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部课程改革设立的新的教学实践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将综合实践课程与校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形成特色,是我们各个学校今后长足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农村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研究内容。研究如何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性质和作用。
1.“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基础
我们应该首先明白校本课程的属性和地位。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指同一国家课程方案内的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方案对三类课程的具体设置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思想,也就是对“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国家、地方与学校分享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课程责任。之所以说校本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主要是从“谁”即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组织教师(主体是教师)或其他人士根据相关的政策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它属于动态管理课程。形成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高境界,当然,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整合学校实际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本校,形成体系,像经营品牌一样打造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最忌讳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学校创新并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
2.“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发展研究方向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方面,如何充分地发挥学校、教师的自身优势形成自己校本课程,并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是校本课程特色发展的方向。农村小学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和新型农业科技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我们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实践能力、研究习惯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上做文章。每个学校都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环境,通过认真的研究的探讨立足本地实际,在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对比和宣传中,加大挖掘力度,不仅学生的劳动习惯、研究能力、实验精神和科学意识得到提高,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的办学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的紧密结合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最强动力支持。
3.“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价值研究取向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必要的价值,它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它能否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有的学校可能学校学农实验基地,通过多年的种植管理和研究实验,我们可以开发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我们的实践活动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课题,我们的资源丰富,应该以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劳动技术教育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劳动技术素养为着眼点,通过访问、座谈、观察、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利用,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传承地方特色劳技、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从而开发和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一校一品牌的劳技教育特色课程,学生以此校本教材为载体。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体验,掌握一般的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劳动技术素养和劳动情感,服务于产生、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劳技教育特色。以劳动来传承和弘扬地方劳技人文积淀,促进乡土经济发展。
(2)通过劳动校本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热爱劳动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劳动技术意识。
(3)通过劳动活动,了解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和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劳动与技术活动,在劳动中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4)通过体验和探究实践,会进行简单的乡土劳动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5)通过教学实践,注意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劳动技术相联系的乡土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关热爱家乡的意识。
(6)面向农村,面向未来,服务家庭,注重发展,探索一条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新型劳动后备军的新路子。
4. “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实施手段
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价值,于是我们就应该在建设和实施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下两个价值取向。
4.1 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是新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的高级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实验体系,为学生研究搭建了崭新的研究平台。应该建立五个研究平台.(1)参与劳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2)科学研究平台:包括观测植物种子发芽率的研究,植物种子发芽时间和发芽效果的研究。种植研究:研究用何种种植工具和其种植后的效果。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及使用矮壮素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对比研究:通过种植对比实验,得出学生的研究结果,写出学生自己心中比较好的农作物品名。(3)专家验证平台:学生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的验证和有经验农民的指导,总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与专家验证是否存在的误差,从而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4)品种多样研究平台:不仅对自己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还要对相关的物种或者品种进行研究,拓宽研究空间。(5)收获喜悦平台:实验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体验成功的价值,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研究意识,最终形成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高质量的基础。如:土壤湿度和墒情的研究、新科技农药的使用与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研究、抗倒伏的研究、农作物品质的研究、产量的研究、新品种开发的研究、市场营销的研究等等,每项研究都有观察记录,学生通过日记交流、研究感想和图形资料的对比等多种途径进行。学生还可以成为“科技种田”的小小宣传员,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这些研究看起来很难,但是将它融入实践,通过学生亲自的观察、对比和专家的指导等研究手段,是予教于乐、乐中有趣的学习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最佳学习方式。
4.2 实践能力的形成。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现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的品质明显下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伴随着学校科学的学生实践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研究实践中如:耕地、播种、锄草、施肥、田间管理、收获、营销、测量、调查、生产、观察、记录等等,学生知道了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施肥;玉米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途径和用途,还能研究出哪些新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实践的极大动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实践意识得到形成,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当然,我们的研究应该按照学校事先研究的步骤进行的,校本课程不仅有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要有研究思路和自己特有的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深入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内涵,为培养具有实践、研究、开发与创新素质的学生而努力,为教师创建开放式教学和发挥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我们校本课程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05-28
