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这次香港的陶瓷工艺品整体情况看,佳士得公司一反前两年降低拍品质量以求迎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做法,主要推出高端拍品,特别是“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几乎所有的拍品都是顶级精品。这样做的结果被证明是明智的:这个专场共计推出90件拍品,成交58件,虽然成交率只有64%,但是成交额却达到2.23亿,比“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成交的129件拍品总额6700万整整高出三倍!这表明了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增长势头和其稳定性,同时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海外顶级拍卖公司由于看到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出现的泡沫,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重新将海外高端买家定位为其主要的客户群。
5月底,在香港,有多个古玩博览会和大、小拍卖会先后举办,许多内地的专家学者和古玩行家们都趁这个机会到香港去观摩,各个展厅里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听口音也是天南地北的,“相当地”热闹。香港这个地方不愧为东方古玩艺术品中心市场,有足够的号召力吸引五湖四海的玩家来到这里。细心研究这次佳士得瓷杂专拍,不难看出如下几大特征:
瓷器总体情况不错 亮点出在传统的青花和彩瓷
Lot 1351宣德青花碗估价70万—90万,成交202万,超出3倍。
Lot 1461乾隆青花碗,估价50万—70万,成交101万。
Lot 1467乾隆青花长颈瓶,估价30万—40万,成交154万,超出3倍多。
彩瓷:
Lot 1370乾隆粉彩香熏估价300万—400万,成交3358万,超出近8倍。
Lot 1373乾隆青花釉里红壶,估价200—250万,成交719万;超出近3倍。
Lot 1 374雍正粉彩碗,咨询价,成交5021万。
Lot 1462雍正斗彩碗一对,估价80万—120万,成交356万,超出近3.5倍。
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拍品,其他这类拍品基本上都能在估价之上成交,显示传统中国瓷器仍然是热点,其中彩瓷持续走高,这也符合我们05年以来一直保持的观点,而且我们认为彩瓷仍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其发展势头值得给予密切的注意。
高古瓷器露面的不多,这也是佳士得传统的做法,他们过去高古瓷器通常都是在纽约或者伦敦拍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他们别出心裁地推出一件明代龙泉窑青釉大盘,很明显是针对国内近年来热炒的“大明处州官窑”题材而试探市场的。这件大盘估价18万22万,拍出142万,显然是不负众望了。当然,“大明处州官窑”这个提法目前在国内专家学者中仍然有不同的意见,还不能贸然定论,但是海外艺术品经营机构能够如此快速地做出反应,说明了他们的市场意识非常敏锐,而这件瓷器的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标明“大明处州官窑”这样有利于卖家的提法,也说明了他们处理问题的真重态度。
内地买家冷静对待 佛像成交不热
再来看看这一段时间非常热闹的各类佛像和镏金器物。这次这个类别的拍卖并不理想,总成交不到五分之二,价格也大多低于估价或者仅仅少量溢出,即使是拍卖行重点推介的三件拍品也只有一件清顺治镏金观音坐像以高出估价不足一倍成交,另外一件估价450万的15世纪释迦牟尼坐像和一件估价600万的清初释迦牟尼坐像都没有成交。其实这个现象出现也是必然的,因为过去两年,镏金佛像等藏品的买家主要来自内地,特别是中端藏品。偶尔出现内地买家竞争大价值的佛像,但毕竟不多。这次佛像成交不热,也正好说明内地买家的冷静。
玉杂成交不甚理想 后市应好
最后看看玉器杂件。这个类别这次也不是太理想,总成交不到五分之二,且没有亮点。犀角制品三件无一成交,剔红剔犀、竹雕等拍卖结果也都不好。我自己倒是看重那件楷书“陋室铭”竹雕小笔筒,可惜估价过高就没有跟进,而结果也确实没有成交。不过我觉得玉器杂件后市应该还是看好的,至少这个类目现在还不是“过热”。
此次佳士得的拍卖应该说相当成功,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对其策略的调整,重新定位古董买家群体,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近年,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红火是必然的、持续的、也是正常的。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国外各个主要艺术品中心市场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德国慕尼黑、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艺术品交易持续红火,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高端艺术品,可以说是备受追捧,成交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上。反现国内市场近两年来的冷静,其中的确有很多问题,需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营机构和管理者去好好反思。
