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古为更新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唐勇力先生是一位不愠不火、有谦谦君子之风的艺术家。
  唐勇力先生是当年康有为先生提出的“以复古为更新”的中国画改革论的当今实施者。他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打破了工笔与意笔的传统对立模式,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开辟出一个异常自由的创作空间。近年来,他沿革“唐风”的语言形式,以营构古壁画的斑驳感为画面上的独特的视觉意趣,并吸收西方超现实、表现主义等外来因素,使作品既古拙高雅,又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凸显出其独特的个人风格。
  唐勇力先生的画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在传统人物画中,轮廓线是异常清晰的,人物的一切特征几乎全部通过线条来刻画。在清晰的轮廓线之外,是一片虚静空灵的留白,即使偶尔有一些示意性的景物,也絕不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空灵。但是,在唐勇力先生的画中,多采取内外皆染的方法,轮廓线在许多地方被淹没在一片墨氤氲之中,人物与背景之间、人物和衣饰的各部分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朦胧起来,一切都被自然地融入如烟的神秘氛围之中。于是,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任何创意都包含着对传统创新性的理解。数十年来,唐勇力先生多次赴永乐宫、西安、麦积山、敦煌等地进行考察。古壁画的斑驳感恰恰为唐勇力先生高超的肌理技巧提供了用武之地。在他的画中,肌理不仅仅是水墨或色彩自然遗留下的痕迹,也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形体和表现对象,它是画家刻意营造的一种视觉意趣。在现代画创作中,它正逐渐独立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唐勇力先生画面上最典型的肌理是通过其独创的“剥落法”造成的。简而言之,就是在赭红等底色上厚厚地堆积上一层脱胶白粉,然后被擦,再使某些部分剥落,而某些部分则与底色融和。“剥落法”所造成的肌理效果与画面的内容相得益彰,共同呈现出一种古朴的缺蚀之美。
  如何面对西洋绘画的巨大冲击无疑是每个中国画家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唐勇力先生在其《中国画人物画创作思考》中论述道:“西方现代绘画对中国画的影响和冲击是极大的,直接影响着中国画如何发展。作为画家,不看、不研究西方现代绘画是不行的。不但要看,要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是悟道。”同时,他指出,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一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东西方文明来自两个不同的文化源,是人类思维的不同表达,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总的来说,中国画向西方文化学习的东西,无论质和量都是有限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不是说不要相互学习了,而是希望能更全面地学,更理性地学,学其精髓,悟其道理。
  在关于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关于中西艺术的对抗与融合等问题的争论如此激烈的今天,唐勇力先生的作品或许给我们提示了一个答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曾对唐勇力先生的绘画这样评论道:他把20世纪以来我国学院教学内容注重的“写实”传统,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进西方现代主义视觉资源而形成“探索性”水墨,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两者基础上回归中国画文化传统的总体趋向,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进行了高屋建瓴式的整合,从而使他的绘画,既具有传统文化根基,又具有现代性。
  唐勇力先生的作品总是洋溢着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他在肯定艺术的灵性、悟性、视觉、心感的同时,更强调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对生活与情感、生活与视觉、生活与造型、生活与修养、生活与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探索,使他坚信“画家本身就在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也就在画家的生活中”。
  
  唐勇力先生部分获奖作品
  
  1984年《矿工的妻子》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
  1987年《梨园弟子的由来》获全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89年《木兰诗》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1990年《马球竞技图》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获银奖
  1991年在杭州、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获杭州市政府艺术一等奖
  1993年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世纪末中国人物画作品展”。《大唐盛世》获中国美术学院马永芳艺术奖
  1994年《大唐雄风》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获浙江展区金奖
  1995年《敦煌之梦》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
  1996年应邀参加南京、哈尔滨、珠海、深圳等地中国画学术展
  1997年《历史不能忘记》参加“97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并获银奖
  1998年应邀参加《国画家》杂志举办的中国画学术展,并获“国画家”奖。《敦煌之梦——童年》在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读者反馈请至[email protected])
