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缺少的是写作的兴趣,写作的激情。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 ①在班主任工作中,一次爱的教育让我发现,将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那想的,想那新的”, ② 让他们在作文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 不仅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作文教学;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写作训练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制订一份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我就是在执行这一计划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 作文训练中明确德育目标
高中作文教学以话题作文为主,话题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有很多个,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分小组内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更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小组讨论以后,教师总结,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作文训练的思想性,达到“传道”的目的,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一次作文训练是以大学生勇救自杀女青年牺牲为题写一篇话题作文。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就认为这太不值得,没有意义。在指导过程中,我就用事实进行教育,2010年感动中国集体---湖北长江大学大学生,他们搭建“人梯”勇救落水少年,牺牲了3位,就这件事,我指导学生们思考:他们不仅救起了少年,他们还救起了什么?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们对“生命至上”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习作联系中,学生们有感而发,写出了较为满意的作文。还有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出的是这样的材料: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鄰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 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就这一材料,我指导学生们思考,艾娜做的对不对?这个孩子该不该救?同样的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善良与宽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增添了班级凝聚力。
二、 作文训练中关注运用德育素材
高中学生平时时间紧,忙于应付考试,再加上学生住校,信息比较闭塞,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够,在写作中缺乏素材。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找来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成就,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这样眼界就会开阔,胸襟就会开阔,思考就会深入,文章的立意就会更为深刻。
比如每年我都会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通过讲评,让学生写读后感,并且作为今后作文中的素材,对学生们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教育作用,收到了一个满意的教育效果。2010年感动中国有这样一位“暴走妈妈”----陈玉蓉,她忍住饥饿与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母爱,她就舍出血肉。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每天走10公里,风雨无阻,只为救自己的儿子!这一素材让学生们动容,我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自己父母的艰辛、体会自己父母的伟大,学生们不仅写出了感人的习作,还鼓励了他们的学习信念。还有阿里帕—阿力马洪,她为那些需要救助的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在她家里,善良超越了亲情,她的精神让学生们深深感悟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互相温暖与帮助。
三、 作文评语也育人
作文除了对文章写作和修改的一般性提示和建议,评语要求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针对文章的思想的内容,以谈心或者短评的形式,挖掘身边事例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启发、讨论、赞赏做到有机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一次作文中,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父母送了人,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才被父母接回来,在家里,我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我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我的批语是:“父母是爱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已,不然怎么会把你接回来 ,送出你想必有不得以的苦衷,看看你自己吃的,穿的,哪一样比同学们差?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父母对你的爱吗?”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忽然发现,我怎么学习都学不会了,我身边的人样样都比我好……”我的批语是:“你没有丝毫的必要自卑。你学不会,只是因为在你花的时间和精力少而已。你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赶上或超过他们。另外,你还要看到你具有而他们所缺乏的优势,不能妄自菲薄,要有信心。在一篇谈“金钱与幸福”的文章之后我这样写的批语:“我也是这样想,‘有钱’和‘幸福’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人幸福与否,绝不是取决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它跟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教学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总之,语文老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就让我们充分利用每个教学小节,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2002.6
[2]李仁甫《写那想的,想那新的》,《语文教学通讯》2000.20
【关键词】德育;作文教学;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写作训练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制订一份较为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我就是在执行这一计划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 作文训练中明确德育目标
高中作文教学以话题作文为主,话题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有很多个,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分小组内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更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小组讨论以后,教师总结,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作文训练的思想性,达到“传道”的目的,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一次作文训练是以大学生勇救自杀女青年牺牲为题写一篇话题作文。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就认为这太不值得,没有意义。在指导过程中,我就用事实进行教育,2010年感动中国集体---湖北长江大学大学生,他们搭建“人梯”勇救落水少年,牺牲了3位,就这件事,我指导学生们思考:他们不仅救起了少年,他们还救起了什么?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们对“生命至上”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习作联系中,学生们有感而发,写出了较为满意的作文。还有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出的是这样的材料: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鄰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 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就这一材料,我指导学生们思考,艾娜做的对不对?这个孩子该不该救?同样的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善良与宽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增添了班级凝聚力。
二、 作文训练中关注运用德育素材
高中学生平时时间紧,忙于应付考试,再加上学生住校,信息比较闭塞,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够,在写作中缺乏素材。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找来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成就,国家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这样眼界就会开阔,胸襟就会开阔,思考就会深入,文章的立意就会更为深刻。
比如每年我都会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通过讲评,让学生写读后感,并且作为今后作文中的素材,对学生们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教育作用,收到了一个满意的教育效果。2010年感动中国有这样一位“暴走妈妈”----陈玉蓉,她忍住饥饿与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母爱,她就舍出血肉。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每天走10公里,风雨无阻,只为救自己的儿子!这一素材让学生们动容,我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自己父母的艰辛、体会自己父母的伟大,学生们不仅写出了感人的习作,还鼓励了他们的学习信念。还有阿里帕—阿力马洪,她为那些需要救助的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在她家里,善良超越了亲情,她的精神让学生们深深感悟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互相温暖与帮助。
三、 作文评语也育人
作文除了对文章写作和修改的一般性提示和建议,评语要求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针对文章的思想的内容,以谈心或者短评的形式,挖掘身边事例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启发、讨论、赞赏做到有机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一次作文中,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父母送了人,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才被父母接回来,在家里,我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我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我的批语是:“父母是爱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已,不然怎么会把你接回来 ,送出你想必有不得以的苦衷,看看你自己吃的,穿的,哪一样比同学们差?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父母对你的爱吗?”还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忽然发现,我怎么学习都学不会了,我身边的人样样都比我好……”我的批语是:“你没有丝毫的必要自卑。你学不会,只是因为在你花的时间和精力少而已。你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赶上或超过他们。另外,你还要看到你具有而他们所缺乏的优势,不能妄自菲薄,要有信心。在一篇谈“金钱与幸福”的文章之后我这样写的批语:“我也是这样想,‘有钱’和‘幸福’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人幸福与否,绝不是取决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它跟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文教学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总之,语文老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就让我们充分利用每个教学小节,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2002.6
[2]李仁甫《写那想的,想那新的》,《语文教学通讯》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