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饭、上网、恋爱、买生活用品……大学生陆续开学,他们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又该如何独立生活,如何理财,家长每月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理?
随着大学新生入校,越来越多的大一新生开始为到来的大学生活做物质上的准备。然而许多新生并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消费规划,有些人根据道听途说的信息盲目消费,有些人为面子互相攀比。另外,家长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小觑,总总因素导致大学新生在消费上较为盲从,缺乏节制。
令家长头疼的支出
这是一则不买“苹果三件套”就丢脸的故事,原来,高校开学在即,在中关村某电子卖场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名女孩怀抱一台ipad,一脸愠色。而不远处,一名中年女子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低头不时抽泣。销售人员说,这名女孩即将去外地上大学,今天特意过来买数码产品,“她上来就要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这‘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支出让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刚说完这些,女孩大喊一声:“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说完便扔下母亲,扬长而去。
中关村地区的多个苹果产品经销商说,7月份以来,他们的销售量明显上升,而大学新生就是客户主力军。一商家推出大学新生优惠活动,凭录取通知书减价200元。销售人员说,平均每卖出5台ipad3,至少有两台是大学新生持录取通知书购买,“一次性购齐‘三件套’的也不在少数。”此外,其他一些高端的数码产品也成为新生的宠儿,“什么三星高端智能手机啊,‘超级本’笔记本电脑啊,都挑贵的买。”某销售员认为,“大学里正常使用,现在5000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2000元左右的手机绝对够了,真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陈先生的女儿小欣今年考上徐州工程学院,在考虑给女儿每个月多少生活费时,陈先生犯愁了。“徐州那边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给少了怕女儿不够用,给多了又怕孩子乱花。”
一开始,陈先生预备给孩子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生活用品都在家买好带到学校去,平时话费也给她充好,她的消费主要是吃饭,我个人感觉1200元够了。”但小欣却不高兴了,“在外面总会出现请人吃饭或者给同学买礼物的情况吧,你把生活费算这么紧,平时怎么够用?”陈先生想想也有道理,最终决定孩子每个月生活费1600元。
和陈先生有同样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孩子考上河海大学的董女士准备给孩子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孩子说南京消费水平高,吵着要多给点生活费,我个人觉得1000多元够了,但又害怕孩子在外面太过节省,最后还是决定一个月2000元。”
“其实不管城市的消费水平怎么样,在校园里,消费水平都差不多,不会高到哪里去。”去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张浩说,他不算是个用钱很省的人,但是一个月生活费1000元,就已经足够。
“吃饭以一天20元计算,一个月下来就是600元左右,其次就是上网费、手机费150元,再买一些生活用品,一个月1000元肯定是够了。”张浩坦言,每个人的消费情况还是要看个人,在他的宿舍里,有的学生一个月消费600元的都有,“这就看你怎么花了,特别是吃饭,在校园里吃饭就比较便宜,如果你去外面饭店,就算是一个盖浇饭,也要15元左右,那样吃的话,一个月2000元也不算多。”
父母爱心,过犹不及
很多新生出现盲从消费情况,这与家长的过度关怀分不开。
张女士的女儿考入内地一所高职学校,学的是摄影专业,。录取通知书明确提到学费6000元,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学费一年6000元,住宿费800元加上杂费共8300元。她打算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800元。“也不知够不够呀。”张女士说。还要再给她配上单反相机和手提电脑。报到后,她见其他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更高的生活费,于是也咬咬牙,给孩子的生活费每月又追加到1200元,对于她这个新疆一个小城里的工薪阶层来说,压力不小。她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这一代没有上出学来,不能再耽误孩子了。
有的家长的做法更令人惊讶。2012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新现场,一个家长的诉求,让接待人员颇感无语。当天,一位来自天津的家长带着儿子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人员咨询:寝室里装空调了吗?工作人员告诉家长,空调进寝室,学校正在逐步安排。目前,该校首义校区学生寝室已经全部安装上空调。南湖校区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但今年暂时没有安装。“那我能不能自己买个空调,装在孩子寝室里?电费我家孩子自己一个人出都可以。”家长急切地问。“不是电费的问题,是电线的问题,安装空调涉及线路改造,整栋宿舍楼的电线都要改,不是哪个寝室的问题。”接待人员耐心解释。“那也没关系,我掏钱把整个宿舍的电线都改一下,成吗?”家长表示不差钱。
一位家长说,自己一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孩子上大学学费生活费得花至少1万元,现在买数码产品又得花1万多元,“真的伤不起。”虽然伤不起,家长依然对孩子的这个“要求”那个想法给予满足。“毕竟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咬咬牙还是给买了吧,我们艰苦点就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怕苦了孩子,现在每年高校新生入学时刻,就是家长们拼财力,拼体力,拼心力的时刻。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这种过度的关怀,让他们的孩子何时能够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呢?
