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范词墓志考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14日,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任家庄抢救性清理唐墓时,编号为M1的唐墓出土了一方墓志并盖。志盖为盝顶状,中间“范君墓志”4字,篆书。四周阴线雕刻有三层四组相同的缠枝花卉图案,纹饰精美。字之间饰相同的连心形图案,盖正中有铁环穿系留下的孔。志石方形,边长52厘米。志文楷书,阴刻,竖行,字25行,行25字,共计625字,字与字中间有界格。志主范词卒于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年)腊月四日,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十一月葬于州城正西三里。
  墓志内容录文
  大周故朝请郎护军行海州沐阳县尉范府君墓铭并序


  君讳词,字思言,泽州高都人也。因官徙宅,今为相州尧城人焉。本帝尧子孙,历夏迁殷,世移其姓,周姬之代,晋主夏盟,为范氏,孔左备谈其事。及秦嬴握霸,范雎相国。汉氏驭历,范明友为渡辽将军,娶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女为妻,班书其载,若乃相知。鸡黍范巨卿定千里之交,备尽琳琅。范蔚宗檀一时之笔,蝉联不绝。以至曾祖泉,齐任典农署令。祖岌,隋任并州太原县丞。父素,唐上护军卫相道招慰使。并材为时须登朝列仕,文含凤彩,武耀龙泉。或佐墨绶以宣风,或应皇华而出使。君资灵秀气,袭度高门,珪璋在身,斧藻蕴德,荣名州郡,早见知闻。刺史平恩公许圉师,以重臣露冕,器挹特深,后以计吏入朝从王事于台阁,宣功刀笔。休问日延时属,吐蕃侵犯西疆,天子按剑,诏大总管萧嗣业扬兵,王何远申吊伐。君载充英选出典戎机,部分行阵之宜,卷舒差发之要。万变无拥,三军克捷。俄又躬亲矢石,冲坚犯锐。获首领一人并军资器械等。殊功既立,荣级斯来,蒙授上轻车都尉。又覃国庆,加至护军,进授朝请郎,遂乃徙牒海州任沭阳县尉。赞瑶琴于百里,结咏齐甿,毗锦制于一同,延光利器。方谓圆穹辅德,转放翮于归昌。而阅水惊波,奄凋花于日及。春秋五十七,以登封元年腊月四日卒于私第。呜呼哀哉!有子四人,二男二女,长息道庄等性齐曾闵,慕忉穹苍,泣露草之无訾,痛风枝之不及。覆以大周久视元年岁次庚子十一月乙亥朔廿日甲午,式稽三筮,载域九原,敢具衣衾元光安厝于州城正西三里平原里,礼也。恐黄垆蔗节,碧海桑田,陈迹不留,来人莫识,敢撰家范,寄诸永永,乃为铭曰:
  生兮死,万物转变兮无穷己,恸藏剑兮失严君,念偃斧兮追孝子。恐三泉兮杳冥,墓铭万古兮留姓氏。
  墓志记载范氏世系
  墓志中“本帝尧子孙,历夏迁殷,世移其姓,周姬之代,晋主夏盟,为范氏,孔左备谈其事”记载的是范氏的起源。关于这一历史渊源《春秋左传》中也有详细记载,范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范宣子说范氏祖先,从虞舜时期的陶唐氏,夏朝的御龙氏,商代的豕韦氏,周代的唐杜氏,春秋时期的范氏,虽世移其姓,但一脉相承。


  范雎
  墓志中记载“及秦嬴握霸,范雎相国”“秦嬴”代指秦国。秦国称霸时,范雎为秦国宰相。范雎,字叔,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后世李斯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足见范雎的历史功绩。


  范明友
  墓志载:“汉氏驭历,范明友为渡辽将军,娶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女为妻,班书其载,若乃相知。”范明友为霍光女婿,是汉昭帝、宣帝时期北方重要的将军之一,《史记》《汉书》都有记载,其中《汉书》记载得非常详细,与墓志中的“若乃相知”十分契合。《汉书·昭帝纪》中记载:“夏四月诏曰:度辽将军明友前以羌骑校尉将羌王、侯、君、长以下击益州反虏,后复率击武都反氐,今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其封明友为平陵侯。”
  范巨卿
  墓志载:“鸡黍范巨卿定千里之交,备尽琳琅。”关于范巨卿,《后汉书》中专门有《范式传》,开篇就记载了“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符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与墓志当中的“千里之交,备尽琳琅”相吻合。鸡黍一词原本指饷客的饭菜,后来也借指深厚的情谊。在唐代诗文中,鸡黍是一个出现比较频繁的词语,如李白的《送戴十五归衡岳序》说:“鸡黍之期,当速赴也”,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李瀚《蒙求》:“陈雷胶漆,范张鸡黍”等。而在《白孔六帖》卷二十六中明确记载:“范巨卿鸡黍之会,”在其注中更详细阐述了“范巨卿张元伯,千里为鸡黍之会,及期果至,登堂拜母”。这都与墓志中所记载的相切合。
  范蔚宗
  墓志載:“范蔚宗檀一时之笔,蝉联不绝。”范蔚宗,名晔,字蔚宗,顺阳郡县(今河南内乡县)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蔚宗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蔚宗才华横溢,《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曾祖范泉
