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质工作的特点及成果质量的表现形式
地质工作是一种多学科、多工种、知识密集型的生产单位,它具有研究性、专用性、艰苦性、隐闭性、周期长的特点.它的“产品”是以文字.图表表示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信息成果.它的质量,表现为地质工作质量及地质工作成果质量,它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工程实物工作量,它是指为地质目的而进行施工的各种轻、重型山地工程,(如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等)。这种工作成果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可以直观评价。
(2)原始地质信息成果质量,它是指各种地质、物化探、测量、化验、加工、探矿工程的野外原始记录、原始图件等。它的质量体现了人的因素,反映了人的职业道德技术素质。
(3)最终地质信息成果质量,是指各类地质报告的质量。它是地质勘探单位系统的“最终产品”的质量,是各个部门工作质量、成果质量的综合反映,它的优劣是衡量地质勘查单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目前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被动管理: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一直是“事后检验,事后把关”。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防守型的管理,因而是被动的,处于被动状态。
我们现在普采用的是室内外检查验收的办法,这无疑是一种“事后检验,事后把关”,对发现的问题总是往往无法补救,或错过补救的机会,或者来年再做补充工作,但往往已经造成了损失,拖延了工作周期,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2)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个方面,它是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人们对质量认识程度、重视程度。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重数量、轻质量、追求速度、忽视找矿效果。在我们实行的各类形式的承包合同中,对资金的分配,工作量的多少,施工期的长短都有较为详细的条文,唯独质量条文轻描淡写。这样对承包人和承包单位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因而就出现了追求速度,野外施工期大大缩短,其实质是冲淡了找矿效果,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无疑有所减弱,各项地质成果资料难免不出问题,以此下去,可能影响地质勘查队伍的生存和发展。
(3)技术人员的新老衔接断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很关键。当前尤为突出的是基层生产单位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60-70年代初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已经退出生产第一线,有的已离开生产岗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均为近几年各类院校毕业的年青技术人员。他们有干劲,思想活跃,理论基础扎实,但毕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一段时间的励练。因而如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使我们的地质工作质量不至于人员的新老交替而受影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就地质系统而言,从上级领导部门到基层单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长远的、统一的质量目标,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各类条文,都是从各自的专业性质出发,且只有布置,没有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且各类条文之间如何协调、执行、贯彻、缺乏统一的作用机制。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1)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组织保证。各级领导人都要亲自参与质量管理,亲自担任各级质量管理组织的“头”。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在决策中,充分体现质量意识。如果把大量的问题留经基层,这实际上是本未倒置,做为领导不是单纯的依靠权力和行政命令办事,而是依靠自己的管理才能;依靠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这也是一个队伍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率、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而这个组织机构必须有权威,要对本单位的最高领导负责。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在于七分管理,三分技术,这句话不无道理。
健全的组织机构毕竟是一种组织手段,其目的是要推行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中间必然有阻力,这阻力来自各个层次,其实质是新旧两种观念的较量,但只要领导者决心大,目标明确,这种阻力是可以克服的。在某个阶段采用行政手段,强化管理也是必要的。
(2)强化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教育。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教育占着重要的位置。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人的技术素质,职业道德等都直接影响质量的好坏。强化教育就是要灌输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强化人的头脑中的质量意识,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提高质量的各种途径和措施。
随着地勘企业的市场运营,扩大经营范围,引进竞争机制,吸取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是势所必需,没有信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工作质量,那就谈不上竞争,也就不能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因而强化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教育,对一个公司、一个队伍来说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3)明确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
质量否决权的意义就在于“决定权”,而且奖罚对应,不可偏废,另一方面要真奖真罚,不疼不痒不行,一票否决,否则会流于形式。通过质量否决权的实施,它能够牵动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心。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风气,做到人人增强质量意识、人人关心成果质量。
(4)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第一必须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要形成一个畅通的网络,即公司——基层生产单位或工区——-最小生产单元。
