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人的眼里,一半生活在想象天地里的艺术家们,本来就是一群“疯子”。综观人类文化史,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许多伟大的天才人物都个性纯真,为人质朴,甚至都伴有心理异常或精神病态的状况。越是了不起的天才,病得越是厉害。
关键词:疯与不疯;心理异常或精神病态;天才;可以理解
明代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诗我经常吟诵,:“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首《桃花庵歌》既体现了作者似癫似疯的狂放不羁,我行我素的随性洒脱,又呈现了那种隐者的孤独情怀。唐伯虎诗书画白成一家,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嬉笑怒骂游戏人生,疯疯癫癫或许是他的常态,疯颠也好,痴狂也罢,醉卧花问客,逍遥风流子,一切疯癫的表象反而让他形象变得更生动,更深入人心。
疯疯癫癫不只唐寅一人,古往今来被认为是“疯子”的艺术家很多,确实艺术家有时候是“疯子”,但有时候又不是“疯子”,本篇就来谈谈“疯”与“不疯”。
一、很多艺术家是“疯子”
在世人的眼里,一半生活在想象天地里的艺术家们,本来就是一群“疯子”。综观人类文化史,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许多伟大的天才人物都个性纯真,为人质朴,甚至都伴有心理异常或精神病态的状况。越是了不起的天才,病得越是厉害。那么天才跟精神病者的区别就在创造能力,如果既有大量创造力,又有大量病态能力,他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天才的人物,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只有少量的创造潜力和病态潜力,他将是一个正常的,甚至是中庸人物。如果一个人有大量的病态能力,却只有少量的创造潜力,他将会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
梵高“疯”的表现是遗传白母亲家族神经病基因,而我国古代艺术家“疯”的表现往往是心理异常的體现,而这种心理异常往往是通过酒精的刺激产生的。
唐代诗圣杜甫的《酒中八仙》诙谐幽默,惟妙惟肖的刻画了一群酒仙酒鬼酒痴酒圣,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其中描绘七仙张旭是这样写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书法史上与张旭齐名的还有一位草书大家就是怀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大诗人李白曾写[草书歌行]诗赞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从诗里的字里行间看出李白对怀素的认同,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而后人将他们并称“颠张醉素”。
梵高和怀素两位大师的“疯”还体现在艺术创作上,梵高生命后期精神病频发,然而艺术创作上却达到了顶峰,它的后期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强烈的个人符号,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下完成的。他的代表作《星空》就是一个完美体现,它的笔触带有强烈的跳动感,如同漩涡状,体现了他对宇宙运转的理解,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而震撼,深深撞击着人的心灵。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虚幻的世界使得梵高得到了安宁,虚幻的空间让他的思绪自由飞翔,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
梵高用线创造了一个意象世界,而怀素用线创造了一个抽象世界,中国的草书本就是一个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就是线条,尤其是大草狂草将笔画线条做的纵横恣肆,跌宕起伏,让人叹为观止,怀素将草书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李白《草书歌行》诗中可以体会到怀素创作时的情景,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也能感受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癫狂状态。他晚年草书的经典代表作《自叙帖》一定也是在那种常态下完成的。《自叙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怀素书时.陕意、自得、激奋的心态。此通篇活泼飞动,笔底生风,是其“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之抒情佳作。起首十数行述其学书经历,书法飘逸舒缓,从容不迫,中间述他人赞赏时,已是狂态毕露,得意之情溢于笔下;终篇二十余行,狂草之极,达到抒情高潮,至年月落款则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兴之所至,笔势自生,起止映带,咸臻神妙,千变万化,而法度不失。
《白叙帖》和《星空》犹如两部交响曲,充满着两位艺术家的想象力,充满着狂放而天真,处处出彩,彰显着大师内心的真实与想象,既有理性的剖析,又有感性的挥洒,癫狂的宣泄。
二、杰出艺术家不是“疯子”,而是天才
在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油画专业,对画家梵高极为崇拜,所以对他的生平也有所研究。梵高的一生是坎坷的,流浪的,唯有在绘画的世界里他得到了安宁,但是多次的情感受挫,让他最后彻底崩溃,1890年在奥维尔他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梵高不是“疯子”,只是有时十分情绪化,易怒、易沮丧,他在绘画时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选用什么颜色、什么笔触,这是疯子万万不能达到的。
最近,我开始喜欢草书,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极为欣赏。狂草书法家怀素,早期的正经的职业其实是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可是这个和尚从来不坐禅,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却经常看到他在井里洗墨,怀素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吃肉醉酒云游草书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少时酷爱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他性情疏放,喜欢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李白是酒仙,而怀素不输于他,据说怀素一天九醉,每酒酣兴发,灵感立马来了,书法就能一气呵成,所以他的书写有时是酒疯之作吧!据说怀素虽然运笔如飞,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这岂是“疯子”能企及的。
梵高和怀素这两位大师我觉得很励志,他们有很相似境遇,出身一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认可,但是他们对艺术充满激情,执着而虔诚,他们都可称是思想家,艺术的开拓者,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寻求内在激情的表达,他们的“疯癫”其实是自我寻找,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历程,这是一种高深的修行。所以他们非但没有变成疯子,而是成了各自领域的天才。古今中外与他们相似被认为“疯子”的艺术家很多,而现在他们是“可以理解的”,被我们所崇拜的。
梨园界有一句行话:“不疯魔不成活”。“不疯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敬业。更深一步,“不疯魔不成活”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对专注的事业,无论是对戏还是对事物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这种迷恋让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
