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必须改进数学教学,促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要切实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有所得,得到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以后的更高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基于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本文认为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作业的设计三方面出发,设计和实施数学教学,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游戏,作业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影响到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初高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数学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入手,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作业的设计。以下本文具体就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构造数学教学的有益氛围。这能够使学生能够以最佳方式参与数学学习。同时,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分析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然后结合一定的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产生更多的想法。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分数的部分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纸质圆形教具,将圆形教具切成等份,然后给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所以爸爸买了一个大生日蛋糕,给奶奶切了1/4,给妈妈切了1/6,给大红切了1/3,爸爸给自己留下了1/4。大红觉得自己分的比较小,想和妈妈交换,那么你认为小红应该交换吗?在这种结合情境的思考氛围中,教师引出分数的比较大小的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学生必定会主动比较两个分数并与同伴讨论。之后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小学生展示1/4、1/6和1/3圆的对比。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认真投入,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多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后天的培养训练得到和增强的。在数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践、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小学生由于经历和认知的限制对很多数学概念或者定理有着一些不恰当认识。而实践在帮助他们发现数学定律并掌握以及理解和获取知识方面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意地为小学生创设条件,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这样一来,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出认真思考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良好思维能力。
例如,当讲到平均值的知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知道平均值可以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进行组织。也就是,让小组成员首先计算小组中学生的身高,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以找到身高的最高和最低值,并找到小组中身高的平均值。如此就利用身边的实际来让学生认识到了平均数的实际运用,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或者,教师也可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的用电量或用水量,做好统计图,从而学会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
三、注意作业的设计
在数学教育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教师往往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对枯燥的数学作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所以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还要注意在作业设计方面有所创新。而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看,教师可以将作业与小学生喜欢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例如,结合小学生喜欢玩的“打纸片”游戏,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以让学生趣味性地完成作业,巩固其数学计算知识。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小王有10张纸,和小张玩打纸片游戏时输了两次,赢了一次,每次他赢了得到一张纸,而输了之后损失两张纸,问他现在有几张纸。针对这个数学题,学生可以先进行口头计算,然后通过游戏反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有意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深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使其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学有所得。以上是本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也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来有更多的创新。
參考文献
[1] 崔启旭.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7.
[2] 阳志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7,18(21):81-82.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游戏,作业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影响到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初高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数学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入手,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作业的设计。以下本文具体就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构造数学教学的有益氛围。这能够使学生能够以最佳方式参与数学学习。同时,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分析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然后结合一定的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产生更多的想法。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分数的部分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纸质圆形教具,将圆形教具切成等份,然后给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所以爸爸买了一个大生日蛋糕,给奶奶切了1/4,给妈妈切了1/6,给大红切了1/3,爸爸给自己留下了1/4。大红觉得自己分的比较小,想和妈妈交换,那么你认为小红应该交换吗?在这种结合情境的思考氛围中,教师引出分数的比较大小的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学生必定会主动比较两个分数并与同伴讨论。之后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小学生展示1/4、1/6和1/3圆的对比。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认真投入,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多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后天的培养训练得到和增强的。在数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践、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小学生由于经历和认知的限制对很多数学概念或者定理有着一些不恰当认识。而实践在帮助他们发现数学定律并掌握以及理解和获取知识方面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意地为小学生创设条件,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这样一来,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出认真思考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良好思维能力。
例如,当讲到平均值的知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知道平均值可以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进行组织。也就是,让小组成员首先计算小组中学生的身高,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以找到身高的最高和最低值,并找到小组中身高的平均值。如此就利用身边的实际来让学生认识到了平均数的实际运用,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或者,教师也可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的用电量或用水量,做好统计图,从而学会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
三、注意作业的设计
在数学教育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教师往往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学生会对枯燥的数学作业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所以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还要注意在作业设计方面有所创新。而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看,教师可以将作业与小学生喜欢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例如,结合小学生喜欢玩的“打纸片”游戏,设计相关的数学作业以让学生趣味性地完成作业,巩固其数学计算知识。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小王有10张纸,和小张玩打纸片游戏时输了两次,赢了一次,每次他赢了得到一张纸,而输了之后损失两张纸,问他现在有几张纸。针对这个数学题,学生可以先进行口头计算,然后通过游戏反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有意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深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使其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学有所得。以上是本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也希望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来有更多的创新。
參考文献
[1] 崔启旭.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7.
[2] 阳志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7,18(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