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组诗)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的鸟声
  就在我书房窗子的对面,每到七月
  都有一只鸟在整天嘎嘎地叫着
  一个不称职的歌手,然而热心
  我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有人说是
  喜鵲,但喜鹊真的会叫得这样难听?
  而我仍然喜欢,至少它使这个夏天
  显得不那么沉寂。对面的院落
  野草在天空下绝望地生长,它的巢穴一定在
  其中的某棵树上。废弃的仓库,或厂房
  主厂区关闭了,两座高楼拔地而起
  伴着搅拌机巨大的轰响
  它们待在这里的日子注定不会太久,我是说
  那些鸟儿,很快这里将被人类重新占有——
  人类的贪婪不可战胜,也许它沙哑的声音
  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哪里将是
  它们最后的栖身之所?但它仍在叫着,似乎
  并不在意这一点。而在黄昏,一颗星
  寂寞地升上天空,那唯一古老的事物
  带着我们童年全部的记忆,或者
  带着我们预期的全部真理。
  日子或几张旧照片
  日子蜗牛般缓缓爬过。然后
  消失在某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此刻他对着几张老照片发怔
  抬起头,那场雨似乎仍然在下
  但窗外的景色已变得陌生
  树脱掉身上的叶子,另一些砍了
  一些人离去,新的面孔出现
  巨大的楼房正在噩梦一样升起
  从照片里走出的只是他的影子
  摹拟着他,努力适应着时间、变化和衰老
  而他自己被压缩在那册旧影集中
  尘封在抽屉或阁楼,但并不忧伤
  永 恒
  永恒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字眼
  我们称之为永恒的事物
  其实并不比人类的历史更早
  也注定不会比人类的历史更久
  金字塔,荷马史诗,以及
  我们日渐荒疏了的晚祷
  ——一些更美好的已经消失——
  而我更喜欢转瞬即逝的一切
  譬如,冬日窗子上的霜花
  飞鸟掠过的影子,眼波的流盼
  一段突如其来的爱情
  像大提琴低音区的震颤
  那些冠以永恒之名短暂的存在
  还有我们同样短暂的生命
  城市的梦
  从梦中醒来。凌晨四点钟。枕着黑暗
  仍能听到远处车辆驶过的隆隆声
  持续着,像一条溅着火花长长的皮带
  带动城市巨大的机器飞转。
  而它的另一半似乎仍在黑夜中沉睡——
  如同我的身体。它会梦见些什么?
  遥远的地平线,有着喷泉和雕像的广场?
  粗大的树,乌鸦盘旋,在初夏傍晚稀疏的光
   线中
  孩子们在空地上嬉戏,恋人们挽着手散步?
  哦,那些古老的事物,消逝或正在消逝
  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梦中……
  但愿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期待
  但可惜没有更多时间——
  很快它将醒来,重新进入忙碌的一天。
  此刻我躺在黑暗中,一半醒着
  另一半在沉睡,如同城市。我的意识
  在快速地转动,像在宁静中发光的脸。
  漫游者
  我的双脚疼痛。
  我走了太多的路,
  但这些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我的两眼布满血丝,
  我看到了太多的风景,
  但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需要的是一杯热茶
  一个女人和一张床,
  但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我在寻找什么,我不知道。
  我要去到哪里,我不知道。
  但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我走了太多的路,
  我看到太多的风景,
  我度过太多的白天和夜晚,
  但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我有过太多的痛苦和欢乐
  我见过太多的爱情与背叛,
  以及太多的诞生和死亡,
  但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雪停的夜晚
  月亮在天空中散步。
  道路上积满了雪。
  在几个小时前——或更久——
  它还在下着。但现在停了
  像一场突然中止的谈话。
  树影在水中浮动,透明,冷冽。
  我思故我在
  夜里起身去上厕所
  我看见窗前的月亮
  亮得格外耀眼
  像院子里白色的夹竹桃
  (是否已有人这样写过)
  我被清冷的月光围裹
  骨骼变得轻盈而透明
  于是一些死去的时间复活了
  一些死去的事情复活了
  一些死去的人复活了
  我重新感到了我的存在
  责任编辑 余同友
其他文献
鱼贩郭大牙  有朋友听说我在写老南门街名人系列小说,便建议我将郭大牙写一写。我问:郭大牙是名人吗?朋友反问:郭大牙不是名人吗?就因为他不官不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就因为他是一个每日在菜场里混生活的卖鱼小贩?我说:这倒不是。朋友不等我说完,又问我:你说说,在那年月里咱们老南门街,不,从咱们老南门到老北门,再到老东门到老西门,在咱们千秋古邑,提起郭大牙有不认识他,不知道他的人吗?我说:你这话说的倒是,在
期刊
