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以小见大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目标】
  1.明确以小见大手法的定义。
  2.学会运用以小见大法进行写作。
  【技法指津】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出深刻的文章主题。那么,在写作中,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小”与“大”二者的契合点,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时,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席慕蓉就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进而揭示出人生大道理: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因此,同学们可作如下立意,当拾到一片落叶时,就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或无私奉献的道理;看到农民伯伯的手时,可以得出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
  二、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微的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也就会越深。
  三、合理进行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的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就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题材很平常,但作者却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以新的内涵。
  【牛刀小试】
  最美的风景
  □栾晓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相约去附近的郊区游玩。一下车,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满心欢喜的我不顾妈妈的劝阻,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般东看看,西瞧瞧。当我正沉浸在大自然带给我的欢乐中时,妈妈和奶奶已经将烤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叫我过去品尝美食。
  混着泥土芳香的气息,我们一家在欢乐的气氛中用完了午餐。下午三点多钟,爷爷奶奶觉得有些累了,就提议回家去;但我却觉得不远处的山顶上会有更好的风景,想我们一起去爬山。而我和爷爷奶奶之间意见的分歧却造成了爸爸妈妈的为难:如果遵从了爷爷奶奶的意愿,那就一定会让我失望,毕竟好不容易才有时间出来游玩,就这么扫兴而归,我一定会不开心;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去爬山,又害怕爷爷奶奶的身体太过劳累。本来非常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就因为我们意见的不一致而变得有些尴尬起来。最终,爷爷出声打破了这种僵局:“走吧,我们去爬山,要知道我们可还没有老到那种走不动路的地步呢。”因为爷爷的一句话,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有了方向:去爬山。
  如愿以偿的我脚步也不自觉地轻快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一边欣赏着沿路的景色,一边朝着我心中美好的风景走去,但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我的所有想法。只见爷爷奶奶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显然他们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但他们的眼中并没有一丝丝的埋怨,相反,他们看向我的眼神中还带着满满的慈爱。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后,我转过身向着山下走去,奶奶看到我的举动后,不禁开口问道:“你怎么下来了呢?”我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答道:“我们回去吧,不就是座山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见状也只好一起下山。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闷闷不乐,不是因为没能欣赏到山顶的风景,而是源于对自己的自责。对于我的要求,爷爷奶奶本可以拒绝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只是因为他们不想扫我的兴,更是源于他们对我浓浓的爱呀!
  点评: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记叙“我”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郊游,却在要不要爬山的问题上意见分歧的事情,爷爷对“我”的关爱,“我”的懂事及父母的孝顺等小事中无不体现出一个大的主题——尊老爱幼。淳朴自然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读后令人感同身受。
  【误区警示】
  一、精选典型材料入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如果再继续写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就没有了新意,更别提立意高远的主题了。
  二、写作时切忌面面俱到
  写记叙文时,可以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当然,为了突出闪光点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不必从头到脚都写。
  【延伸训练】
  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角度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我们在写叙事成写人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小事,即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写作中,同学们一定要发掘小人小事的闪光点,写出它的内涵。
其他文献
“嗝——”我打了一个饱嗝,看着眼前一扫而光的食物,不禁感叹离自己越来越远的自制力。不仅如此,我发现我居然还有“选择恐惧症”!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班上举行了一场数学测验,而第一大题就是选择题。天啊!看着眼前的ABCD,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A说:“我才是正确答案,你选另一个就错了。”B说:“选我准没错。”C不服气地说:“切!你们算什么,我才是对的。”D凶神恶煞地说:“
期刊
【诗词展示】  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名句点睛】  《山中杂诗》妙用白描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山村的优美景象。诗歌虽只有短短的四句,却时时有人在其中,而“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两句则于简单的景物描写中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将其恬淡超然的心境呈现在读者面前,堪称本诗的名句。  【模拟真题】  1.请展开想象及联想,描绘一下本诗中的
期刊
清丽的辞藻,  排满我的诗行,  用它,  来打动你的心房。  在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  我们种植阳光,  种植诗歌,  种植一生一世的热望和梦想。
期刊
世上花儿繁多,喜爱者也很多,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好像天生和花儿结下了不解之缘。晋朝陶渊明独爱菊;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而宋朝的周敦颐酷爱莲。我呢,虽然才气不能和他们相比,但也钟情一种花,那就是蜡梅。  立冬过后,北风一吹,耐寒的梅花就盛开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它那独特的淡淡清香,引得晨练的老人和孩子频频驻足。老人们口中啧啧称奇,不住地点头。孩子们则张大瞳孔,立在树下久久不肯离去。走近梅
期刊
【技法讲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全文主要描绘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处景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在写百草园时,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于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中展现出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的性格和情趣。这篇文章之所以会给读者留下
期刊
云翻卷,风呼啸,一场暴风雨正在暗暗地孕育着……  过了一段时间,风夹着雨星,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就见天空一个霹雷炸响,一道耀眼的闪电一晃而过,雨就顺势大了起来。经不起暴风雨洗礼的矮小灌木在低低地呻吟着,弱小的蚂蚁匆匆地躲进洞去,那些不知所措的鸟儿在大风中挣扎着飞翔。唯有青松,依然屹立在群峰之巅,听着震耳的雷声,看着席卷的狂风,挺直了身躯。  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鸟落在松枝
期刊
偶尔回首,总是忍俊不禁。身后,是一片柔软的时光,时光深处的自己,让今天的我也怜惜不已。  画梦想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绘画的天赋,儿时乃至少年,凡在心头闪过的,就想画,也敢画,也能画出来。   四十年前的关中农村,偶尔会看见戴着手表的大人,戴块表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还上学前班的我眼羡得很,就在自己的手腕上画起手表来,两只手腕都画,画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以至于小伙伴们都拥挤到我的眼前,央求我给
期刊
妈妈,天空上的光成了灰色的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我玩得怪没劲儿的,所以到你这里来了。这是星期六,是我们的休息日。  放下你的活计,妈妈,坐在靠窗的一边,告诉我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  雨的影子遮掩了整个白天。  凶猛的电光用它的爪子抓着天空。  当乌云在轰轰地响着,天打着雷的时候,我总爱心里带着恐惧爬伏到你的身上。  当大雨倾泻在竹叶子上好几个钟头,而我们的窗户被狂风震得格格发响的
期刊
捧一杯茶,在白气缭绕中翻开厚厚的诗词书卷,微黄的边角,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对我来说,最美的莫过于这样的诗词时光。那是因为自牙牙学语起,妈妈便教我背诗,我也就因此走进了诗词的世界,对它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怀。  下雨天,最适合捧着一本诗词静静地品读。每个字,都像一朵开得刚刚好的花儿。置身于那花海中,只觉得香气刹那间扑鼻而来。随着你慢慢地品,诗词的丝线会将你一点点包住,在那茧壳里,为你编出最美的梦。茧壳破碎
期刊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蹤。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