  墓志载:“以至曾祖泉,齐任典农署令。”北齐范泉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所担任的官职为典农署令。典农之名是曹操所创,前代没有见到,而曹操的典农部是属于司农管辖的。北齐时期的官职制度设置,应当是延续魏晋旧制,《隋书》中对北齐司农寺典农署有较明确记载:“司农寺,掌仓市薪菜,园池果实。统平准、太仓、钩盾、典农、导官、梁州水次仓、石济水次仓、藉田等署令、丞。而钩盾又别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等六部丞。典农署,又别领山阳、平头、督亢等三部丞。”典农署有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掌督屯田耕种之事。   祖范岌
  墓志载:“祖岌,隋任并州太原县丞。”范岌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其官职为隋朝并州太原县丞。县丞在古代主要职责是辅助县令统理县务,在《隋书·百官志》记录县丞的官职“上县丞,从八品下;中县丞,正九品上;下县丞,从九品上。”值得注意的是隋末并州太原县,也就是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的起始地,所以范岌或其后世很有可能参与了此次起兵,进入了军队,为以后的受赏加勋提供了条件。
  父范素
  墓志载:“父素,唐上护军卫相道招慰使。并材为时须登朝列仕,文含凤彩,武耀龙泉。或佐墨绶以宣风,或应皇华而出使。”范素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其官职为上护军卫相道招慰使。其中上护军为勋官,用于奖励军功,在《旧唐书·职官志》中记录“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推测范素其上护军的获得应该与唐高祖时期对隋的征伐有关。招慰使是唐初在诸道设置的临时特遣使,一般是由中央指派的代表,主要用于招抚民众。墓志中提到的“卫相道”在唐代的地理志当中并没有查找到。道,在唐代属于监察区名称,而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主要用于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在《旧唐书·地理志》中详细记录了道的设置,“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这其中并没有记载有卫相道,但是河北道中有关于卫州和相州的记载,应该就是墓志中记载的卫相道。据《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卫州望,隋汲郡,本治卫县。……旧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九百三,口四万三千六百八十二。天宝,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在京师东一千二百二十二里,去东都三百九十里。”“相州,汉魏郡也。后魏道武改为相州,隋为魏郡。武德元年,置相州总官府,领安阳、邺、林虑、零泉、相、临漳、洹水、尧城八县。……旧领县九,户一万一千四百九十,口七万四千七百六十六。天宝县十一,户十万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万一百九十六。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二十一里,至东都六百六里。”所以卫相道指的应该是河南安阳及其附近一带,墓主家族应该是因为范素这次担任的“卫相道招慰使”举家从山西迁徙到了相州,这也与墓志开头所讲的“因官徙宅,今为相州尧城人焉”相切合。
  墓主生平
  根据墓志记载,君讳词,字思言,去世时“春秋五十七,以登封元年腊月四日卒于私第”。万岁登封元年即696年,以此向上推溯,当生于639年,即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范词自幼聪明灵秀,闻名于州郡。墓志中记载“刺史平恩公许圉师,以重臣露冕,器挹特深,后以计吏入朝从王事于台阁,宣功刀笔”。其中“以计吏入朝”应该是墓主范词初次入仕,“计吏”是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见《通典·职官》本注:“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补注引胡广云:“秋冬岁尽,(县)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计)薄。”可以看出汉代有“上计”制度,县令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再根据属县的计簿,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汉代还为这种制度颁布有专门的法律《上计律》。汉代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唐代改郡为州,继承前代上计考核制度,内容与汉代相似,并有发展。《清实录》也曾记载“汉令郡国上计。唐令州县报最。至今每届岁终。内外衙门。犹有汇奏户口、城隍、钱粮、仓谷之事”。
