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末教育部印发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如何响应国家“减负”的号召,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课标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练习上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练习设计;广义;狭义;策略
一、练习分类
广义的练习分类可以分为:课前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前练习包括复习旧知、练习新知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做到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根据这样的前测来看课本的重难点应放在何处;课堂练习主要包括问题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内容,借助课堂练习分化难点,逐步引导;课后练习包括分层练习和拓展质疑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联系旧知和探索未知。
狭义的练习分类主要指课后练习,可以再根据知识的不同层面分为:识记理解的练习、符号运算的联系和推理探究的练习。识记理解的练习是指一些概念定律类的,需要学生记住或深刻理解辨别;符号运算类的是指计算类的题目,又可细分为无运算、数值运算、符号运算。推理探究练习是指需要学生结合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比如:
规律型问题、实验操作题、存在型问题、动态问题。
了解这样的分类后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练习的设计,从而进行减负和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二、练习设计
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促进课堂的教学,也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那么在练习设计上我们通过哪些策略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下面我将结合实例给大家进行说明。
1.利用多元表征,突破重难点
学习乘法口诀,比如“三七二十一”对于这句口诀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练习中可以设计多元的表征方式,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畫一画。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学情。再比如学生学习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常常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这里的练习学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教师不必拘泥于作业的格式统一,让学生发挥。树状图、表格,甚至连环画的形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练习的形式不被局限之后,学生的想法可以充分展现,也不必纠结于我该用怎样的形式而迟迟下不了笔。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增大了教师批改的难度,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探索题中技巧,设计隐蔽性
学生做练习如果盲目地使用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习的知识也不够扎实,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也不利于深入探究。比如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如果仅仅是反复运用公式,而不思考练习的质量,很容易造成师生疲惫。举例: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面积(如图)。
刚开始看到图,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因为条件不够,但教师鼓励再次审题,学生会发现两个三角形相同,阴影部分可以等量转化成下面题型的面积,从而茅塞顿开。在这一个过程,学生最后可能只会用到一个梯形公式,但思考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3.设计对比练习,深化理解性
数学的许多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往往学着学着就出现知识的泛化,不能区分知识之间的相同和异同。比如“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一是本单元自身包括的有:(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2)“已知比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3)“和(差)倍问题”;(4)“单位1不知的工程问题。”这一些题目就让学生区分好一段时间,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放在同一张练习上,学生必须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练习,这样才能很好地做题与应用。
4.拓展提升练习,注重反馈性
这里说的反馈一方面是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后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这样拔高的练习,既可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解放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学习“比例”知识后,学生会自己想要探究生活中的“黄金比例”,这里我和我的学生还随性地开展了一课——老师的身高是否满足黄金比例。结果是没有,如果老师想要达到黄金比例,老师应该穿多少厘米的高跟鞋……类似这样的练习更能够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练习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技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练习设计上下足功夫,做到“少而精”,实质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练得更有效,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彭敏.当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
作者简介:张萍,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热衷于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爱,希望自己永远都能在教育事业中体验一份开心与收获。
编辑 段丽君
关键词:练习设计;广义;狭义;策略
一、练习分类
广义的练习分类可以分为:课前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前练习包括复习旧知、练习新知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做到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根据这样的前测来看课本的重难点应放在何处;课堂练习主要包括问题探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内容,借助课堂练习分化难点,逐步引导;课后练习包括分层练习和拓展质疑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联系旧知和探索未知。
狭义的练习分类主要指课后练习,可以再根据知识的不同层面分为:识记理解的练习、符号运算的联系和推理探究的练习。识记理解的练习是指一些概念定律类的,需要学生记住或深刻理解辨别;符号运算类的是指计算类的题目,又可细分为无运算、数值运算、符号运算。推理探究练习是指需要学生结合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比如:
规律型问题、实验操作题、存在型问题、动态问题。
了解这样的分类后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练习的设计,从而进行减负和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二、练习设计
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促进课堂的教学,也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那么在练习设计上我们通过哪些策略来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下面我将结合实例给大家进行说明。
1.利用多元表征,突破重难点
学习乘法口诀,比如“三七二十一”对于这句口诀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练习中可以设计多元的表征方式,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畫一画。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学情。再比如学生学习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常常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这里的练习学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教师不必拘泥于作业的格式统一,让学生发挥。树状图、表格,甚至连环画的形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练习的形式不被局限之后,学生的想法可以充分展现,也不必纠结于我该用怎样的形式而迟迟下不了笔。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增大了教师批改的难度,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探索题中技巧,设计隐蔽性
学生做练习如果盲目地使用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习的知识也不够扎实,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也不利于深入探究。比如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如果仅仅是反复运用公式,而不思考练习的质量,很容易造成师生疲惫。举例: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面积(如图)。
刚开始看到图,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因为条件不够,但教师鼓励再次审题,学生会发现两个三角形相同,阴影部分可以等量转化成下面题型的面积,从而茅塞顿开。在这一个过程,学生最后可能只会用到一个梯形公式,但思考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3.设计对比练习,深化理解性
数学的许多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往往学着学着就出现知识的泛化,不能区分知识之间的相同和异同。比如“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一是本单元自身包括的有:(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2)“已知比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3)“和(差)倍问题”;(4)“单位1不知的工程问题。”这一些题目就让学生区分好一段时间,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放在同一张练习上,学生必须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练习,这样才能很好地做题与应用。
4.拓展提升练习,注重反馈性
这里说的反馈一方面是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后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这样拔高的练习,既可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解放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学习“比例”知识后,学生会自己想要探究生活中的“黄金比例”,这里我和我的学生还随性地开展了一课——老师的身高是否满足黄金比例。结果是没有,如果老师想要达到黄金比例,老师应该穿多少厘米的高跟鞋……类似这样的练习更能够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练习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技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练习设计上下足功夫,做到“少而精”,实质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练得更有效,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彭敏.当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
作者简介:张萍,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热衷于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爱,希望自己永远都能在教育事业中体验一份开心与收获。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