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内装“空调”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老病死优胜劣汰乃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然而从实际来看,身体系统发展得越精细越复杂,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比如人类,不用说与微生物或者植物相比,就是与动物界的某些强悍的代表相比,在适应环境方面都显得弱不禁风。
  人类适宜的生存温度应该在0 ℃~40 ℃之间,以感觉舒适来讨论,范围则还要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人类就会感到不适;如果长时间处在温度超标环境中,生理机能就会紊乱。
  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原理类似——在低温环境中,体温会不断降低,最终超出生理极限导致死亡。1994年,一个两岁的加拿大女孩独自在零下22 ℃的户外六小时,当时她的体温只有大约14.2 ℃,幸运的是,除了一条左腿因冻伤需要截肢,她保住了生命——这也是人在低温环境生存时间的最高纪录。而一些强悍的动物面对这些却若无其事,资料显示:某些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能在超过100 ℃的海底热泉环境中存活。而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动物常年生存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这其中还包括了企鹅等恒温哺乳动物。
  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有着这样的设想:能否在人体内装上类似“空调”的装置,让人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中感觉更加舒适,或者能够更加耐受那些恶劣的环境。
  这又是一个类似“克隆人”的设想,很容易引起各种伦理意义上的争论。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忽略了人体系统本身就具备的极为精细的“空调装置”。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身体温度——烧伤病人由于汗腺被破坏,常常会因为体温过高而损害身体的各项机能直至死亡,所以当炎炎夏日我们大汗淋漓之余,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身上黏湿的感觉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浓重“男人味道”,因为如果酷暑当头我们却滴汗不出,那才真正是令人恐怖的。
  同时排汗还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我们如果不慎用舌头接触到了自己汗湿的皮肤,立刻会品尝到——咸的。不错,汗液中除水分之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乳酸、脂肪酸、尿素等,有人会说,天哪,那不是尿吗?实际上汗液与尿液的成分大同小异,都是生命体代谢后的产物。所以排汗也是排出我们身体内毒素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因为体育锻炼而痛快淋漓地出了一身透汗之时,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身体的体液环境经历了一次新陈代谢与毒素排出的过程,当然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及排汗过程中流失的电解质,这样才能做到“收支平衡”,以保证我们的机体始终保持平衡和谐的体液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要问了:姑且可以认为身体内的“空调”可以在夏日降温,那么寒冷的冬日里,可以提升温度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皮肤感知到了气温的骤降,首先,汗腺和毛孔都会收缩,不再流汗,以控制体温的散失。其次,在低温环境中,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会减慢,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刺猬、黑熊等的冬眠状态,就是生理活动减缓到极致的一种表现。当我们走出温暖的室内,一接触刺骨的寒风,就会本能地“打寒战”,打寒战实际上就是身体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举措,通过肌肉的颤动来产生热量,使体温上升,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继续。
  在寒冷的冬天食用一些辣味食物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有发热的感觉,实际上是辣味食物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能量在消耗转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这样我们的神经、肌肉活动的频率都得到了加强,体温就会上升。当然,如果没有能量的及时补充,这种调节体温的方式相当于“饮鸩止渴”,因为消耗的是我们身体内储存的能量,当能量储备低于某个临界点,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我们身体各项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时候只有更加强健的身体才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人体内自身具备的“空调系统”才能发挥更加完善的作用。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每年春秋,乃是各种展销会的高峰期。像样的展销会上,往往会有个安全部门——他们的任务是防盗,一方面是防范来展会顺手牵羊偷钱包偷笔记本的小偷,更主要的任务却是防范智力上的小偷——山寨英豪,他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详细地拍摄并记录数据,能拿的资料统统拿走,结果没有多久,原本是别人设计生产的东西,就会在英豪们的厂家里出现另一种版本。  后来有的厂商回过味了,不准拍照。山寨英豪们又改变了策略,一堆人前呼后拥地去
