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闲的时候确实太少了,而有那么一点时间闲下来,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如何上好课,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到知识,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采用启发诱导、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一、注重合作
  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及小组讨论等,它要求合作,不仅只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还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能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立体知识网络,这样形成的知识在大脑中会保持很久甚至终身难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他们全面发展的塑造极有帮助。并且合作中也有竞争,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学生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更加和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至于形成高分低能。教师也是合作者,要与学生一样,不能袖手旁观,只是多一个适时的引导的角色而已,教师只能引导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学习"迈进。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过去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是填鸭式,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望,展开思维,积极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氧气的制取时,教师在做实验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外可以不失时机的问 "如果实验室内某种药品没有了,或者是某药品对环境有害,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进行变通变通,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答案是肯定的,大家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大家也知道近代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有一个因素就是缺少创新精神缺少变通。这样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题,为地球更加健康做贡献。
  三、规划好探究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好探究内容,否则会使探究显得过于空洞,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收获。一般情况下探究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定实验程序让学生进行探究,另一种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探究。
  例如,设计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探究,学生的设计方案必定多种多样,如有的选择的反应物生成物有气体不便称量、有的只做了一次就说明结果,没有多做几次,说明性不强,是否是偶然现象呢?多数只选择了一个反应,是否是特例呢?选出比较好的几例进行分析评价指导后,学生再一次探究,方法就更合理了。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是最好的学习手段。
  1、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象托尔斯泰说过的那样:"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可以呈现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绪言课中可以先做几个有趣的实验:学刘兼表演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无字天书等,因为现今电视普遍,学生看电视想跟名人走,加上好奇心强。
  2、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考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实验中,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自始至终必须认真、细致地观察,如硫磺在氧气中的燃烧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并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做对比。
   3、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能使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思维及推理能力。如铜铁锌活动性的探究,学生通过自行设计比较能否置换,可以判断出锌铁铜的活性,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能以人为本,共同学习
  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所以教学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民主的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想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投入到和谐的课堂中来,利用探究实验、合作讨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历亲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体现"探究中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是反思型的教师,终身学习型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打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接上页)在哪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甲同学分析对了一部分.即当调节滑动变阻器时,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5A是正确的.但是,该电路无论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都不能使电路的电流为0,这就是甲同学分析错误的原因.实际上,根据前面的分析,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应该是0.18~0.5A.选项A是错误的.
  生2:乙同学的分析也只对了一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要使电路各部分都能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4Ω~20Ω,实际上,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2.5Ω时,电路的电流为0.6A,小灯泡已不能正常工作, 乙同学的分析缺少全面性.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生3:丙同学错误的原因也是缺少全局观念,他只关注了电流表的量程,忽视了小灯泡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导致了解答的错误.
  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结论,而是一个建构过程.建构有多种形式,如倾听、阅读、背诵、书写、推导、实验、探究等,其中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在评讲作业时只说错在了哪里,应该怎样解,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就是学生上课听懂了教师讲的题目,再遇到同类的问题时仍不会做的原因之一.运用探究方式评讲作业,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用研究的眼光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经历了自己反复地思考论证,在探究错误原因的过程中,清点记忆的空白、发现思维的盲点、纠正思考的方向,优化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心智技能.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和了解新疆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探索影响该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术后相关的随访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民办高校中贫困生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国内民办高校贫困生的实际状况,调查研究了南京地区三所具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的贫困生情况,给出了三个相应的解困对策,以完善民办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制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校贫困生    一、问题提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舞台上,民办高校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共2305所,其中656所为民办院校。民办本科院校370
电力产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从其技术特征到经济特征都在客观上存在着对政府价格管制的需求。我国电力产业的政府价格管制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之前,电力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由于受
【摘要】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理论具体到教育研究中,有两类研究人员,农村小学教师就是其一。然而,作为研究人员的农村小学教师却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学历普遍不高,做不了科研;二是学校设施落后,没条件做科研;三是科研成果不重要,不想做科研;四是常常"动口",科研无从下手;五是工作负担重,没时间做科研;六是压力大,没心思做科研。上述种种问
【摘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角度分析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德育优先;坚持培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创新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注重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即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培养。  【关键词】全球化创新人才建构主义科学发展观  
我从教的中学是一所二类高完中,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属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与同类的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升学成绩最多算中等生,所以进校以后对自己不自信,对前途感到迷茫。在一次次考试后,看到成绩不理想,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班主任不重视,很快就会自暴自弃,甚至中途辍学,所以我校历来都十分重视信心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
期刊
期刊
《论语》所蕴含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仁”和“礼”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孔子的为人处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人孝悌先  ●“孝悌”是仁之根本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仁爱从孝敬父母开始,进而敬重兄长、关爱弟妹,还要对朋友言而有信,对天下人博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若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孝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