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许之地
100多年前“红星航线”上的华人难觅踪迹,通过那些和他们共同乘船、有着相同命运的犹太人故事,我们依稀看到一点早期华人移民的影子。在200万从欧洲坐红星航线到美国的乘客中,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5岁犹太小男孩,名叫以色列·耶茨·伯林,他后来改名为欧文·伯林。
小柏林和他的父母、5个姐妹以及一个哥哥从俄罗斯东部的一个小村庄逃到安特卫普。1893年,俄罗斯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伯林一家的房屋被人烧毁。大约几十万犹太人逃离俄罗斯,多数前往美国。
1893年9月14日,伯林一家乘坐“红星航线”抵达纽约埃利斯岛。随后,一家人住进了樱桃大街一个拥挤、廉价的公寓。当时,那里是纽约最穷的移民聚居区。3年后,父亲莫斯去世。
8岁的小伯林匆匆辍学,他当过报童,做过乞丐歌者的领路人。18岁时,他在唐人街一家酒馆找了一份歌唱侍者的工作。1907年,伯林尝试作曲,卖出了他的第一首歌《来自晴朗意大利的玛丽》,赚得37分钱。
他后来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流行歌词作者,共创作了3000首歌和19首音乐剧,其中包括《永远》、《复活节游行》、《银色圣诞》等闻名世界的流行歌曲
他的女儿玛丽回忆说,父亲生前一直保留着乘坐“红星航线”的记忆。当时,他上铺的一位乘客不小心从口袋里掉出一把刀,砸到小伯林头上,给他留下一个疤。他常常把这个刀疤展示给他的3个女儿看。
“他看起来挺骄傲的。那个伤疤让他记得在欧洲的根。”玛丽说。
穿红袍的中国女人
2013年,安特卫普市对红星航线公司的仓房进行修缮、扩建,将其建成具有市标意义的红星航线博物馆馆区。
除了纪念和保存乘坐红星航线的移民故事,博物馆展馆还记录下近几十年来从世界各地来到安特卫普的移民故事:或因爱情、婚姻,或因工作和经济原因,或因政治迫害,或为宗教信仰自由。
在博物馆开幕仪式的当晚,一个穿着中式红袍的50岁女人穿梭于现场,夺人眼目。记者上前交谈,她一开口就是浓浓的台湾腔国语。
她告诉我,红星博物馆里也记录着她的故事。
原来,女子名叫美兰,原籍大陆,父亲为国民党军官,1949年随蒋介石逃至台湾。
少女时代,她在一次海外旅行中结识了一个“疯狂”的比利时男人。父亲坚决反对这段跨国情缘,“他跟我说:如果你在台湾,爸爸还能帮得到你;你嫁到这么远的地方,万一落难,爸爸怎么帮你?”
执韧的美兰最终为爱远嫁比利时。怀上第一个孩子时,她得知父亲重病的消息。因为担心旅途健康,父亲拒绝女儿回台湾探视。不久,传来父亲病逝的消息。
之后的故事似曾相识:丈夫出轨,婚姻破裂。苦苦挽救婚姻3年后,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随即,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国度开始生活:找生计,抚养孩子,立足,开始第二段恋情和婚姻。
如今,美兰在安特卫普扎下了根,在一幢老房子里经营“禅”与茶的生意。一提起父亲,她便哽咽起来,说自己始终心怀愧疚。
陪同记者的金发姑娘肩膀微微颤动了一下,她碰碰我的胳膊。
“幸福,属于愿意为爱和新生活冒险的人。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