第二要开拓信息来源,即系统内部的交流,再者就是要开展系统外同行业的信息交流。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一个,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求发展。
地质工作是一种多学科、多工种、知识密集型的生产单位,它具有研究性、专用性、艰苦性、隐闭性、周期长的特点.它的“产品”是以文字.图表表示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信息成果.它的质量,表现为地质工作质量及地质工作成果质量,它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工程实物工作量,它是指为地质目的而进行施工的各种轻、重型山地工程,(如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等)。这种工作成果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可以直观评价。
(2)原始地质信息成果质量,它是指各种地质、物化探、测量、化验、加工、探矿工程的野外原始记录、原始图件等。它的质量体现了人的因素,反映了人的职业道德技术素质。
(3)最终地质信息成果质量,是指各类地质报告的质量。它是地质勘探单位系统的“最终产品”的质量,是各个部门工作质量、成果质量的综合反映,它的优劣是衡量地质勘查单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目前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被动管理: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一直是“事后检验,事后把关”。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防守型的管理,因而是被动的,处于被动状态。
我们现在普采用的是室内外检查验收的办法,这无疑是一种“事后检验,事后把关”,对发现的问题总是往往无法补救,或错过补救的机会,或者来年再做补充工作,但往往已经造成了损失,拖延了工作周期,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2)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个方面,它是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人们对质量认识程度、重视程度。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重数量、轻质量、追求速度、忽视找矿效果。在我们实行的各类形式的承包合同中,对资金的分配,工作量的多少,施工期的长短都有较为详细的条文,唯独质量条文轻描淡写。这样对承包人和承包单位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因而就出现了追求速度,野外施工期大大缩短,其实质是冲淡了找矿效果,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无疑有所减弱,各项地质成果资料难免不出问题,以此下去,可能影响地质勘查队伍的生存和发展。
(3)技术人员的新老衔接断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很关键。当前尤为突出的是基层生产单位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60-70年代初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已经退出生产第一线,有的已离开生产岗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均为近几年各类院校毕业的年青技术人员。他们有干劲,思想活跃,理论基础扎实,但毕竟工作经验不足,需要一段时间的励练。因而如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使我们的地质工作质量不至于人员的新老交替而受影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就地质系统而言,从上级领导部门到基层单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长远的、统一的质量目标,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各类条文,都是从各自的专业性质出发,且只有布置,没有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且各类条文之间如何协调、执行、贯彻、缺乏统一的作用机制。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1)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组织保证。各级领导人都要亲自参与质量管理,亲自担任各级质量管理组织的“头”。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在决策中,充分体现质量意识。如果把大量的问题留经基层,这实际上是本未倒置,做为领导不是单纯的依靠权力和行政命令办事,而是依靠自己的管理才能;依靠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这也是一个队伍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率、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而这个组织机构必须有权威,要对本单位的最高领导负责。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在于七分管理,三分技术,这句话不无道理。
健全的组织机构毕竟是一种组织手段,其目的是要推行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中间必然有阻力,这阻力来自各个层次,其实质是新旧两种观念的较量,但只要领导者决心大,目标明确,这种阻力是可以克服的。在某个阶段采用行政手段,强化管理也是必要的。
(2)强化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教育。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教育占着重要的位置。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人的技术素质,职业道德等都直接影响质量的好坏。强化教育就是要灌输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强化人的头脑中的质量意识,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提高质量的各种途径和措施。
随着地勘企业的市场运营,扩大经营范围,引进竞争机制,吸取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是势所必需,没有信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工作质量,那就谈不上竞争,也就不能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因而强化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教育,对一个公司、一个队伍来说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3)明确质量责任制,实行质量否决权。
质量否决权的意义就在于“决定权”,而且奖罚对应,不可偏废,另一方面要真奖真罚,不疼不痒不行,一票否决,否则会流于形式。通过质量否决权的实施,它能够牵动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心。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风气,做到人人增强质量意识、人人关心成果质量。
(4)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第一必须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要形成一个畅通的网络,即公司——基层生产单位或工区——-最小生产单元。
第二要开拓信息来源,即系统内部的交流,再者就是要开展系统外同行业的信息交流。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一个,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