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目标】
1.明确以小见大手法的定义。
2.学会运用以小见大法进行写作。
【技法指津】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出深刻的文章主题。那么,在写作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小”与“大”二者的契合点,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时,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席慕蓉就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进而揭示出人生大道理: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因此,同学们可作如下立意,当拾到一片落叶时,就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或无私奉献的道理;看到农民伯伯的手时,可以得出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
二、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微的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也就会越深。
三、合理进行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就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题材很平常,但作者却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以新的内涵。
【牛刀小试】
最美的风景
□栾晓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相约去附近的郊区游玩。一下车,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满心欢喜的我不顾妈妈的劝阻,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般东看看,西瞧瞧。当我正沉浸在大自然带给我的欢乐中时,妈妈和奶奶已经将烤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叫我过去品尝美食。
混着泥土芳香的气息,我们一家在欢乐的气氛中用完了午餐。下午三点多钟,爷爷奶奶觉得有些累了,就提议回家去;但我却觉得不远处的山顶上会有更好的风景,想我们一起去爬山。而我和爷爷奶奶之间意见的分歧却造成了爸爸妈妈的为难:如果遵从了爷爷奶奶的意愿,那就一定会让我失望,毕竟好不容易才有时间出来游玩,就这么扫兴而归,我一定会不开心;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去爬山,又害怕爷爷奶奶的身体太过劳累。本来非常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就因为我们意见的不一致而变得有些尴尬起来。最终,爷爷出声打破了这种僵局:“走吧,我们去爬山,要知道我们可还没有老到那种走不动路的地步呢。”因为爷爷的一句话,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有了方向:去爬山。
如愿以偿的我脚步也不自觉地轻快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一边欣赏着沿路的景色,一边朝着我心中美好的风景走去,但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我的所有想法。只见爷爷奶奶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显然他们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但他们的眼中并没有一丝丝的埋怨,相反,他们看向我的眼神中还带着满满的慈爱。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后,我转过身向着山下走去,奶奶看到我的举动后,不禁开口问道:“你怎么下来了呢?”我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答道:“我们回去吧,不就是座山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见状也只好一起下山。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闷闷不乐,不是因为没能欣赏到山顶的风景,而是源于对自己的自责。对于我的要求,爷爷奶奶本可以拒绝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只是因为他们不想扫我的兴,更是源于他们对我浓浓的爱呀!
点评: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记叙“我”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郊游,却在要不要爬山的问题上意见分歧的事情,爷爷对“我”的关爱,“我”的懂事及父母的孝顺等小事中无不体现出一个大的主题——尊老爱幼。淳朴自然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读后令人感同身受。
【误区警示】
一、精选典型材料入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如果再继续写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就没有了新意,更别提立意高远的主题了。
二、写作时切忌面面俱到
写记叙文时,可以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当然,为了突出闪光点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不必从头到脚都写。
【延伸训练】
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角度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我们在写叙事成写人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小事,即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写作中,同学们一定要发掘小人小事的闪光点,写出它的内涵。
1.明确以小见大手法的定义。
2.学会运用以小见大法进行写作。
【技法指津】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出深刻的文章主题。那么,在写作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小”与“大”二者的契合点,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时,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席慕蓉就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进而揭示出人生大道理: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因此,同学们可作如下立意,当拾到一片落叶时,就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或无私奉献的道理;看到农民伯伯的手时,可以得出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
二、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微的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也就会越深。
三、合理进行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就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题材很平常,但作者却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以新的内涵。
【牛刀小试】
最美的风景
□栾晓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相约去附近的郊区游玩。一下车,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满心欢喜的我不顾妈妈的劝阻,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般东看看,西瞧瞧。当我正沉浸在大自然带给我的欢乐中时,妈妈和奶奶已经将烤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叫我过去品尝美食。
混着泥土芳香的气息,我们一家在欢乐的气氛中用完了午餐。下午三点多钟,爷爷奶奶觉得有些累了,就提议回家去;但我却觉得不远处的山顶上会有更好的风景,想我们一起去爬山。而我和爷爷奶奶之间意见的分歧却造成了爸爸妈妈的为难:如果遵从了爷爷奶奶的意愿,那就一定会让我失望,毕竟好不容易才有时间出来游玩,就这么扫兴而归,我一定会不开心;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去爬山,又害怕爷爷奶奶的身体太过劳累。本来非常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就因为我们意见的不一致而变得有些尴尬起来。最终,爷爷出声打破了这种僵局:“走吧,我们去爬山,要知道我们可还没有老到那种走不动路的地步呢。”因为爷爷的一句话,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有了方向:去爬山。
如愿以偿的我脚步也不自觉地轻快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一边欣赏着沿路的景色,一边朝着我心中美好的风景走去,但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我的所有想法。只见爷爷奶奶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显然他们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但他们的眼中并没有一丝丝的埋怨,相反,他们看向我的眼神中还带着满满的慈爱。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后,我转过身向着山下走去,奶奶看到我的举动后,不禁开口问道:“你怎么下来了呢?”我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答道:“我们回去吧,不就是座山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见状也只好一起下山。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闷闷不乐,不是因为没能欣赏到山顶的风景,而是源于对自己的自责。对于我的要求,爷爷奶奶本可以拒绝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只是因为他们不想扫我的兴,更是源于他们对我浓浓的爱呀!
点评: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记叙“我”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郊游,却在要不要爬山的问题上意见分歧的事情,爷爷对“我”的关爱,“我”的懂事及父母的孝顺等小事中无不体现出一个大的主题——尊老爱幼。淳朴自然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读后令人感同身受。
【误区警示】
一、精选典型材料入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如果再继续写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就没有了新意,更别提立意高远的主题了。
二、写作时切忌面面俱到
写记叙文时,可以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当然,为了突出闪光点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不必从头到脚都写。
【延伸训练】
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角度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我们在写叙事成写人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小事,即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写作中,同学们一定要发掘小人小事的闪光点,写出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