关键词:疯与不疯;心理异常或精神病态;天才;可以理解
明代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诗我经常吟诵,:“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首《桃花庵歌》既体现了作者似癫似疯的狂放不羁,我行我素的随性洒脱,又呈现了那种隐者的孤独情怀。唐伯虎诗书画白成一家,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嬉笑怒骂游戏人生,疯疯癫癫或许是他的常态,疯颠也好,痴狂也罢,醉卧花问客,逍遥风流子,一切疯癫的表象反而让他形象变得更生动,更深入人心。
疯疯癫癫不只唐寅一人,古往今来被认为是“疯子”的艺术家很多,确实艺术家有时候是“疯子”,但有时候又不是“疯子”,本篇就来谈谈“疯”与“不疯”。
一、很多艺术家是“疯子”
在世人的眼里,一半生活在想象天地里的艺术家们,本来就是一群“疯子”。综观人类文化史,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许多伟大的天才人物都个性纯真,为人质朴,甚至都伴有心理异常或精神病态的状况。越是了不起的天才,病得越是厉害。那么天才跟精神病者的区别就在创造能力,如果既有大量创造力,又有大量病态能力,他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天才的人物,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只有少量的创造潜力和病态潜力,他将是一个正常的,甚至是中庸人物。如果一个人有大量的病态能力,却只有少量的创造潜力,他将会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
梵高“疯”的表现是遗传白母亲家族神经病基因,而我国古代艺术家“疯”的表现往往是心理异常的體现,而这种心理异常往往是通过酒精的刺激产生的。
唐代诗圣杜甫的《酒中八仙》诙谐幽默,惟妙惟肖的刻画了一群酒仙酒鬼酒痴酒圣,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其中描绘七仙张旭是这样写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书法史上与张旭齐名的还有一位草书大家就是怀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大诗人李白曾写[草书歌行]诗赞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从诗里的字里行间看出李白对怀素的认同,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而后人将他们并称“颠张醉素”。
梵高和怀素两位大师的“疯”还体现在艺术创作上,梵高生命后期精神病频发,然而艺术创作上却达到了顶峰,它的后期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强烈的个人符号,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下完成的。他的代表作《星空》就是一个完美体现,它的笔触带有强烈的跳动感,如同漩涡状,体现了他对宇宙运转的理解,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而震撼,深深撞击着人的心灵。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虚幻的世界使得梵高得到了安宁,虚幻的空间让他的思绪自由飞翔,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
梵高用线创造了一个意象世界,而怀素用线创造了一个抽象世界,中国的草书本就是一个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就是线条,尤其是大草狂草将笔画线条做的纵横恣肆,跌宕起伏,让人叹为观止,怀素将草书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李白《草书歌行》诗中可以体会到怀素创作时的情景,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也能感受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癫狂状态。他晚年草书的经典代表作《自叙帖》一定也是在那种常态下完成的。《自叙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怀素书时.陕意、自得、激奋的心态。此通篇活泼飞动,笔底生风,是其“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之抒情佳作。起首十数行述其学书经历,书法飘逸舒缓,从容不迫,中间述他人赞赏时,已是狂态毕露,得意之情溢于笔下;终篇二十余行,狂草之极,达到抒情高潮,至年月落款则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兴之所至,笔势自生,起止映带,咸臻神妙,千变万化,而法度不失。
《白叙帖》和《星空》犹如两部交响曲,充满着两位艺术家的想象力,充满着狂放而天真,处处出彩,彰显着大师内心的真实与想象,既有理性的剖析,又有感性的挥洒,癫狂的宣泄。
二、杰出艺术家不是“疯子”,而是天才
在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油画专业,对画家梵高极为崇拜,所以对他的生平也有所研究。梵高的一生是坎坷的,流浪的,唯有在绘画的世界里他得到了安宁,但是多次的情感受挫,让他最后彻底崩溃,1890年在奥维尔他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梵高不是“疯子”,只是有时十分情绪化,易怒、易沮丧,他在绘画时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选用什么颜色、什么笔触,这是疯子万万不能达到的。
最近,我开始喜欢草书,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极为欣赏。狂草书法家怀素,早期的正经的职业其实是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可是这个和尚从来不坐禅,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却经常看到他在井里洗墨,怀素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吃肉醉酒云游草书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少时酷爱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他性情疏放,喜欢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李白是酒仙,而怀素不输于他,据说怀素一天九醉,每酒酣兴发,灵感立马来了,书法就能一气呵成,所以他的书写有时是酒疯之作吧!据说怀素虽然运笔如飞,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这岂是“疯子”能企及的。
梵高和怀素这两位大师我觉得很励志,他们有很相似境遇,出身一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认可,但是他们对艺术充满激情,执着而虔诚,他们都可称是思想家,艺术的开拓者,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寻求内在激情的表达,他们的“疯癫”其实是自我寻找,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历程,这是一种高深的修行。所以他们非但没有变成疯子,而是成了各自领域的天才。古今中外与他们相似被认为“疯子”的艺术家很多,而现在他们是“可以理解的”,被我们所崇拜的。
梨园界有一句行话:“不疯魔不成活”。“不疯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敬业。更深一步,“不疯魔不成活”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对专注的事业,无论是对戏还是对事物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这种迷恋让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