  墓志中提到了“刺史平恩公许圉师”,许圉师在《旧唐书·列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许)绍少子圉师,有器干,博涉艺文,举进士。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三年,以修实录功封平恩县男,赐物三百段。四迁,龙朔中为左相。俄以子自然因猎射杀人,隐而不奏,又为李义府所挤,左迁虔州刺史。寻转相州刺史。政存宽惠,人吏刊石以颂之。尝有官吏犯赃事露,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其宽厚如此。上元中,再迁戸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墓志中提到的许圉师的官职为“刺史平恩公”,结合墓主范词现居相州,刺史应该指的是许圉师此时担任的相州刺史,所以综合看来范词所担任的应该是相州郡负责编制所属郡县钱粮地产等情况并上报的官员,也和墓志中所记载的“宣功刀笔”相吻合。


  接下来墓志中记载了范词因为战功受封为上轻车都尉的整个过程。墓志载“吐蕃侵犯西疆,天子按剑,诏大总管萧嗣业扬兵,王何远申吊伐”,“万变无拥,三军克捷”等,结合文献记载这次战争应该是咸亨四年(673年)唐军萧嗣业部进攻弓月部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曾记载:“弓月南结吐蕃,北招咽面,共攻疏勒,降之。上遣鸿胪萧嗣业发兵讨之。嗣业兵未至,弓月惧,与疏勒皆入朝;上赦其罪,遣归国。”此次西征声势浩大,挽回了唐朝大非川之战后的不利局面,丝路南道诸国重新附唐,一度附蕃的龟兹、疏勒、焉耆也一并归附。墓志中提到范词参与了此次战争,开始是主要从事“选出典戎机,部分行阵之宜,卷舒差发之要”。“戎机”指代战争的时机,“差发”指代部队所需的粮草等事宜,结合前述范词初次担任的是“计吏”官员来看,在此次战争中墓主范词一开始应该仅仅是部队中的文职,主要负责粮草供给方面的事宜。后来墓志中记载“俄又躬亲矢石,冲坚犯锐。获首领一人并军资器械等。”表明墓主范词又亲上战场,攻敌杀敌,并且俘获首领一人,还收缴军资器械等。“殊功既立,荣级斯来,蒙授上轻车都尉。”“上轻车都尉”为勋官,用于奖励军功,从正四品上。这次对吐蕃的战争之后,由于范词的战功而授勋。之后“又覃国庆,加至护军,进授朝请郎,遂乃徙牒海州任沭阳县尉”。“护军”也为勋官,从三品,应该是前一勋告“上轻车都尉”的累加。墓主范词凭借其勋官的身份入仕,担任文散官“朝请郎”,后又担任职官“海州沭阳县尉”。《唐六典》中记载“县尉,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征,收率课调”,可见县尉的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为九品职事官。海州沭阳在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总章元年割海州沭阳来属(泗),咸亨五年沭阳还海州”,可见范词担任沭阳县尉应该是咸亨五年(674年)以后的事情了。
  迁葬制度
  根据墓志当中记载“春秋五十七,以登封元年(696年)腊月四日卒于私第”,后以“大周久视元年(700年)岁次庚子十一月乙亥朔廿日甲午,式稽三筮,載域九原,敢具衣衾元光安厝于州城正西三里平原里,礼也”。又结合墓主范词母亲蒋安儿墓志铭记载其母亲“春秋八十四,以永淳元年(682年)三月十四日卒于私阁”,但也是以“久视元年十一月廿日式谋龟筮,葬于州西三里,礼也”,可以看出应该为同一日一起迁葬。在范词母子墓志当中均提到了子孙“道庄”,应该是其子嗣道庄按照中国古代孝道观念,把其祖母及父迁葬至其现居地安阳。


  《范词墓志》从范氏的起源讲起,涉及了众多名人,范雎、范明友、范巨卿、范蔚宗、曾祖范泉、祖范岌、父范素、许圉师、萧嗣业,详细讲解了这些人士的官职和主要事迹,并与历史文献的记载相吻合。墓志当中叙述了墓主范词的生平,从担任“计吏”初次入仕,到因为对吐蕃的战绩而受封,最后担任“海州任沭阳县尉”官职,都描述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咸亨四年(673年)对吐蕃的战役,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契合,起到了证史与补史的作用。墓志当中也涉及了唐代的授勋制度、官职管理制度,迁葬合葬制度,为研究唐代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作者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员)
其他文献
自顺治朝进入北京后,炎炎夏日,大热曝万物,消夏避暑便成为夏日里清宫的重要事项,在有温度实测记录的乾隆八年(1743),北京夏季某日气温高达44.4℃。面对如此炎夏,乾隆帝苦暑的诗文《夏日养心殿斋居》说得明白:“都城烟火多,萦禁围红堵。固皆足致炎,未若园居良。”紫禁城中殿阁楼台顶高墙厚,冬暖夏凉,更是配备了当时能工巧匠制作的巧妙绝伦的消暑器物。  衣—绣罗衣裳照正夏  清代服饰制度已经完善,从《服色
期刊
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先周或西周早期空心砖已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使用。其使用时间一直持续到东汉中期。春秋战国时期,空心砖出现在大型建筑以及陶窑中,战国晚期开始出现在新郑及周边地区的墓葬中;西汉时期达到鼎盛,东汉逐渐消失。早期空心砖主要发现于中原及关中地区,后逐渐扩展到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湖广等地区,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徐州地区汉代空心砖虽发现较少,却极具特色。  发现  徐州地区已发掘汉墓数量
期刊
