豪,甚至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库,能受得了无穷尽“自乘”式的罚款,一旦罚到他痛不欲生,他就非变做一个文明人不可。
  反正,不管用什么方法,中国人必须成为一个安静的、沉思的、拥有高度文明的民族。
其他文献
歌德曾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已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重读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唤起我新的思考。《班主任》用小说的形式对刚刚结束的“文革”提出质疑,塑造了很多带有时代印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刘心武以不凡的勇气、写实的笔法塑造了被极“左”思想毒害和扭曲的中学生形象,其中谢惠敏最具典型性。  团支部书记谢惠敏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坚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块重要梗结,“庄周梦蝶”已由寓言衍变为了经典之意象,较为频繁地出现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执教者应带领学生追本溯源,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考试之成绩,还能使学生从这个短小的寓言故事中窥见庄子的齐物人生态度,进而理解其与庄子至高生命境界“逍遥游”的因果关联。  关键词:庄周梦蝶 齐物观 逍遥游 神  一、庄周梦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
摘要: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一生为后人留下许多优秀小说,《新石头记》作为其中的一部,不是最优秀的,但也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已有很多,大多是从小说内容分析其主题内蕴等,并把之定性为不可多得的“乌托邦小说”。但在笔者看来,仅把此小说归为“科幻”或“科幻奇谭”都不足以概其全貌。本文将从吴趼人人生经历及其思想主张进入文本,以期描述其“全貌”。  关键词:吴趼人 《新石头记》 科幻小说(“科幻奇谭
摘 要:韩少功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以及坚信“公民写作”的知识分子,对文学创作秉持着一贯的探索精神,他的新作《修改过程》便是其文体探索新的尝试,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使用嵌套结构、元小说叙事手法及让读者参与写作三方面。对于老年韩少功来说,追求文体和自我写作的拓展,向读者展示了不重复自己和不懈探索的少年精神。  关键词:《修改过程》 叙事 文体 探索  韩少功从来就不拘泥于常规,成名作《西望茅草地》
摘 要:卢镐师从全祖望,浙江鄞县人,生于1723年,卒于1785年,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曾任平阳教谕,对振兴平阳县文风有重要促进作用,爱好搜集古书,喜作诗,擅长书画,有《月船居士诗稿》留世。他还喜游历大江南北,尤爱古迹,每到一处便作诗记其所见所感,其交友多为文人墨客。同时,卢镐也是浙东学派从全祖望到章学诚乃至之后的浙东学系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关键词:卢镐 《月船居士诗稿》 生平著述  一
摘要:《新流月报》是现代文学团体太阳社的文艺刊物之一,于1929年3月在上海创刊,共出版四期。尽管一直以来由于它自身的一些原因而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它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有着它自身的特色,它所刊载的带有革命倾向的文学作品符合特定时期中国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高的认识价值和历史意义。关键词:《新流月报》 特色 意义 缺陷  《新流月报》是现代文学团体太阳社的文艺刊物之一,于1929年3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水浒传》与《石秀》,分析施蛰存小说中的人物心理,还原石秀被刻意夸大的“变态人格”。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潜意识的角度深入挖掘石秀的精神心理状态,试图还原其潜意识人格,借以引导广大读者换一种视角阅读《石秀》这一作品。  关键词:施蛰存 《石秀》 精神分析法 潜意识  主人公石秀作为小说中的历史题材,最早可见于施耐庵的《水浒传》。施蛰存以《水浒传》中部分故事情节作为蓝
摘 要:刘耀辉的小说《山有扶苏》接续了古典主义的流脉,以记忆和体验为根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山水美、人情美、灵性美的古典家园。同时,区别于其前辈古典主义作家们对外面世界的忧心忡忡,刘耀辉在《山有扶苏》中以一种迥异的信心,使得古典家园面对外面的世界,不再有被冲击的无奈与伤感,相反却充满了明亮的希望。  关键词:《山有扶苏》 古典家园 外面的世界  朱向前在世纪末评曹文轩的《草房子》时,认为“文学的
摘 要: 本文从《阿Q正传》文本“格式”的角度,来感受阿Q这一文学形象的典型性。《阿Q正传》中“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称”的“序”揭示了中国“一切‘谱’上的规则”中的“等级性”规则,阿Q和其他自甘处于这个“等级性”规则中的未庄人“国人魂灵”是一样的。文本中,未庄的众人就如“大起来,和阿Q一样”的小D一样,他们其实都和阿Q有着基本相同的“精神胜利法”——这一病态的“国人魂灵”。文本中也有“和艺术的距离之远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一部意识流小说。书中通过康普生家庭成员对生活的描述,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底层民众的生活境况。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千秋,从侧面反映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以及一部分人的自私和癫狂的本质,发人深省。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 男权社会 人物形象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于1929年写就的一部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