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理论支持,并提出了建立外语课外培育模式的流程及重要的实践过程,认为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课外培育 复合型 应用型本科
一、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理论支持
戴维·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与同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在宏观上对外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建设与课堂相辅相成的课外实践模式。正如胡壮麟教授所说,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熏在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学、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约翰·杜威也提出了“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外高校的创新管理和教学育人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理念。国外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而且还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全面系统而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通常大多数以俱乐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许多高校有关课外活动己形成一系列的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很多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帮助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会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实行课外活动“导师制”。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建设和实践
1.课外培育模式建设和实践的流程。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互融合,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外模式的建设过程中,首先按照英语教学课外活动的总体原则和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第二课堂英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向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从改善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现状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目的出发,从外语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技能概要规划外语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因素,设计出一套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综合培养方案,即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课外拓展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测试反馈,从而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实践流程如图:
2.课外培育模式的规划和设计。教师在规划和设计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中学习目的、方式、资料、手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外语第二课堂的特点,含括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从满足大学生外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的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出发,规划和设计大学外语课外建设培育的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由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会很好的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和有力的推动人才培养的建设,因而建构一个校园英语环境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营造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可看、可听、可说的立体化校园英语环境,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堂外学习外语知识的开放性、复合性和创新性。校园英语环境的创设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在课外与教师英语学习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个的便利和机会;设计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文化节、英语歌舞类等比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办学特点和资源,鼓励各专业人才相互学习合作,例如开展训练营,通过召集一部分外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通过不断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外语 专业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第二,在课堂教学课时中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课时,创立“模拟翻译公司”、“模拟外贸公司”、和“模拟外语培训机构”等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把所学主干课课程能在课下在校内得到实习,并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三,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士一起探索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去相关合作企业面试或实习,对派出的学生,做到有计划,让学生有感悟、有思考、有记录。培养学生包括了运用外语专业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多种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
3.课外培育模式的测试和评价。外语课外培育模式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其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测试和有效的评价。例如在校园英语环境创建中引进的各专业学生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的课外活动后,让训练营成员以问卷和量表进行互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公式进行显著性检验。该问卷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员认为自己和组员的学科复合性得到了提高,但该评估无法明确成员外语复合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所以需要对成员的外语能力做长期全面的追踪调查。
课外培育模式具体的活动对的学生外语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问卷以及测试的方式来评判,但是其复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和具体表示则需要进行长期综合的论证。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不断的监管和一些保障机制,这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灵活的组织机构,依托学校的学工处及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对课外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实现目标责任制。学院应该积极支持外语课外教学实践,制定一些激励机制,根据第二课堂教学要求,给予项目一定经费支持和场地支持。同时,建设教师队伍,鼓励外语教师走进企业、用人单位去提高自身的其他专业知识,为开展学生的课外培育活动服务。外语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掌握和追踪在校生的实习动态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状态,为课外模式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并不断对外语课外活动做出调整和改善。
三、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实用性的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规划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外语 专业等复合能力的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使本校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活动成为一种品牌和特色。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2l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各高校有必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之努力外,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资源,探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补充机制,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H.Jonassen.Toward a Constructivistic Concep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aitonal Technology,1990.30(9),32-34.
[2]John Dewey.Essays in Experimental Logic.1916.
[3]陈凡,段成.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的课外培育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6-118.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一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l,y:4-s.
[6]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7]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8]宋红生.陕西省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价值工程,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创新思维的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njg2014-65。
作者简介:梁铂琼(1981.6-),女,汉族,广东顺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跨文化研究。
【关键词】课外培育 复合型 应用型本科
一、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理论支持
戴维·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与同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在宏观上对外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建设与课堂相辅相成的课外实践模式。正如胡壮麟教授所说,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熏在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学、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约翰·杜威也提出了“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外高校的创新管理和教学育人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理念。国外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而且还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全面系统而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通常大多数以俱乐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许多高校有关课外活动己形成一系列的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很多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帮助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会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实行课外活动“导师制”。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建设和实践
1.课外培育模式建设和实践的流程。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互融合,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外模式的建设过程中,首先按照英语教学课外活动的总体原则和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第二课堂英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向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从改善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现状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目的出发,从外语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技能概要规划外语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因素,设计出一套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综合培养方案,即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课外拓展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测试反馈,从而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实践流程如图:
2.课外培育模式的规划和设计。教师在规划和设计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中学习目的、方式、资料、手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外语第二课堂的特点,含括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从满足大学生外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的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出发,规划和设计大学外语课外建设培育的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由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会很好的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和有力的推动人才培养的建设,因而建构一个校园英语环境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营造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可看、可听、可说的立体化校园英语环境,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堂外学习外语知识的开放性、复合性和创新性。校园英语环境的创设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在课外与教师英语学习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个的便利和机会;设计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文化节、英语歌舞类等比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办学特点和资源,鼓励各专业人才相互学习合作,例如开展训练营,通过召集一部分外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通过不断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外语 专业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第二,在课堂教学课时中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课时,创立“模拟翻译公司”、“模拟外贸公司”、和“模拟外语培训机构”等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把所学主干课课程能在课下在校内得到实习,并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三,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士一起探索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去相关合作企业面试或实习,对派出的学生,做到有计划,让学生有感悟、有思考、有记录。培养学生包括了运用外语专业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多种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
3.课外培育模式的测试和评价。外语课外培育模式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其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测试和有效的评价。例如在校园英语环境创建中引进的各专业学生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的课外活动后,让训练营成员以问卷和量表进行互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公式进行显著性检验。该问卷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员认为自己和组员的学科复合性得到了提高,但该评估无法明确成员外语复合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所以需要对成员的外语能力做长期全面的追踪调查。
课外培育模式具体的活动对的学生外语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问卷以及测试的方式来评判,但是其复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和具体表示则需要进行长期综合的论证。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不断的监管和一些保障机制,这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灵活的组织机构,依托学校的学工处及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对课外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实现目标责任制。学院应该积极支持外语课外教学实践,制定一些激励机制,根据第二课堂教学要求,给予项目一定经费支持和场地支持。同时,建设教师队伍,鼓励外语教师走进企业、用人单位去提高自身的其他专业知识,为开展学生的课外培育活动服务。外语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掌握和追踪在校生的实习动态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状态,为课外模式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并不断对外语课外活动做出调整和改善。
三、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实用性的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规划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外语 专业等复合能力的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使本校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活动成为一种品牌和特色。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2l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各高校有必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之努力外,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资源,探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补充机制,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H.Jonassen.Toward a Constructivistic Concep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aitonal Technology,1990.30(9),32-34.
[2]John Dewey.Essays in Experimental Logic.1916.
[3]陈凡,段成.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的课外培育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6-118.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一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l,y:4-s.
[6]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7]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8]宋红生.陕西省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价值工程,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创新思维的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njg2014-65。
作者简介:梁铂琼(1981.6-),女,汉族,广东顺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