1.“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基础
我们应该首先明白校本课程的属性和地位。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指同一国家课程方案内的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方案对三类课程的具体设置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思想,也就是对“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国家、地方与学校分享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课程责任。之所以说校本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主要是从“谁”即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组织教师(主体是教师)或其他人士根据相关的政策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它属于动态管理课程。形成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高境界,当然,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整合学校实际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本校,形成体系,像经营品牌一样打造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最忌讳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学校创新并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
2.“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发展研究方向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方面,如何充分地发挥学校、教师的自身优势形成自己校本课程,并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是校本课程特色发展的方向。农村小学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和新型农业科技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我们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实践能力、研究习惯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上做文章。每个学校都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环境,通过认真的研究的探讨立足本地实际,在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对比和宣传中,加大挖掘力度,不仅学生的劳动习惯、研究能力、实验精神和科学意识得到提高,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验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的办学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的紧密结合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最强动力支持。
3.“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价值研究取向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必要的价值,它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它能否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有的学校可能学校学农实验基地,通过多年的种植管理和研究实验,我们可以开发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我们的实践活动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特色的“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课题,我们的资源丰富,应该以研究主要是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劳动技术教育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劳动技术素养为着眼点,通过访问、座谈、观察、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利用,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传承地方特色劳技、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从而开发和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一校一品牌的劳技教育特色课程,学生以此校本教材为载体。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体验,掌握一般的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劳动技术素养和劳动情感,服务于产生、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与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形成劳技教育特色。以劳动来传承和弘扬地方劳技人文积淀,促进乡土经济发展。
(2)通过劳动校本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与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热爱劳动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劳动技术意识。
(3)通过劳动活动,了解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和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劳动与技术活动,在劳动中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4)通过体验和探究实践,会进行简单的乡土劳动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5)通过教学实践,注意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劳动技术相联系的乡土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关热爱家乡的意识。
(6)面向农村,面向未来,服务家庭,注重发展,探索一条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新型劳动后备军的新路子。
4. “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实施手段
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价值,于是我们就应该在建设和实施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以下两个价值取向。
4.1 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是新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的高级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实验体系,为学生研究搭建了崭新的研究平台。应该建立五个研究平台.(1)参与劳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2)科学研究平台:包括观测植物种子发芽率的研究,植物种子发芽时间和发芽效果的研究。种植研究:研究用何种种植工具和其种植后的效果。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研究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及使用矮壮素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对比研究:通过种植对比实验,得出学生的研究结果,写出学生自己心中比较好的农作物品名。(3)专家验证平台:学生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的验证和有经验农民的指导,总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与专家验证是否存在的误差,从而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4)品种多样研究平台:不仅对自己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还要对相关的物种或者品种进行研究,拓宽研究空间。(5)收获喜悦平台:实验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体验成功的价值,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研究意识,最终形成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高质量的基础。如:土壤湿度和墒情的研究、新科技农药的使用与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研究、抗倒伏的研究、农作物品质的研究、产量的研究、新品种开发的研究、市场营销的研究等等,每项研究都有观察记录,学生通过日记交流、研究感想和图形资料的对比等多种途径进行。学生还可以成为“科技种田”的小小宣传员,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这些研究看起来很难,但是将它融入实践,通过学生亲自的观察、对比和专家的指导等研究手段,是予教于乐、乐中有趣的学习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最佳学习方式。
4.2 实践能力的形成。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现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的品质明显下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伴随着学校科学的学生实践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研究实践中如:耕地、播种、锄草、施肥、田间管理、收获、营销、测量、调查、生产、观察、记录等等,学生知道了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施肥;玉米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途径和用途,还能研究出哪些新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实践的极大动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实践意识得到形成,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当然,我们的研究应该按照学校事先研究的步骤进行的,校本课程不仅有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要有研究思路和自己特有的实施方案。我们按照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深入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内涵,为培养具有实践、研究、开发与创新素质的学生而努力,为教师创建开放式教学和发挥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我们校本课程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