一  早上六点不到,张丽就醒了。张丽是个热爱生活又迷失于生活的人。她感到奇怪,人这样贱,平时上班盼着睡懒觉没机会,现在想睡多久睡多久,却早早醒了。  每年这样大年初一的早上,她头脑中总是不自觉地冒出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妈妈一遍一遍地教她,见到塆里人都要说:恭喜您老人家好。其实后面妈妈还教了,见到老人要说,越老越健旺;见到小孩子就说,一年胜一年。但她不爱说话,所以遇到那些生活不算富足,却仍然把幸福开心
期刊
近日,一位年轻的朋友建议我写写余华,我这才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余华的作品了。现在想来,最后一次读余华作品,应该还是《兄弟》的上部。如此说来,现在的我其实没有写余华的资格。  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位朋友的建议。这似乎有点冒险,但潜意识里,我对余华的现状显然还是有点好奇的。为了取得写余华的资格,我想,余华的书则不能不读。然而,我又不是要作一篇余华论,我也没有这样的野心,因此,我便选了相对讨巧的办法,只读
期刊
一直期待着能读到一本关于淮河的巨作。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治淮的故事,还有那个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治淮女英雄李秀英。年轻的母亲每每说起,眼中都闪着崇拜的光。后来,我在凤阳工作的几年,曾无数次行走在淮河岸,临淮古镇,濠梁观鱼处,今天繁忙的凤阳港,新建的淮滨小镇……淮水汤汤,诉说着淮河今昔变化的传奇,淮河的治理变迁是需要一部巨著来表现的。今天读完潘小平、余同友、李云、许含章联袂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
期刊
拉开窗帘,明亮的阳光涌进来,暖暖的。欣彤甩甩长发,2020年,她终于回到这个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小熊起床啦,想你。欣彤给他发完微信,出了房间。爸妈在餐桌旁等她吃早饭,小声议论着武汉发现的不明病毒。  管它什么病毒,我饿了。欣彤嘻嘻笑着。从今天起她不再是护士,不再转几趟车去小镇卫生院上班,不再关心打针和病患。  已经开始死人了。老爸白了她一眼。  死人了?职业敏感让欣彤止住笑,她迅速掏出手机,查
期刊
1  我得知滨海要在海底筑起一条直通韩国的隧道。得知的时间已经模糊不清,遗忘了从哪张报纸上,或者新闻,网络,又或者人群的闲谈间,对未来的胡乱憧憬中,有时,我甚至觉得那是一个人的自我杜撰,一切都是因为小娜。  面对秦丽,我把那条还未存在的海底隧道比喻成即将拉开的古老弓箭。这天,秦丽正在厨房的酒柜里翻找我们仨的高脚杯,我的屋子里就到处挤满了叮叮当当碰撞的清脆声响。这声音似乎很久远,忽略了小娜走的时间,
期刊
“还没回来?”向来心无旁骛的释眉方丈微微挑动了一下眉头。  “是的,他陪我下山后就不見了。”知客僧说,“会不会尘缘未了?”  “不会!”释眉坚定地回答。他非常清楚,释静虽年仅二十三岁,却圆融通透,慧根极深。他早已用实际言行证明,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他向佛的诚心。这个俗名为邵平的沙弥曾是本地神童,从小学到高三,别人用了十二年,他只用了七年,原因在于他一直跳级。十五岁那年,他以H市总分第一的高考成绩考上复
期刊
1  李启海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纸质泛黄的“犯人登记卡片”。  这是他爷爷李芝茂判刑入狱时的“犯人登记卡片”,卡编号、年龄、成份、出身、包括出生地、案情、刑期等都记录在里面。  那年他爷爷34岁,比人到中年李启海的年龄还要小。再小,李芝茂也是李启海的爷爷。从卡片看李启海爷爷年轻时的黑白照,他爷爷确实很帅,是个美男子,英俊眉宇间透出忧郁和绝望,大概是入狱前拍的照片。  这张卡片上的内容归纳起来,说明几个
期刊
张老师年仅二十八岁就秃了顶。他是个聪明人,从十七岁高中毕业当小学教员起,无论是教启蒙班,还是教毕业班,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用当地的话说,他就是个响当当顶呱呱的老师。由于他治学严谨,纪律严明,也招来一些调皮娃儿在背地里骂娘,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张癞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张老师头上没长癞子,可在农村“癞子”有晦气之意。说来张老师还真有点走背时运,他在这个山村小学当了十多年的民办教师,也没个转正的机
期刊
我的书游荡世界的经历  为了这个题目,我统计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和中文以外的出版情况(不包括中国的7种少数民族语言和盲文),有42种语言和46个国家。国家比语种多的原因主要是英文版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版,葡萄牙语版在巴西和葡萄牙出版,塞尔维亚语在塞尔维亚和波黑出版,阿拉伯语版在埃及、科威特和沙特出版;也有相反的情况,西班牙出版了两种语言,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印度出版了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