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老病死优胜劣汰乃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然而从实际来看,身体系统发展得越精细越复杂,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比如人类,不用说与微生物或者植物相比,就是与动物界的某些强悍的代表相比,在适应环境方面都显得弱不禁风。
人类适宜的生存温度应该在0 ℃~40 ℃之间,以感觉舒适来讨论,范围则还要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人类就会感到不适;如果长时间处在温度超标环境中,生理机能就会紊乱。
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原理类似——在低温环境中,体温会不断降低,最终超出生理极限导致死亡。1994年,一个两岁的加拿大女孩独自在零下22 ℃的户外六小时,当时她的体温只有大约14.2 ℃,幸运的是,除了一条左腿因冻伤需要截肢,她保住了生命——这也是人在低温环境生存时间的最高纪录。而一些强悍的动物面对这些却若无其事,资料显示:某些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能在超过100 ℃的海底热泉环境中存活。而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动物常年生存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这其中还包括了企鹅等恒温哺乳动物。
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有着这样的设想:能否在人体内装上类似“空调”的装置,让人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中感觉更加舒适,或者能够更加耐受那些恶劣的环境。
这又是一个类似“克隆人”的设想,很容易引起各种伦理意义上的争论。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忽略了人体系统本身就具备的极为精细的“空调装置”。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身体温度——烧伤病人由于汗腺被破坏,常常会因为体温过高而损害身体的各项机能直至死亡,所以当炎炎夏日我们大汗淋漓之余,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身上黏湿的感觉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浓重“男人味道”,因为如果酷暑当头我们却滴汗不出,那才真正是令人恐怖的。
同时排汗还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我们如果不慎用舌头接触到了自己汗湿的皮肤,立刻会品尝到——咸的。不错,汗液中除水分之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乳酸、脂肪酸、尿素等,有人会说,天哪,那不是尿吗?实际上汗液与尿液的成分大同小异,都是生命体代谢后的产物。所以排汗也是排出我们身体内毒素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因为体育锻炼而痛快淋漓地出了一身透汗之时,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身体的体液环境经历了一次新陈代谢与毒素排出的过程,当然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及排汗过程中流失的电解质,这样才能做到“收支平衡”,以保证我们的机体始终保持平衡和谐的体液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要问了:姑且可以认为身体内的“空调”可以在夏日降温,那么寒冷的冬日里,可以提升温度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皮肤感知到了气温的骤降,首先,汗腺和毛孔都会收缩,不再流汗,以控制体温的散失。其次,在低温环境中,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减慢,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刺猬、黑熊等的冬眠状态,就是生理活动减缓到极致的一种表现。当我们走出温暖的室内,一接触刺骨的寒风,就会本能地“打寒战”,打寒战实际上就是身体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举措,通过肌肉的颤动来产生热量,使体温上升,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继续。
在寒冷的冬天食用一些辣味食物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有发热的感觉,实际上是辣味食物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能量在消耗转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这样我们的神经、肌肉活动的频率都得到了加强,体温就会上升。当然,如果没有能量的及时补充,这种调节体温的方式相当于“饮鸩止渴”,因为消耗的是我们身体内储存的能量,当能量储备低于某个临界点,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我们身体各项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时候只有更加强健的身体才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人体内自身具备的“空调系统”才能发挥更加完善的作用。
编辑/梁宇清
人类适宜的生存温度应该在0 ℃~40 ℃之间,以感觉舒适来讨论,范围则还要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人类就会感到不适;如果长时间处在温度超标环境中,生理机能就会紊乱。
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原理类似——在低温环境中,体温会不断降低,最终超出生理极限导致死亡。1994年,一个两岁的加拿大女孩独自在零下22 ℃的户外六小时,当时她的体温只有大约14.2 ℃,幸运的是,除了一条左腿因冻伤需要截肢,她保住了生命——这也是人在低温环境生存时间的最高纪录。而一些强悍的动物面对这些却若无其事,资料显示:某些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能在超过100 ℃的海底热泉环境中存活。而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动物常年生存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这其中还包括了企鹅等恒温哺乳动物。
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有着这样的设想:能否在人体内装上类似“空调”的装置,让人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中感觉更加舒适,或者能够更加耐受那些恶劣的环境。
这又是一个类似“克隆人”的设想,很容易引起各种伦理意义上的争论。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忽略了人体系统本身就具备的极为精细的“空调装置”。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身体温度——烧伤病人由于汗腺被破坏,常常会因为体温过高而损害身体的各项机能直至死亡,所以当炎炎夏日我们大汗淋漓之余,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身上黏湿的感觉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浓重“男人味道”,因为如果酷暑当头我们却滴汗不出,那才真正是令人恐怖的。
同时排汗还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我们如果不慎用舌头接触到了自己汗湿的皮肤,立刻会品尝到——咸的。不错,汗液中除水分之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乳酸、脂肪酸、尿素等,有人会说,天哪,那不是尿吗?实际上汗液与尿液的成分大同小异,都是生命体代谢后的产物。所以排汗也是排出我们身体内毒素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因为体育锻炼而痛快淋漓地出了一身透汗之时,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身体的体液环境经历了一次新陈代谢与毒素排出的过程,当然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及排汗过程中流失的电解质,这样才能做到“收支平衡”,以保证我们的机体始终保持平衡和谐的体液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要问了:姑且可以认为身体内的“空调”可以在夏日降温,那么寒冷的冬日里,可以提升温度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皮肤感知到了气温的骤降,首先,汗腺和毛孔都会收缩,不再流汗,以控制体温的散失。其次,在低温环境中,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减慢,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刺猬、黑熊等的冬眠状态,就是生理活动减缓到极致的一种表现。当我们走出温暖的室内,一接触刺骨的寒风,就会本能地“打寒战”,打寒战实际上就是身体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举措,通过肌肉的颤动来产生热量,使体温上升,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继续。
在寒冷的冬天食用一些辣味食物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有发热的感觉,实际上是辣味食物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能量在消耗转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这样我们的神经、肌肉活动的频率都得到了加强,体温就会上升。当然,如果没有能量的及时补充,这种调节体温的方式相当于“饮鸩止渴”,因为消耗的是我们身体内储存的能量,当能量储备低于某个临界点,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我们身体各项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时候只有更加强健的身体才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人体内自身具备的“空调系统”才能发挥更加完善的作用。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