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朗斯基说过:“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需要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因此,地图既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又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规范读图,提升能力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图像以及地形图等。虽然每一种地图都有其特点,但基本的判读思路是相似的:①看图的标题。读图时,必须先从总体上认识图示区域的内容,如在读“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图”时,学生就可以从标题中得出两个关键信息——东北地区和农作物;②看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③看地理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可通过经纬度、海陆轮廓以及特殊的地理事物来确定图示地区的具体位置;④看图表内容,学生应该结合前三个步骤,对图表内容进行综合判读,将图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取地图中的有效信息。
二、一图多用,联系原理
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地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多用来体现原理和规律的示意图就能起到一图多用、一图多解的作用,把各章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图1:该示意图看似简单,却可以体现很多具有循环特点的地理原理。如它既可以描述大气圈的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又可以描述水圈的海陆间水循环和洋流环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该图可以表示哪些原理和规律?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设问,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构建了知识网络,可谓一图多获。
三、图图对比,巧析差异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对比法来分析两个区域,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如2010年高考山东省卷第26题就是一组区域对比题,题目将德国鲁尔区与中国沪宁杭工业区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二者区位条件的异同,从而为沪宁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
在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中也有图图对比的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
这是一组锋面示意图,左图代表冷锋,右图代表暖锋。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差异对比,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两种锋面的基本特征,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四、图文转换,变繁为简
地理绘图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高中生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地图画法,如说日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地形剖面图、热力环流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等。这些简单的示意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将题目中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在世博会期间,P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这是福建省的一道高考题,题目中只有文字叙述,难度较大。如果学生能根据文字表述进行图文转换,绘出简单的侧视图(图3),标出P点的位置,这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而且近几年的许多高考题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可以说,图的阅读成为地理高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帮助学生总结读图规律,从而使学生能从容地应对高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地理组)
一、规范读图,提升能力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图像以及地形图等。虽然每一种地图都有其特点,但基本的判读思路是相似的:①看图的标题。读图时,必须先从总体上认识图示区域的内容,如在读“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图”时,学生就可以从标题中得出两个关键信息——东北地区和农作物;②看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③看地理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可通过经纬度、海陆轮廓以及特殊的地理事物来确定图示地区的具体位置;④看图表内容,学生应该结合前三个步骤,对图表内容进行综合判读,将图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取地图中的有效信息。
二、一图多用,联系原理
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地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多用来体现原理和规律的示意图就能起到一图多用、一图多解的作用,把各章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图1:该示意图看似简单,却可以体现很多具有循环特点的地理原理。如它既可以描述大气圈的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又可以描述水圈的海陆间水循环和洋流环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该图可以表示哪些原理和规律?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设问,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构建了知识网络,可谓一图多获。
三、图图对比,巧析差异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对比法来分析两个区域,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如2010年高考山东省卷第26题就是一组区域对比题,题目将德国鲁尔区与中国沪宁杭工业区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二者区位条件的异同,从而为沪宁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
在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中也有图图对比的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
这是一组锋面示意图,左图代表冷锋,右图代表暖锋。把两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者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差异对比,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两种锋面的基本特征,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四、图文转换,变繁为简
地理绘图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高中生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地图画法,如说日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地形剖面图、热力环流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等。这些简单的示意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将题目中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在世博会期间,P点的移动方向是(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这是福建省的一道高考题,题目中只有文字叙述,难度较大。如果学生能根据文字表述进行图文转换,绘出简单的侧视图(图3),标出P点的位置,这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而且近几年的许多高考题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可以说,图的阅读成为地理高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帮助学生总结读图规律,从而使学生能从容地应对高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