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目标是严格做好各个护理环节的管理,防止感染发生及扩散,采取的护理措施如下。
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是根据一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违反规定,则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二、清洁、消毒、灭菌
1. 清洁:是用机械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秽和微生物[1] 。
2. 消毒: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染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2]。
3. 灭菌:杀灭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后物品往往残留芽孢,而灭菌物品必须达到无菌,微生物定量为零。因此,临床使用的所有物品应根据其使用目的、用途,能否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选择清洁、消毒或灭菌方法。
三、洗手
医院感染源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强调接触患者前、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3]。洗手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最容易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 卫生性洗手:(1)机械性消除法。一般用普通肥皂或液体肥皂将双手涂满肥皂,搓洗15~30秒,流水冲洗后纸巾擦干,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4](2)化学性消除法。使用带有抗菌药物的肥皂和流水洗手后,纸巾擦干或热风烘干。用某种速干性消毒剂消毒手指,用于检查、处置易感宿主,注意不要遗漏甲床和指间。调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间[5]。
2. 外科性洗手:是以消除所有常居菌为目的的洗手,与卫生性洗手不同,例如手术或分娩前术者、助手、护士等的洗手,新生儿检查、处置前的洗手,具体方法是使用无菌刷子和带有消毒剂的清洁剂进行刷拭、冲洗、浸泡等。
四、特殊护理
1. 提高非特异性防御机能
人类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特别是非特异性防御机能是生来即有的。主要是人体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脂腺分泌物、泪水、唾液、气道分泌物、胃液、阴道分泌物及常居菌等。为了保护皮肤、黏膜正常物理屏障作用和功能,应加强生活护理,例如:全身清拭、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更换衣被等。另外,也可考虑给予疫苗注射。
2. 降低病原体感染:(1)整理床铺。更换床单、整理床铺,可保持病床清洁、平整、舒适,减少病人感染机会。(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渗液。注意及时更换敷料,并将感染敷料置于污染袋中封袋处理。(3)引流管护理。注意引流管周围的清洁,当引流管没有必要时应立即拔掉,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及逆行感染。要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更换引流袋[4]。吸痰:吸痰前,应区别使用口腔、气道导管,防止将口腔内微生物带入气道,导管一次性更换,防止吸引中损伤气道黏膜。用无菌蒸馏水冲洗管腔。
五、污物处置
凡病人用过的物品,均可成为传染源,应给予适当处置。(1)病人自用脸盆、大小便器具、药杯等,每次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并保持干燥。(2)在护理中注意保持护士白衣清洁,如弯腰、俯身处置等,防止白衣接触床铺以免污染。(3)病人床上用品更换后,立刻置于指定的污染袋中进行处理。(4)一次性输液品、输血器使用后,应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用过的注射器及穿刺用过针头,应按严重污染物处置,可有效地防范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以预防为主,严格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化以及建立相应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175.
[2]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5.
[3] 张磊,王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6(特刊):127.
[4] 叶爱群,叶晓春.洗手防止医院感染临床实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l):41.
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是根据一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违反规定,则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二、清洁、消毒、灭菌
1. 清洁:是用机械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秽和微生物[1] 。
2. 消毒: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染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2]。
3. 灭菌:杀灭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后物品往往残留芽孢,而灭菌物品必须达到无菌,微生物定量为零。因此,临床使用的所有物品应根据其使用目的、用途,能否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选择清洁、消毒或灭菌方法。
三、洗手
医院感染源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强调接触患者前、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3]。洗手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最容易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 卫生性洗手:(1)机械性消除法。一般用普通肥皂或液体肥皂将双手涂满肥皂,搓洗15~30秒,流水冲洗后纸巾擦干,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4](2)化学性消除法。使用带有抗菌药物的肥皂和流水洗手后,纸巾擦干或热风烘干。用某种速干性消毒剂消毒手指,用于检查、处置易感宿主,注意不要遗漏甲床和指间。调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间[5]。
2. 外科性洗手:是以消除所有常居菌为目的的洗手,与卫生性洗手不同,例如手术或分娩前术者、助手、护士等的洗手,新生儿检查、处置前的洗手,具体方法是使用无菌刷子和带有消毒剂的清洁剂进行刷拭、冲洗、浸泡等。
四、特殊护理
1. 提高非特异性防御机能
人类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特别是非特异性防御机能是生来即有的。主要是人体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脂腺分泌物、泪水、唾液、气道分泌物、胃液、阴道分泌物及常居菌等。为了保护皮肤、黏膜正常物理屏障作用和功能,应加强生活护理,例如:全身清拭、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更换衣被等。另外,也可考虑给予疫苗注射。
2. 降低病原体感染:(1)整理床铺。更换床单、整理床铺,可保持病床清洁、平整、舒适,减少病人感染机会。(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渗液。注意及时更换敷料,并将感染敷料置于污染袋中封袋处理。(3)引流管护理。注意引流管周围的清洁,当引流管没有必要时应立即拔掉,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及逆行感染。要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更换引流袋[4]。吸痰:吸痰前,应区别使用口腔、气道导管,防止将口腔内微生物带入气道,导管一次性更换,防止吸引中损伤气道黏膜。用无菌蒸馏水冲洗管腔。
五、污物处置
凡病人用过的物品,均可成为传染源,应给予适当处置。(1)病人自用脸盆、大小便器具、药杯等,每次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并保持干燥。(2)在护理中注意保持护士白衣清洁,如弯腰、俯身处置等,防止白衣接触床铺以免污染。(3)病人床上用品更换后,立刻置于指定的污染袋中进行处理。(4)一次性输液品、输血器使用后,应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用过的注射器及穿刺用过针头,应按严重污染物处置,可有效地防范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以预防为主,严格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化以及建立相应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175.
[2]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5.
[3] 张磊,王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6(特刊):127.
[4] 叶爱群,叶晓春.洗手防止医院感染临床实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l):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