拯救秘笈:独立,担当,锤炼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大一新生,有一部分人虽然出身在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的农村家庭或者是城市一般工薪阶层,但对父母的要求却并不低,对自己在大学里的电子装备的档次要求可是要上档次,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中关村电子城里那让人尴尬的一幕。此情此景,让人情何以堪……
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提出的这样“豪华要求”保持足够的理性,要有家长自己的立场,要让孩子明白,大学生活不是去图享受的,不是去比面子的,更不是去攀比谁家里更有钱的。大学是锤炼人格和提高涵养的地方。各个家庭收入支出是不同的,家长不能因收入低下而没有给孩子买时尚的物品而心怀愧疚;也不能凭家庭豪华财力给孩子大买特买而骄傲不可一世。家长的态度常常会左右孩子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某大学教师说道,新生装备:独立,担当,锤炼。此三件套非彼三件套也。这可是走到哪带到哪且受益终生的三件套。还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仍然像对待幼儿园孩子似的那样万般呵护,这么做是爱他们还是害他们呢?更有网友说,最近频频爆出的“最牛新生”恰恰折射出现在的青少年思想领域的缺陷,所以,拯救他们急需“辨证施治”。
作为学生,他们不可以决定出身,但不能鄙视贫穷子弟,更不可以富有的装备来标榜自己的“鹤立鸡群”。重要的是,要在大学里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打好走上社会的智力基础是紧要的。
更多的网友认为,新生报到非得配上这些时髦物品,说到底,是虚荣心、面子意识作怪;何必“啃老”呢?不妨自己抽点时间打打工、做做勤工俭学,自个攒钱去买,少给父母添负担……
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仍然像对待幼儿园孩子似的那样万般呵护,这么做是爱他们还是害他们呢?拯救他们急需“辨证施治”。
随着大学新生入校,越来越多的大一新生开始为到来的大学生活做物质上的准备。然而许多新生并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消费规划,有些人根据道听途说的信息盲目消费,有些人为面子互相攀比。另外,家长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小觑,总总因素导致大学新生在消费上较为盲从,缺乏节制。
令家长头疼的支出
这是一则不买“苹果三件套”就丢脸的故事,原来,高校开学在即,在中关村某电子卖场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名女孩怀抱一台ipad,一脸愠色。而不远处,一名中年女子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低头不时抽泣。销售人员说,这名女孩即将去外地上大学,今天特意过来买数码产品,“她上来就要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这‘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支出让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刚说完这些,女孩大喊一声:“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说完便扔下母亲,扬长而去。
中关村地区的多个苹果产品经销商说,7月份以来,他们的销售量明显上升,而大学新生就是客户主力军。一商家推出大学新生优惠活动,凭录取通知书减价200元。销售人员说,平均每卖出5台ipad3,至少有两台是大学新生持录取通知书购买,“一次性购齐‘三件套’的也不在少数。”此外,其他一些高端的数码产品也成为新生的宠儿,“什么三星高端智能手机啊,‘超级本’笔记本电脑啊,都挑贵的买。”某销售员认为,“大学里正常使用,现在5000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2000元左右的手机绝对够了,真没必要买那么贵的。”
陈先生的女儿小欣今年考上徐州工程学院,在考虑给女儿每个月多少生活费时,陈先生犯愁了。“徐州那边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给少了怕女儿不够用,给多了又怕孩子乱花。”
一开始,陈先生预备给孩子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生活用品都在家买好带到学校去,平时话费也给她充好,她的消费主要是吃饭,我个人感觉1200元够了。”但小欣却不高兴了,“在外面总会出现请人吃饭或者给同学买礼物的情况吧,你把生活费算这么紧,平时怎么够用?”陈先生想想也有道理,最终决定孩子每个月生活费1600元。
和陈先生有同样困惑的家长不在少数,孩子考上河海大学的董女士准备给孩子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孩子说南京消费水平高,吵着要多给点生活费,我个人觉得1000多元够了,但又害怕孩子在外面太过节省,最后还是决定一个月2000元。”
“其实不管城市的消费水平怎么样,在校园里,消费水平都差不多,不会高到哪里去。”去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张浩说,他不算是个用钱很省的人,但是一个月生活费1000元,就已经足够。