5月底,在香港,有多个古玩博览会和大、小拍卖会先后举办,许多内地的专家学者和古玩行家们都趁这个机会到香港去观摩,各个展厅里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听口音也是天南地北的,“相当地”热闹。香港这个地方不愧为东方古玩艺术品中心市场,有足够的号召力吸引五湖四海的玩家来到这里。细心研究这次佳士得瓷杂专拍,不难看出如下几大特征:
瓷器总体情况不错 亮点出在传统的青花和彩瓷
Lot 1351宣德青花碗估价70万—90万,成交202万,超出3倍。
Lot 1461乾隆青花碗,估价50万—70万,成交101万。
Lot 1467乾隆青花长颈瓶,估价30万—40万,成交154万,超出3倍多。
彩瓷:
Lot 1370乾隆粉彩香熏估价300万—400万,成交3358万,超出近8倍。
Lot 1373乾隆青花釉里红壶,估价200—250万,成交719万;超出近3倍。
Lot 1 374雍正粉彩碗,咨询价,成交5021万。
Lot 1462雍正斗彩碗一对,估价80万—120万,成交356万,超出近3.5倍。
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拍品,其他这类拍品基本上都能在估价之上成交,显示传统中国瓷器仍然是热点,其中彩瓷持续走高,这也符合我们05年以来一直保持的观点,而且我们认为彩瓷仍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其发展势头值得给予密切的注意。
高古瓷器露面的不多,这也是佳士得传统的做法,他们过去高古瓷器通常都是在纽约或者伦敦拍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他们别出心裁地推出一件明代龙泉窑青釉大盘,很明显是针对国内近年来热炒的“大明处州官窑”题材而试探市场的。这件大盘估价18万22万,拍出142万,显然是不负众望了。当然,“大明处州官窑”这个提法目前在国内专家学者中仍然有不同的意见,还不能贸然定论,但是海外艺术品经营机构能够如此快速地做出反应,说明了他们的市场意识非常敏锐,而这件瓷器的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标明“大明处州官窑”这样有利于卖家的提法,也说明了他们处理问题的真重态度。
内地买家冷静对待 佛像成交不热
再来看看这一段时间非常热闹的各类佛像和镏金器物。这次这个类别的拍卖并不理想,总成交不到五分之二,价格也大多低于估价或者仅仅少量溢出,即使是拍卖行重点推介的三件拍品也只有一件清顺治镏金观音坐像以高出估价不足一倍成交,另外一件估价450万的15世纪释迦牟尼坐像和一件估价600万的清初释迦牟尼坐像都没有成交。其实这个现象出现也是必然的,因为过去两年,镏金佛像等藏品的买家主要来自内地,特别是中端藏品。偶尔出现内地买家竞争大价值的佛像,但毕竟不多。这次佛像成交不热,也正好说明内地买家的冷静。
玉杂成交不甚理想 后市应好
最后看看玉器杂件。这个类别这次也不是太理想,总成交不到五分之二,且没有亮点。犀角制品三件无一成交,剔红剔犀、竹雕等拍卖结果也都不好。我自己倒是看重那件楷书“陋室铭”竹雕小笔筒,可惜估价过高就没有跟进,而结果也确实没有成交。不过我觉得玉器杂件后市应该还是看好的,至少这个类目现在还不是“过热”。
此次佳士得的拍卖应该说相当成功,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对其策略的调整,重新定位古董买家群体,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近年,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红火是必然的、持续的、也是正常的。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国外各个主要艺术品中心市场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德国慕尼黑、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艺术品交易持续红火,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高端艺术品,可以说是备受追捧,成交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上。反现国内市场近两年来的冷静,其中的确有很多问题,需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经营机构和管理者去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