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美国文科教育改革的概念取向与实践路径——基于希拉姆学院“新文科”(NLA)计划实施意况的案例分析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onv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推出的“新文科”计划,在论证环节基于迪克森“优先性”标准,在概念中突出“现代性”与“实用性”,以未来职业与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导向,总体结构包含“希拉姆链接”与“技术与远游”两个主要构成项目.前者围绕着“5C”的自我反思,形塑了一套综合性跨学科集群的聚集型专业模式与“主题”分类式的核心连贯课程群,在高影响力的活动中培养实用的技能和系统设计思维;后者以信息化为手段,将科技植入学习的整体过程,强调数字能力的熟练掌握与“数字素质”的科学养成,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实践活动,辅之以“正念”干预平衡信息的过载,最终实现身体、思想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文科改革计划不仅是21世纪美国文理学院文科教育改革的典范和缩影,还可以为我国当前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具身教学创新的根本是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向教学,构建感官体验多通道整合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阐述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结合“地方感”理论学习课堂案例,从“身体”—“空间”互构视角出发,分析具身教学要素,提出具身教学的基本逻辑,探究具身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明确具身教学操作,既为具身教学创新研究突破已有学科禁锢,也为课堂理论学习提供理念引导,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超越基于教师的单一视角,构建自我-他者的互动理解是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举措.基于全国6县(市)的1426份乡村教师和3958份乡村居民问卷数据,从自我-他者对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差异比较角度分析发现:(1)总体上乡村居民对本地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显著高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但在社会地位的各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认为其较高的职业能力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表现出明显“位不配才”的质疑.而乡村居民则认为,相对于较低的职业能力,乡村教师却获得了与之不甚匹配的、较高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难点.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专任教师结构性缺员,教师流失率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专业提升缺乏引领;课程开发缺乏支持,难以形成本土特色;生源持续减少,家校合力不足;学校管理缺少专业性,管理行为随意性强.国外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启示.建设高素质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激发小规模学
框架理论是认识社会现象的一种新视角,中国和乌克兰高等教育的合作有必要在一定的框架理论下进行诠释.通过框架理论分析中乌高等教育合作具有文化差异的合作前提、互尊互信的合作过程以及互通有无的合作追求等方面的基本样态.搭建平台,构建中乌高等教育合作框架;制定政策法规,加强中乌高等教育合作保障;凸显特色,形成中乌高等教育合作模式,是中乌高等教育合作的主要发展策略.
人才是稀缺的战略资源.高校与地方在学科与产业、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目标是实现人才共引、共享、共育,但存在政府主导作用过于突出、高校人事自主权有限、本土人才潜力挖掘不足、市场基础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校地协同引育高端人才机制,重点做好治理与服务的协同、用才与引才的协同、学科与产业的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才能真正激发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形成高校与地方人才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SPOC是一种有效的混合学习方式,已有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学科单一、外部效度低和结论不一致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究SPOC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内20项实证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为1.021,表明整体上SPOC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且比其他信息化学习方式更具优势.在学科上,理工科学习效果提升最为明显;在学段上,本科学段的学习促进作用最大;在周期上,在1-32周范围内,效果呈现先高后低再高的变化趋势;在地区上,东、中部地区的效应量相对较大,东部地区案例数和样本量最大,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