“吃饭以一天20元计算,一个月下来就是600元左右,其次就是上网费、手机费150元,再买一些生活用品,一个月1000元肯定是够了。”张浩坦言,每个人的消费情况还是要看个人,在他的宿舍里,有的学生一个月消费600元的都有,“这就看你怎么花了,特别是吃饭,在校园里吃饭就比较便宜,如果你去外面饭店,就算是一个盖浇饭,也要15元左右,那样吃的话,一个月2000元也不算多。”
父母爱心,过犹不及
很多新生出现盲从消费情况,这与家长的过度关怀分不开。
张女士的女儿考入内地一所高职学校,学的是摄影专业,。录取通知书明确提到学费6000元,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学费一年6000元,住宿费800元加上杂费共8300元。她打算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800元。“也不知够不够呀。”张女士说。还要再给她配上单反相机和手提电脑。报到后,她见其他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更高的生活费,于是也咬咬牙,给孩子的生活费每月又追加到1200元,对于她这个新疆一个小城里的工薪阶层来说,压力不小。她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这一代没有上出学来,不能再耽误孩子了。
有的家长的做法更令人惊讶。2012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新现场,一个家长的诉求,让接待人员颇感无语。当天,一位来自天津的家长带着儿子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人员咨询:寝室里装空调了吗?工作人员告诉家长,空调进寝室,学校正在逐步安排。目前,该校首义校区学生寝室已经全部安装上空调。南湖校区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但今年暂时没有安装。“那我能不能自己买个空调,装在孩子寝室里?电费我家孩子自己一个人出都可以。”家长急切地问。“不是电费的问题,是电线的问题,安装空调涉及线路改造,整栋宿舍楼的电线都要改,不是哪个寝室的问题。”接待人员耐心解释。“那也没关系,我掏钱把整个宿舍的电线都改一下,成吗?”家长表示不差钱。
一位家长说,自己一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孩子上大学学费生活费得花至少1万元,现在买数码产品又得花1万多元,“真的伤不起。”虽然伤不起,家长依然对孩子的这个“要求”那个想法给予满足。“毕竟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咬咬牙还是给买了吧,我们艰苦点就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怕苦了孩子,现在每年高校新生入学时刻,就是家长们拼财力,拼体力,拼心力的时刻。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这种过度的关怀,让他们的孩子何时能够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呢?
拯救秘笈:独立,担当,锤炼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大一新生,有一部分人虽然出身在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的农村家庭或者是城市一般工薪阶层,但对父母的要求却并不低,对自己在大学里的电子装备的档次要求可是要上档次,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中关村电子城里那让人尴尬的一幕。此情此景,让人情何以堪……
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提出的这样“豪华要求”保持足够的理性,要有家长自己的立场,要让孩子明白,大学生活不是去图享受的,不是去比面子的,更不是去攀比谁家里更有钱的。大学是锤炼人格和提高涵养的地方。各个家庭收入支出是不同的,家长不能因收入低下而没有给孩子买时尚的物品而心怀愧疚;也不能凭家庭豪华财力给孩子大买特买而骄傲不可一世。家长的态度常常会左右孩子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某大学教师说道,新生装备:独立,担当,锤炼。此三件套非彼三件套也。这可是走到哪带到哪且受益终生的三件套。还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仍然像对待幼儿园孩子似的那样万般呵护,这么做是爱他们还是害他们呢?更有网友说,最近频频爆出的“最牛新生”恰恰折射出现在的青少年思想领域的缺陷,所以,拯救他们急需“辨证施治”。
作为学生,他们不可以决定出身,但不能鄙视贫穷子弟,更不可以富有的装备来标榜自己的“鹤立鸡群”。重要的是,要在大学里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打好走上社会的智力基础是紧要的。
更多的网友认为,新生报到非得配上这些时髦物品,说到底,是虚荣心、面子意识作怪;何必“啃老”呢?不妨自己抽点时间打打工、做做勤工俭学,自个攒钱去买,少给父母添负担……
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仍然像对待幼儿园孩子似的那样万般呵护,这么做是爱他们还是害他们呢?拯救他们急需“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