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持守,是指一个人要有自己行事为人的不变准则。陈晓玲,一位持守在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辛勤园丁,经历了从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到焕发异彩的“广西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晓玲老师始终坚持耕耘在三尺讲台,她的成功,源自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平实的行为诠释着内心执着的教育信念。
一、相信人人成才的学生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将影响着教师教育行为的取向。陈晓玲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自然包括那些调皮的、顶嘴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如果考虑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活泼好动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孩子们就会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希望他们发展的天地。陈老师的这一学生观,是对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的朴素解读,也是她在教坛不断进取的动力。大凡成功的优秀教师,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学生观,才会愿意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来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偏差与失误,也才会愿意孜孜不倦千方百计地探寻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二、营造快乐体验的教学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才能切实感受到自我发展的乐趣,也才能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陈晓玲老师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她最平实的愿望就是“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上课,再进而喜欢学数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学习新知,都贯穿着学生快乐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数学、自信地学数学。即使是回答错误的学生,她也要尽可能地找出积极的因素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这让人不禁佩服陈老师有一双发现学生睿智闪光的慧眼,有一颗相信学生终会成功的爱心。
陈老师的快乐学习体验,并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上,她认为要引领学生体验深层次的学习快乐,还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这正符合了二十一世纪创新教育的第一要求,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尖锐提出:“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失败就是他教的学生厌恶了数学。”而陈老师的学生最爱和家长说的话就是:“我喜欢数学老师,我喜欢上数学课。”童言最真,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融洽的学习氛围”的最佳结果吗?这也是对陈老师快乐学习教学观的最好评价。能够遇上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享受这样的快乐数学,实乃学生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三、坚持学思结合的治学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终身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潮流,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使得教师职业比其他职业更容易陷入倦怠、乏味的困境。在交通不便、文化信息不畅的农村学校,如何能有效地学习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呢?陈晓玲老师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能者学、向前辈学、向身边人学,向书本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批判地吸收,选择地继承,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这样的学习日复一日,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看似平凡,而持守平凡就不平凡。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成为了平庸与优秀的分水岭,2000年陈老师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她的成功是“学而不厌”、“天道酬勤”的最好诠释。
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平时的学习和思考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最好以课题为载体。从1994年起,陈晓玲老师先后参与了广西教育科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电教教法和配套电教教材》、《新课程中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区域性实验与推广》的研究,还参加了国家级实验区新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的审稿工作,正是借助了教育科研的力量,所以陈晓玲已经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陈老师的成长经历再次告诉我们,教须研,研促教,只有不懈研究,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人因持守而美丽,事业因持守而辉煌。陈晓玲老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里,在平实平凡中不断追求成功,让我们祝愿她的明天更灿烂。
(责编 钟园娴)
一、相信人人成才的学生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将影响着教师教育行为的取向。陈晓玲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自然包括那些调皮的、顶嘴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如果考虑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活泼好动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孩子们就会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希望他们发展的天地。陈老师的这一学生观,是对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的朴素解读,也是她在教坛不断进取的动力。大凡成功的优秀教师,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学生观,才会愿意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来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偏差与失误,也才会愿意孜孜不倦千方百计地探寻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二、营造快乐体验的教学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才能切实感受到自我发展的乐趣,也才能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陈晓玲老师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她最平实的愿望就是“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上课,再进而喜欢学数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学习新知,都贯穿着学生快乐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数学、自信地学数学。即使是回答错误的学生,她也要尽可能地找出积极的因素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这让人不禁佩服陈老师有一双发现学生睿智闪光的慧眼,有一颗相信学生终会成功的爱心。
陈老师的快乐学习体验,并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上,她认为要引领学生体验深层次的学习快乐,还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这正符合了二十一世纪创新教育的第一要求,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尖锐提出:“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失败就是他教的学生厌恶了数学。”而陈老师的学生最爱和家长说的话就是:“我喜欢数学老师,我喜欢上数学课。”童言最真,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融洽的学习氛围”的最佳结果吗?这也是对陈老师快乐学习教学观的最好评价。能够遇上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享受这样的快乐数学,实乃学生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三、坚持学思结合的治学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终身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潮流,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使得教师职业比其他职业更容易陷入倦怠、乏味的困境。在交通不便、文化信息不畅的农村学校,如何能有效地学习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呢?陈晓玲老师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能者学、向前辈学、向身边人学,向书本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批判地吸收,选择地继承,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这样的学习日复一日,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看似平凡,而持守平凡就不平凡。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成为了平庸与优秀的分水岭,2000年陈老师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她的成功是“学而不厌”、“天道酬勤”的最好诠释。
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平时的学习和思考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最好以课题为载体。从1994年起,陈晓玲老师先后参与了广西教育科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电教教法和配套电教教材》、《新课程中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区域性实验与推广》的研究,还参加了国家级实验区新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的审稿工作,正是借助了教育科研的力量,所以陈晓玲已经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陈老师的成长经历再次告诉我们,教须研,研促教,只有不懈研究,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人因持守而美丽,事业因持守而辉煌。陈晓玲老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里,在平实平凡中不断追求成功,让我们祝愿她的明天更灿烂。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