期刊
在科学史上,17世纪属于牛顿,18世纪则是欧拉的天下。他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一生完成的论文和著作有886篇或部,其中数学著作占了一大半。正如贝多芬耳聋之后并未阻挡他对音乐创作的激情一样,欧拉在晚年双目失明的17年中,依然保持了惊人的创造力,依靠口述完成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欧拉不是纯粹的数学家,他在物理学、天文学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在生理学和文学方面,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1707年4月15日
期刊
嫩绿的封面,不厚的一本书,恰如夜晚橘黄的灯光下窗外穿过的微风,且不看内容,1983年的新锐作家,飞特族的青春自白,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最受瞩目畅销小说,响当当的介绍足以让人产生好奇心了,虽然心里大概知道这类日本作家的风格,无外乎琐碎温暖,芥川奖的评委之一村上龙盛赞作者的观察力,为作者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一读。  知寿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不是愿意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的女孩,但就
期刊
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说到“毒剂之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号是属于芥子气的。芥子气早在1822年就已经被发现,不过直到过了半个多世纪,德国人梅耶才于1886年首次实现人工合成。作为“毒剂之王”,芥子气的威力自不必多说,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芥子气被各交战国广泛使用,大约有1.2万吨被用于了实战。德国人把芥子气装入炮弹中,制成有着巨大杀伤力的“
期刊
太湖银鱼和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四大名鱼”,这四大名鱼中,若说最能勾起人的思乡之情,那莫过于松江鲈鱼,古代还有人一看见鲈鱼便泪流满面马上辞官不干,只要回家的。若说最有王者气息,号称鱼中之王的,那定是黄河鲤鱼,若说价格最贵,最为珍稀的鱼儿,那是在说长江鲥鱼,但如果要说最美丽,最动人的鱼儿,那肯定非太湖银鱼莫属了。  太湖银鱼长二寸有余,体型较长而略圆,看上去便如古代女性朋友头发上的玉簪,
期刊
一个小宝贝的出现,改变了一个问题少年。韩国电影《宝贝与我》承袭了韩国喜剧影片的一贯风格,搞笑无厘头,让人边笑边感慨。  十九岁的少年韩俊秀是个上起课来就呼呼大睡,所有的书本练习册都一片空白,但打起架来就精神百倍以一敌十的问题少年。他屡教不改,让老师父母都极为头疼。父母终于忍受不了整日被学校请去训话,也为了给他点教训,留下十万韩元就离家出走了。韩俊秀不用再听父母的唠叨,不用再被父母管教约束,顿觉兴奋
期刊
转动发条,打开一个小小的盒子,便能听到悦耳的乐曲,这奇妙的小东西,曾经是人类最早用来记录和自动演奏音乐的工具,它的名字,叫作八音盒。  在古代,奏乐都必须由人工操作进行。那时留声机还没有发明,要实现音乐的自动演奏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工匠们大费脑筋。如果能够制造出一部自动演奏乐曲的机器,那该有多好。  八音盒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4世纪初期。那时宗教盛行,教堂高高的塔楼上的组合钟,就有
期刊
刘子翬这个人物在宋朝虽然也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但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但如果说起朱熹,恐怕便知名得多了。刘子翬是朱熹的老师,他曾写过一首在宋朝妇孺皆知的诗,诗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首诗在宋朝流传非常的广,诗里说的是宋朝的京师有一座名叫樊楼的酒家,这个酒家承载了刘子翬青少年时期的很多欢乐。宋朝人一读这首诗,就容易产生共鸣,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个名叫“樊
期刊
春秋末期,赵简子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六个人之一。而最有权势的人要让权势延续下去,就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为此,英明神武的赵简子很苦恼,因为他发现他的长子赵伯鲁实在不堪重任。所以,他决定搞几轮民主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地选出赵氏新任领导人。  为了增加考核的客观性,他从外面引进了一个评委。  姑布子卿是个以貌取人的人,大概是史上最早的“星探”。其实一个人的外貌气质,言谈举止,就很能反映人
期刊
当代政治充满了关于政策存废的辩论。  要政府出台一项政策,在理由上很简单,比如说在住房问题上,很多穷人没有房子,或居住条件极差。这种简直没有尊严的生活当然是不能让人忍受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有政府要出台政策帮助穷人解决住房问题的诉求。政府必须满足这一诉求,因为保障公民有房子住是政府的责任,正如保障人们生了病能够得到医治一样。  但问题当然并不这样简单。由于腐败,由于其他许多原因,从动机和目的上都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