山跳峁墓地发现于1993年,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内蒙古清水河县山跳茆墓地》简报称,清理的7座墓葬原皆绘有精美壁画,由于壁画脱落和漫毁不清,清理时仅4座墓葬保留有部分壁画。关于这些壁画图像的解读与探讨,考古报告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也得出了一些启发性的认识和结论。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与山跳峁墓地时代相近的其他地区壁画资料,发现有些壁画图像可能属于孝子行孝题材。 
期刊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穿透物质的程度不同,在穿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衰减规律,并能使用照相胶片发生感光作用或使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发生荧光,来发现被检物体内部缺陷的一种探伤方法。因其具有无损检测的特性,能在不破坏文物效果的基础上对文物保存状况、修复前痕迹、相关历史信息、器物制作工艺特点等进行一一分析,因此在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应用广泛。  应用  X射线探伤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纸质文
期刊
刺激、惊悚、悬疑的盗墓题材小说和影视作品近年来颇受市场青睐,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媒体受众。可长白山上的青铜门、万奴王的云顶天宫,终究都是小说中的虚构故事。在这里我们就从小说中提到的东夏国、万奴王说起,在考古发现中不断还原东夏国历史的真相。  与史结合 梦回东夏  金贞祐三年(1215),金王朝在蒙古大军的打击下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留守东北的金国将领蒲鲜万奴拥兵自立,建国“大真”,改元“天泰”,两年
期刊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一件久负盛名的青铜器——人面盉,这件商代晚期的器物,整体为圆形,器腹外鼓,下垂,有流,敛口,盖作人面形,形制极为独特,风格谲奇怪异,尤其是夸张的人面,格外引人注目,体现出神秘气息,为目前所仅见。  出土与流传  这件人面盉最早著录于黄伯川的《邺中片羽· 三集》(1944年影印本),陈梦家1944—1947年在美国所收集的殷周青铜器资料中也有这件人面盉。据贾文忠的父亲贾玉波回忆
期刊
文博系统评聘职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有评委不认可考古报告为学术成果的情况。我在选编《三水集——许永杰考古文存》的最后,舍弃了几篇由我执笔的考古发掘报告。原因不是我认为此类文章不属于考古学论文,而是因为发掘报告虽为个人执笔,但却是集体成果。  前辈考古学者是把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当做考古学论文的。  前辈考古学者是把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当做考古学论文的。1987年出版的《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收录12篇文章
期刊
邱家庄墓地位于运城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约100米的鸣条岗东端。该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的一部分,南距上郭古城约1.4公里。根据以往考古勘探和发掘结果判断,邱家庄墓地为东周时期的一处大型墓地。  2018年11月—2019年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座大型墓葬。该墓墓上有夯土建筑基址及由板瓦和筒瓦组成的护坡,墓上夯土建筑基址东西宽2
期刊
有学生在网络课堂发问:老师,在没有或缺少文字的史前和夏商周时期,考古学家主要依据考古遗迹遗物来试图重建古代社会历史,这当然很重要。可是秦汉及以后的历史时期已经有了大量文献,还需要考古学吗?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文献记录的历史相比会有大出入吗?  这样的提问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我的答复如下: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创造和拥有“文化”的动物。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含什么?我以为主要有五个方面
期刊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浚县辛村遗址作为20世纪30年代进行过科学考古发掘的西周墓葬,其知名度不亚于安阳殷墟。但作为地名,鲜有人知晓辛村之“辛”实为“新”。爬梳各类史料,“新村”为主流。“辛”与“新”,同音而生,相伴而混用,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区域历史传说、安阳殷墟发掘所引发的世人对商周文明关注的时代大背景有关。  第一阶段:20世纪官方主流“新村”  辛村位于京广线以西,紧邻淇河,今天属鹤壁市淇滨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