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学两篇」 体志气韵 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馀师录》曰:“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此所谓“体”“志”“气”“韵”,其含义可意会而难言传。如果要试做一简单的说明,似乎可以这样说:“体”是主体、本体的体,包括体性、体貌、体势、体器等意思,是格局、规模所构成的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诗和大自然的关系古人有不少论述。刘勰早在《文心雕龙·物色》就说过:“然屈平所以能够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他把屈原之所以能写出好诗的原因,解释为得到了江山之助,是大自然陶冶了屈原的诗情,赋予他灵感。宋代的王十朋接过这个话题,对白居易和苏东坡有这样的议论:“文章均得江山助,但觉前贤畏后贤。”(《游东坡十一绝》之二)陆游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又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城水驿中。”(《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其二)这意思杨万里也说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宋周辉的笔记《清波杂志》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易安就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到雪中寻诗,也是想求得江山之助吧?清黄宗羲有一段话值得深思:“古人不言诗而有诗,今人多言诗而无诗。其何故也?其所求之者非也。上者求之于景,其次求之于古,又其次求之于好尚。”(《金介山诗序》)求之于景,就是求之于江山之助,这是最好的途径;求之于古難免因袭而缺少创新;至于求之于好尚,赶时髦,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书画家也有讲江山之助的。宋董更《书录》记载了黄庭坚的一段话:“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字,似得江山之助。”宋朝的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画家在观赏山水时,要“以林泉之心临之”,“身即山川而取之”,这样画出来的山水画才能把人带到仿佛真实的山水之中。江山之助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江山可以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可以开阔诗人和画家的心胸,激发他们的灵感,培育他们的激情,吕本中所谓:“古人观名山大川,以广其志思而成其德”(见周辉《清波杂志》),就是这个意思。从江山之助我又想起人与大自然的交融合一,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如果能达到这种合一,就有可能进入化境了。明苏伯衡说:“与造物者游,得于心,形于言,灿然在纸而成章,则谓之文;得于心,形于手,灿然在纸而成象,则谓之画。”(《赠金玉贤序》)所谓“与造物者游”包含与大自然合一的愿望。明沈颢在《画麈》中说:“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不仅说出了山在四季的不同神态,而且也说出了他自己在看山之际,心与山相交融所得到的不同感受。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不应该是单纯面向少数人的研究型殿堂,而应该是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普及课堂。作为本城市的人文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开展的“博物馆走进社区”活动,增加了市民对博物馆知识的了解,并开展了诸如博物馆图片展览、文物法规以及文物知识咨询、文博专家现场免费文物鉴赏、免费宣传册页领取、讲解员现场讲解等活动,以开放的观念进行创新的博物馆活动,以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让社会来关注并共享地区历史文化
【摘要】蒙古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用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大量极具特色的蒙古族民歌。这种民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光为伴,与灵魂为舞,与自由和畅想交织,诞生出了一种新的民歌形式,延续着蒙古族音乐的火种,在它的岁月里发光发热。 【关键词】传统民歌;新民歌;新媒体;变异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民歌具有一定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它以草原人的方式用演唱的形式诉说着蒙古民
在民国初期的画坛上,陈师曾是闻名中外的大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高气盛、智力超常,且爱国心切,励志苦学,具有哲人的睿智与超脱。他深信传统艺术的魅力,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美学的精神及绘画史论的建树、美术创新的探索、美术教育的提倡、团结新老画家、筹建画社画会、开展中外美术交流,以及对中国现代漫画艺术的开创等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师曾不同流俗、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敢于“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日益提升,这就对我国的电影提出了更高的拍摄要求以及美学要素。另一方面,电影导演若想通过电影讲述自己所想要讲述的故事,将电影的深层内核传递给观众,都需要借助电影中的视觉传达艺术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视觉传达不同于其他的电影表现形式,它是视觉语言的最直接体现,也是电影美学价值的最直接展示,一个良好的美学视觉体验对于电影观影价值的提升具有相当大的帮助。任何
【摘要】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乌兰牧骑经典歌曲演唱会(二)以贴近乌兰牧骑实际、再现乌兰牧骑风采为原则,邀请自治区优秀歌手以蒙语演唱乌兰牧骑经典歌曲为主,是对乌兰牧骑经典地传承。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地改变对乌兰牧骑经典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做到在传承中与历史进行互动,将经典再经典化进行解读。 【关键词】乌兰牧骑;经典歌曲;内蒙古艺术学院;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
【摘要】纸质类文物的展览因其展品形态的平面性,容易给观众单调、缺乏变化的感受。因此,在做此类展览的形式设计时应注重借助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综合考虑空间设计、装饰符号、色彩、灯光等因素创造良好的空间艺术美,将展览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 【关键词】纸质类文物;空间;符号;色彩;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纸质类文物一般是指字画、古书、文档、文献、奏折、信函、
【摘要】昆曲作为大传统的文人戏曲,与作为小传统民间戏曲的川剧目连戏,存在着诸多差异。审美上,表现为文人性、全国性与民间性、地方性的差异;功能上,表现为“寓教于乐”与“受教于乐”的差异;受众上,表现为小众性与大众性的差异;看点上,表现为“文”与“武”的差异;剧目上,表现为单一与宏大的差异。近年来新编目连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能替代传统川目连,保护与传承传统川剧目连戏任重道远。 【关键词】川剧;目连
【摘要】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人类向来认为音乐是一种跨界的文化形式,音乐所具有的交流与沟通的功能早就被人类青睐,音乐也全面承担人类思想感情与交流的任务。长兴的西河大鼓是20世纪长兴及其周边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表达出了长兴及其周边地区老百姓最为真实的民俗、生活和感受,因此,当地的老百姓极为喜爱和认可,并在长兴地区及其周边的广大农村广为流传,长盛不衰。本文将以长兴地区西河大鼓的传播和
【摘要】生态翻译学始于我国,标志着我国翻译学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为译学理论领域增添了全新的研究范式。社科类文本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文体多样,受众广泛,贴合生态翻译学整体关联、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大主要特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社科类文本;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东方引进、学习了大量西方翻译理论,但中国乃至亚洲待需赢得在翻译理论研
【摘要】随着我国六十多年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可,大部分人们都养成了自觉说普通话的习惯。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条件,在普通话教学的道路上也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县级以及村镇地区使用方言教学的显现依然屡见不鲜,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讨论依然激烈。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普通话普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