  责编:于 淼
其他文献
西班牙是个很独特的国家,它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小摩哥相望,扼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号称“永不沉没的航船”。占伊比利亚半岛绝大部分的西班牙,面积504748平方公里,人口3719万,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  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让西班牙有着迥异于欧洲大陆的风土人情,而共同的拉丁语传承,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有着一层更为亲密的关系。在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比亚(
期刊
我们最近从凤凰卫视2008镜头上获悉,刘海若在2002年遭遇火车意外后奇迹性康复,并主持了《海若心出发》节目。镜头中的海若,健谈、开朗,这令人欣慰。《对外传播》在参加“凤凰卫视十周年展览”时,在中国博物馆大展示厅视频画面上,看到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和海若的同事们在医院多次而长久焦急等待的情景,那个镜头令人感动。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凤凰”在表达着我们这个社会应以人为本的呼声。  同作为媒体人,我们知道记
期刊
编者按:《总编手记》栏目开办三年来,约请一批在对外传播领域较有成就的总编(社长)或对外媒体的领军人物,就曾经的事和问题,谈经验、谈感受,使其提供的经验作了有理性的探讨。这些触角敏锐的文章,不仅反映总编、社长所在媒体的特点,也说明了其所在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注重故事性和个案分析,其中既有“我是如何当社长或总编的”,也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外宣领域工作的思考。不只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堆积,也是对所在
期刊
编者按: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期刊
2008年,是许多人期待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将迎来盼望已久的奥运会,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能否保持稳健运行的势头,为全世界所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1月1日头版以“2008:超级大国的诞生”为题,全面分析了中國过去一年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也对中国在2008年的表现进行了积极乐观的预测。    感受大国自信    2008年
期刊
法律与政治的历史跟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跟你们一样,我在7岁的时候就对中国有了了解。我的舅舅汤姆·格迪当时在美国海军服役,驻在中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前后,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孙中山是中国的国父,就像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孙中山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统一、和平、民主、法治的国家。可惜的是,当时中国内战不断,又遭强权入侵,加之中国人普遍缺乏对法治的尊重,孙中山的梦想被惨痛腰斩。  1949年10月
期刊
编者按:如果说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一个球面体,那么每一个城市都是一面镜子,只有每一面镜子都做好了,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才能发光。  在2008年“两会”上,本刊记者带着新鲜出炉的第3期杂志,试图利用“两会”这一难得的时机,将“中国省市形象”这一选题进一步深化。很多接受专访的省市长代表认真阅读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融入国际大家庭,准确定位城市形象品牌》、《构建城市带 放飞大自然》等文,并盛
期刊
正如任何一个学了英语的中国人所能证实的,只有极个别的词在中文和英文里是一样的,这是中国与欧洲的历史导致的直接结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曾是自给自足的社会,与欧洲的联系极少。这种分隔的结果,成为了汉語与欧洲各种语言之间没有相互借用词语的部分原因。相比之下,当今东南亚主要语言中大多有着很多来自英语的外来语。反过来,英语也吸收了来自印度语、马来语的数百个词,如loot(抢劫)、tank(坦克)等词,如
期刊
全球最廉价汽车问世    塔塔汽车目前是印度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该公司推出的纳努牌小轿车最近亮相印度新德里汽车展。这款汽车被誉为“人民轿车”,售价仅为2500美元,是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最低售价。当今美国最便宜的车(Chevy,Ave——雪佛兰的新型小车)也要1万美元,但是许多人热衷于购买超小型车。现在世界汽车工业都相当看好廉价小车。根据预测,2006年至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一半来自巴西、
期刊
编者按:《前沿访谈》栏目自开办以来,通过对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其富有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以鲜活的个案呈现出地方外宣的亮点,为各地方的外宣前沿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至此,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重庆、青海、山西、贵州、北京、宁夏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刊载。  应广大读者要求,2008年开始,本栏目扩大访谈对象范围,只要您负责本地方的外宣工作,就可以成为本栏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