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教育改革一直都在进行。高中作为教育事业的关键时期,它关系着学生能否进入到更高学府深造,所以其教学质量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地理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能够更加显著,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会运用到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众多的地理知识,避免学生枯燥的背诵,而且它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作用和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认知结构
引言:所谓思维导图,简单说起来就是将人的思维通过图形这种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图像,通常情况下,思维导图所呈现出来的形状是放射形的,也就是通过一个核心点向周围扩散,并在每一条扩散的分支上标注上关键词或者图形等,由此构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其知识点的复杂、繁多,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体的地理知识体系中,可以使得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时更加高效,同时也方便学生今后去复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一、思维导图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实际作用
(一)指导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它是呈现学生思维发散过程的图形类工具,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思维模式的拓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思维导图还有着梳理整合知识的作用,可以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连接成知识网,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得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成为知识体系,进而指导学生建构认知结构,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枯燥重复的背诵记忆,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将思维具象化,人的思维是会联想的,所以思维导图也都是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向外扩散,其扩散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学生长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随着思维导图看到知识的更多面,这样当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也就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的图形化呈现,所以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点,独立去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思考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和知識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2]。这样一来,学生长期运用思维导图去整合所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多的,但是教材内容毕竟有限,而且大多时间比较久远,所以教材中的很多例子等都相对落后。因此,教师在正式进入地理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以此来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扩充,并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得地理课堂的教学的更加高效。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前,可以将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利用网络、书籍等充分搜集近几年存在的地理环境问题,分析我国重点区域的发展形势等知识内容,并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结合,绘制成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应该多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加方便的运用这些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3]。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传递地理知识的工具,使得学生所接触的地理知识不是零散的,而是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的。同时对于思维导图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将思维导图填充完整,这样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效,从而促使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更加顺利。另外,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尽可能的提高思维导图的美观度和吸引力,做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整理有关行星、地球的知识,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思维导图的框架可以按照天体系统的级别来划分,依次分别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框架来进行内容的填充,像是行星的基本特征等,使得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完整。同时为了增加记忆点,教师还可以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天体系统,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图标,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美观。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就能直观的了解到不同行星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所在的位置,同时不同行星之间还能进行对比,使得它们的相互关系得以凸显。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环节的运用
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并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它是会随着时间慢慢遗忘的,所以想要牢记住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反复去进行记忆。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大大小小很多知识点,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点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果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几乎难以实现的任务[4]。而且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非常重,能留给地理这门学科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帮助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知识,明确地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让学生思路清晰的去记忆这些知识点,学生复习的效果必然会翻倍。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章《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复习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也就是人地关系。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时的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流域在开发过程中的地理条件,其中地理条件可以分为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又可以分为人口、开发方式等,而地理条件则可以分为地形、位置、气候、水文以及资源等。再然后根据这些地理条件继续发散思维,又能引出流域综合开发的问题,最后再由问题引起综合治理措施。这样一来,学生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一边就能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同时还为学生建构了认知框架,使得学生在后续复习中对于流域综合开发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记忆起来也会更加具有条理性。
(四)思维导图在学生课堂笔记中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其知识点相对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求记大量的笔记。但是传统的笔记大多都是教师讲了什么知识,学生就记什么知识,这就导致笔记最终呈现的效果是非常杂乱的,非常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翻阅。但是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原本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学生在翻閱时不仅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查阅的知识,同时还能清晰的看到知识点之间联系。而且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时,也是对知识的一种梳理整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地理知识的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更加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具体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无论是课前准备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亦或者是课后复习环节,教师都要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全面、有条理的掌握地理知识,确保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攀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洁.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1):153-153.
[2]李佩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地理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19):76-77.
[3]万俊娜、郑昭佩.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重难点教学研究——以“大气环流”为例[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07):80-82.
[4]李淑艳.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才智,2015(22):1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认知结构
引言:所谓思维导图,简单说起来就是将人的思维通过图形这种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图像,通常情况下,思维导图所呈现出来的形状是放射形的,也就是通过一个核心点向周围扩散,并在每一条扩散的分支上标注上关键词或者图形等,由此构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其知识点的复杂、繁多,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体的地理知识体系中,可以使得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时更加高效,同时也方便学生今后去复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一、思维导图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实际作用
(一)指导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它是呈现学生思维发散过程的图形类工具,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思维模式的拓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思维导图还有着梳理整合知识的作用,可以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连接成知识网,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得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成为知识体系,进而指导学生建构认知结构,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枯燥重复的背诵记忆,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将思维具象化,人的思维是会联想的,所以思维导图也都是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向外扩散,其扩散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学生长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随着思维导图看到知识的更多面,这样当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也就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的图形化呈现,所以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点,独立去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思考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和知識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2]。这样一来,学生长期运用思维导图去整合所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多的,但是教材内容毕竟有限,而且大多时间比较久远,所以教材中的很多例子等都相对落后。因此,教师在正式进入地理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以此来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扩充,并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得地理课堂的教学的更加高效。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前,可以将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利用网络、书籍等充分搜集近几年存在的地理环境问题,分析我国重点区域的发展形势等知识内容,并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结合,绘制成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应该多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加方便的运用这些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3]。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传递地理知识的工具,使得学生所接触的地理知识不是零散的,而是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的。同时对于思维导图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将思维导图填充完整,这样可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效,从而促使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更加顺利。另外,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尽可能的提高思维导图的美观度和吸引力,做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整理有关行星、地球的知识,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思维导图的框架可以按照天体系统的级别来划分,依次分别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框架来进行内容的填充,像是行星的基本特征等,使得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完整。同时为了增加记忆点,教师还可以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天体系统,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图标,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美观。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就能直观的了解到不同行星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所在的位置,同时不同行星之间还能进行对比,使得它们的相互关系得以凸显。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环节的运用
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并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它是会随着时间慢慢遗忘的,所以想要牢记住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反复去进行记忆。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大大小小很多知识点,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点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果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几乎难以实现的任务[4]。而且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非常重,能留给地理这门学科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帮助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知识,明确地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让学生思路清晰的去记忆这些知识点,学生复习的效果必然会翻倍。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章《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复习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也就是人地关系。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时的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流域在开发过程中的地理条件,其中地理条件可以分为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又可以分为人口、开发方式等,而地理条件则可以分为地形、位置、气候、水文以及资源等。再然后根据这些地理条件继续发散思维,又能引出流域综合开发的问题,最后再由问题引起综合治理措施。这样一来,学生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一边就能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同时还为学生建构了认知框架,使得学生在后续复习中对于流域综合开发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记忆起来也会更加具有条理性。
(四)思维导图在学生课堂笔记中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其知识点相对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求记大量的笔记。但是传统的笔记大多都是教师讲了什么知识,学生就记什么知识,这就导致笔记最终呈现的效果是非常杂乱的,非常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翻阅。但是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原本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学生在翻閱时不仅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查阅的知识,同时还能清晰的看到知识点之间联系。而且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时,也是对知识的一种梳理整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地理知识的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更加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具体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无论是课前准备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亦或者是课后复习环节,教师都要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全面、有条理的掌握地理知识,确保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攀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洁.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1):153-153.
[2]李佩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地理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19):76-77.
[3]万俊娜、郑昭佩.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重难点教学研究——以“大气环流”为例[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07):80-82.
[4]李淑艳.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才智,2015(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